摘要:朝阳市龙城区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854.8小时,最低气温为-31.1℃,无霜期为145天左右,昼夜温差大。为解决葡萄生产上存在的设施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隔年结果、产量低、质量差以及栽培技术不完善、经济效益逐年降低等问题,我区开展了设施果树优良品种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引进设施葡萄优新品种,确定适宜栽植方式、适宜高光效树形、采收期及负载量、引进并应用提高果实品质和解决隔年结果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设施葡萄;生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中图分类号:S62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54
1选用品种
以2~3年生巨玫瑰、无核白鸡心、里扎马特、巨峰等葡萄品种为试材,进行示范。
2扣棚、升温时间和成熟期
扣棚时间。当外界平均气温低于7℃或秋季夜间气温持续在10℃以下时开始扣棚。示范结果表明:各树种在朝阳地区的扣棚时间基本一致,一般为10月中下旬;升温时间。根据不同树种、品种的需冷量确定。示范结果表明:葡萄的需冷量1100~1500小时。葡萄温室升温时间为12月20日~1月5日,春棚为2月20日~3月20日;果实成熟期。果实成熟期因树种、品种、升温时间、温度、湿度及管理水平不同而存在差异。葡萄温室果实成熟期为5月20日~6月20日,春棚为7月10~20日。
3栽植方式
在项目区内,进行台田式限根栽培和平作栽培试验示范。台田式限根栽培采用1.0~1.2米宽、40厘米高砖砌限根槽栽培方式,槽内用土粪、河沙、园土按1∶1∶2的比例填充;平作栽培为生产常用的普通栽培方式。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内,20~40厘米根系分布层,台田地温高于平作1℃~1.4℃;台田栽培树体比平作长势好、枝叶茂盛;根系进入旺盛生长期比平作提前15天;台田栽培的果实品质优于平作栽培;因此,4个树种的最佳栽培方式为台田式限根栽培。
4栽植密度
小棚架。距前脚米处,东西单行栽植,株距0.6~0.7米,龙干整枝,枝蔓向北延伸形成小棚架;篱架。南北成行、行距1.5~2.0米,株距0.5~0.7米;双行篱架。南北成行,大行距2~2.5米,小行距0.7~0.8米,株距0.6~0.7米,枝蔓向大行间倾斜延伸。
5适宜高光效树形
短小直立叶幕、“V”形叶幕、水平叶幕、“V+1”形叶幕、“L”形叶幕。
6生育期温、湿度指标
7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葡萄供试品种的适宜采收期分别为:无核白鸡心5月25~30日,里扎马特5月25~30日,巨玫瑰6月10~15日,巨峰6月15日。
8提高果实品质技术
改善设施内光照条件。优化温室、大棚设计,扩大采光面;采用高透光率、优质无滴膜做棚膜;后墙挂反光幕,地下铺反光膜,增加棚内散射光;尽量延长采光时间,天气晴好时,早晨要及时打开草帘见光;定期清洁棚膜,增加透光率;采用高光效树形,充分利用设施内散射光。
提高设施内CO2浓度。增施有机肥,每亩5000公斤左右,有机肥腐烂时可以释放出CO2;只要温度许可,在天气晴朗时要及时通风换气;通过CO2发生器人工增施CO2。
减少光合产物消耗,增加有机物积累。控制高温,特别是30℃以上高温,减少呼吸消耗,降低湿度,防止徙长。果实发育期后,要注意增大昼夜温差,增加营养积累。
科学施肥,提高树体矿质营养水平。因有机肥具有养分丰富全面、能够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活化养分、释放CO2、减少生理病害、调节糖酸比、维持果实良好风味等作用,所以设施内应以有机肥为主,如猪粪、鸡粪、羊粪、各种饼肥等,辅以叶面追肥;控制氮肥,尤其是采果前;增施磷钾肥,可提高糖酸比,并改善外觀品质;果实中后期要增施钙肥,可提高品质,增加抗逆性和耐储性,防止裂果,另外喷施稀土元素(500毫克/升),可提升果实含糖量1%~2%,可溶性固形物明显增加。
加强树体修剪。葡萄采用摘心、抹芽、定梢、去卷须等技术,促发二次枝,扩大树冠,疏除直立枝、徒长枝、郁闭枝和无用枝,改善光照条件,达到通风透光。
9结语
巨峰春棚栽培表现着色不良,不宜春棚生产;里扎马特需冷量高,适宜春棚栽培。巨玫瑰、无核白鸡心和巨峰适宜温室栽培。无核白鸡心、里扎马特等品种果实发育期为65~70天,果个中等大,品质中上,可作为调节市场优新品种;巨峰品种虽然成熟较晚,但其果个大、品质中上等且抗逆性强,仍是设施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巨玫瑰中熟,果个大,丰产,品质极佳,不落花,不落果,不裂果,穗型整齐,无大小粒现象,是目前温室葡萄栽培的优新品种。
作者简介:唐亚峰,本科学历,朝阳市龙城区林业局,工程师,研究方向:果树技术的研究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