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试验选择西州密17号和25号作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药剂处理,每隔10天处理1次,共处理3次,研究对白粉病的防治。结果表明:西州密17号处理30天后,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效果最好,防效率达到了70.9%。西州密25号处理30天后,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70克/亩处理效果最好,防效率达到了82.4%。另外对比发现西州密25号抗性强于西州密17号。
关键词:哈密瓜;白粉病;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6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31
新疆鄯善地区是我国哈密瓜栽植面积比较大,也是全国比较著名的哈密瓜栽植地区,其生产的哈密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3]。生产上,各种病害是当前影响哈密瓜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哈密瓜主要病害有白粉病、枯萎病、猝倒病、霜霉病等,其中白粉病是主要病害,一般在每年6~8月份发生,危害严重而且分布广泛,白粉病在哈密瓜的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出现,此病害可以侵染叶片、叶柄以及茎蔓。随着病害的不断发展,病叶慢慢衰老枯死,有的时候可以在坏死的病斑上出现黑色小点,叶柄以及茎蔓感染病害,在表面也将会出现白色粉状霉斑,在病情严重时病斑密布,组织提早衰退,死亡。对哈密瓜产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的会造成30%以上的减产[4-9]。目前鄯善地区哈密瓜大部分在栽植初期会出现白粉病现象,为了减少和降低病害的危害,提高哈密瓜的产量及品质,本研究以该地区种植的西州密17号、西州密25号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药剂处理,研究对病害降低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宜的药剂处理,以减少白粉病危害,为该地区哈密瓜的栽植生产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择新疆鄯善地区种植面积较大的甜瓜品种—西州密17号和25号为试验材料,设置每个小区面积为300平方米。
1.2试验方法
1.2.1供试药剂及试验设计①J1: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30克/亩;②J2: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③J3: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70克/亩;④X1: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30克/亩;⑤X2: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⑥1X3: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70克/亩;⑦对照。试验设计7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期间共喷药处理3次,每次间隔10天。
1.2.2供试药械采用人工喷雾器,采用常规喷雾。
1.2.3调查方法随机取样,每个处理东西南北各调查30株,并且每株取3处的叶片进行调查,上、中、下部的叶片,每处取3片叶片,共计90片叶子,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发病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防效(%)=(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病情指数=100×∑(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代表值)[10]。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西州密17号的防治效果调查(见表1)
由表1可知,甲霜铝铜和粉锈宁对西州密17号白粉病具有一定的防止效果,在发病期间每隔10天连续喷药3次,防治效果明显。当使用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时,效果明显强于用量为30克/亩,10天处理时防效率为27.6%,20天防效率为41.6%,30天防效率为66.8%;而用量为70克/亩时,与用量为50克/亩防效率差异不算很大,但是考虑到农药的危害性,建议生产上使用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当使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时,效果均明显强于用量为30克/亩和70克/亩的处理,在10天处理时防效率为41.0%,20天防效率为59.7%,30天防效率为70.9%。综合二者农药防效来看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效果最好,防效率达到了70.9%。
2.2不同处理对西州密25号的防治效果调查(见表2)
由表2可知,在发病期间每隔10天连续喷药3次,甲霜铝铜和粉锈宁对西州密25号白粉病防止效果比较明显。当使用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和用量为70克/亩时,效果明显强于用量为30克/亩,10天处理时防效率最高为42.3%,20天防效率为55.6%,30天防效率为65.4%,同样建议生产上使用20%的甲霜铝铜可湿粉剂700倍液,用量为50克/亩处理西州密25号的白粉病,农药量偏低同时效果明显。当使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70克/亩处理时,效果均明显强于用量为30克/亩和50克/亩的处理,在10天处理时防效率为50.5%,20天防效率为67.7%,30天防效率为82.4%。综合二者农药防效来看15%粉锈宁可湿粉剂500倍液,用量为70克/亩处理效果最好,防效率达到了82.4%。
另外由表1和表2对比可以发现西州密25号感病率明显低于西州密17号,其中西州密17号试验30天内,对照病叶率达到了48.9%,而西州密25号仅为36.6%,品种抗性比较强,另外防治效率也偏高,效果好于西州密17号的防治,防效率高出西州密17号14.9%,值得推广大,面积栽植。
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研究主要侧重于甲霜铝铜和粉锈宁单因素对不同品种白粉病的防治,防效最高达到70.9%,如果二者混合使用,效果有可能更加明显,这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有助于提高哈密瓜白粉病的防治效率,另外我们通过研究给予种植者以下建议,一要根据不同地区选育和种植抗病能力强的品种;二是要加强栽培管理。利用高畦栽培,科学密植,注意保持通风透气;合理施肥,培育健壮幼苗,发现幼苗白粉病危害严重的要立即将其拔除,防止交叉传染,总之重在预防,治疗为辅,少打有害农药,朝着无公害哈密瓜种植的方向不断努力[11-12]。
参考文献
[1]伊鸿平,吴明珠,冯炯鑫,张永兵.中国新疆哈密瓜资源与品种改良研究进展[J].园艺学报,2013,(09):1779-1786.
[2]王福有.搞好结构调整发展效益农业[J].吉林农业,1999,(05):2-3.
[3]张瑞,廖新福,杨军,孙玉萍,杨英.优质哈密瓜新品种西州密25号的选育[J].中国瓜菜,2012,(03):20-23.
[4]馬新力,熊韬,李寐华,张学军.哈密瓜叶部病害综合防治[J].农村科技,2014,(05):41-42.
[5]王勇,马俊义,任力民,岳一兵.哈密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J].新疆农业科学,1999,(02):32-34.
[6]王勇,马俊义,岳一兵.25%敌力脱乳油防治哈密瓜白粉病试验初报[J].新疆农业科学,1999,(04):48.
[7]毛晓英.BTH和Harpin对哈密瓜抗病性的诱导及其对果实贮运性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5.
[8]袁森.鄯善县哈密瓜病虫害防治[J].吐鲁番科技,2008,(01):12-17,4.
[9]张学军,季娟,翟文强,李寐华,王豪杰,伊鸿平.新疆地区厚皮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定[J].新疆农业科学,2013,(08):1450-1455.
[10]李学文,姜明,冯作山,毛晓英,K.Y.Phan-Thien.BTH处理对哈密瓜品质产量及抗叶部病害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7,(02):226-230.
[11]张成花,林涛,李菊芬,马国斌,许玲.甜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及苗期抗性鉴定[J].中国瓜菜,2012,(02):11-14.
[12]哈力旦·木克衣提.吐鲁番地区哈密瓜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技术[J].湖北植保,2015,(02):39,37.
作者简介:袁森,本科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瓜果研究所,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葡萄栽培和西甜瓜栽培、病虫害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