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机化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的必要途径和培育高素质劳动者的必然要求,在农机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农机新型服务组织进一步壮大、农机更新速度进一步加快、规模化经营进一步扩大等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常态新变化,成为农机化教育培训亟待思考和适应的大命题。有必要围绕“四个变化”,不断调整农机化教育培训方向,使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当前农机装备结构的不断变化与优化、农机新型服务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结合起来,以物质装备的改善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来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农机化;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S23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16
1围绕农机装备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开展培训
当前,我国处于农机化事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各项农机惠农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农机装备数量的增长和装备结构的改善,农机装备更新速度加快,并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对于大多数农机从业人员而言,其知识水平和适应能力远没有跟上农机化形势发展的需要,所掌握的知识和本领还停留在以往的水平能力范畴内,人员年龄日趋老化、学习意识缺乏主动性、接受新知识能力弱等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不进则退,尤其在当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方呈现出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倾向,许多新生代农民不愿被束缚在有限的土地上,一年到头只收获自己土地上产出的效益,而是选择外出打工或搬离农村。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不可阻挡,导致务农人员数量的不足,农民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从种到收,从粮食作物到大农业领域,从生产到加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农机。如今,市场上一线优秀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十分缺乏,尤其是新型農机服务组织的建立与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来支撑,这就给农机化教育培训提出了新问题和新思路。农机化教育培训不能固步自封走老路,而要与时俱进,结合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新进展,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现代装备、人员、技术的集成运用,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产业化。
2围绕劳动者素质的提升,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
当前,大多数农机使用者知识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强,对新技术新装备的掌握程度不高。他们对农机的使用不精细,管理粗放,往往只重视作业速度而不注重保养,造成机具达不到使用年限就报废了,没有真正发挥农业机械的利用潜力。有的驾驶员认为农机操作上手就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实际操作中野蛮操作,导致作业期内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耽误农时,甚至出现安全事故。例如,机械播种不能超过规定的速度,否则会出现重播、漏播、缺苗、断条现象,但一些农机作业者只图挣工时,超速作业,导致出苗率不高,农机合作社受到不应有的损失。玉米及水稻收获机结构复杂,需要使用者细心操作,否则维修起来费工、费时、费钱,但一些操作者并不在意,可能今年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如此使用终会产生大问题。收获作业时不按规定操作,导致出现果穗、籽粒损失过大问题。在对深松作业项目检查过程中发现,操作者为了提速、省油和集领取政府发放的项目补贴作业费,常常敷衍了事,蒙混过关,根本达不到深松深度标准,有的深度甚至不及
15厘米,难以达到深松的效果,影响农民对深松的认识。对于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牵头人而言,多为农机大户、种植大户、村领导牵头成立,他们有一定的实践能力,但缺乏管理经营能力。在创业之初,管理经营能力的不足显得不那么突出,但到合作组织发展到一定规模,其管理经营能力的欠缺就表现出来,导致合作组织做不强做不大。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新型职业农民,在农机化教育培训过程中,既要重视劳动者的培训,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等实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掌握使用现代农业装备的水平,培养更多农村实用人才,同时,又要重视管理者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农村经理人,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领农民增收致富找出路。
3围绕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开展重点培训
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是适应农村新形势和农机新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当前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主力军。通过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可以实现农机有限资源的整合放大,提高农机作业的覆盖面,增强社会化服务能力,以规模化作业降低作业成本,既解决了农民种地问题,又解决了经营者的效益问题。在农机化教育培训中,要更多的针对这些新型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加强实践操作者和组织管理者培训力度,促进农机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及时总结推广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的成功做法及发展经验,通过典型带动,培育更多农机服务组织,吸引更多农民加入,发展壮大农机化市场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水平。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化市场经营主体为重点,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和农机手综合素质。
4围绕当地农机化重点工作,适时开展培训
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要把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农机推广、鉴定、监理和职业技能鉴定等机构的培训主体作用,利用地方资金,探索对培训用机具进行补贴的方式和方法,加强对推广和培训机构的扶持,指导农民和机手有效的开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并重,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提高机具利用率为手段,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保证农民用好农机、用出效益。
作者简介:秦红梅,本科学历,阜新农业学校,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