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清
摘要:水稻甬优6号是近年来研发出的水稻新品种。本文通过对水稻甬优6号的种性表现分析以及栽培技术的探讨,来为甬优6号的高产栽培应用前景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水稻;甬优6号;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DOI编号:10.14025/j.cnki.jlny.2015.10.011
水稻甬优6号是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共同选育而成的籼粳杂交稻组合。在2005年通过了全国农作物品种方面的审定。甬优6号组合具有一定的高产潜力,是水稻组合里较为优质的组合,并在多地实验,效果理想。
水稻甬优6号的种性稳定,但是在栽培上仍然需要精心的管理。
1水稻甬优6号的种性表现
1.1抗逆性较强
水稻甬优6号作为比较新的水稻品种,具有比较好的抗逆性,具有一定的抗台风、暴雨以及病虫害的能力。相关的农科学给水稻甬优6号做好相关的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水稻甬优6号的抗白叶枯病的水平为中级水平。由此可见,水稻甬优6号的抗逆性还是比较好的。
1.2农艺性状较好
甬优6号不但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而且具备较好的生理机能。秧苗生长到中期时候,根系较为发达,茎秆也比较粗壮,这就使得它具有一定的抗倒性。叶片狭、长、厚、挺,倒三叶叶角小,叶脉粗壮、发达,叶色前深后淡,转色好,熟相极佳。该品种穗大粒多,穗长有25厘米左右,总粒数260粒左右,亩有效穗13万,结实率86%,千粒重24克,有明显的二次灌浆现象,谷粒有芒。
1.3米质较好
稻米质优2005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对甬优6号水稻的整精米率、糙米率、胶稠度、精米率、粒长等12项指标进行测试,得出指标中有7项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指标;2项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指标。
水稻甬优6号被实践证明,成米的质量还是比较好的,达到了国家一、二级优质米指标,松软爽口,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因此,米质较好也成了很多水稻种植区选择水稻甬优6号的原因。
2水稻甬优6号高产栽培技术
2.1育苗
在育秧的苗床选择上,要选择土壤较为疏松肥沃的旱地苗床来进行育苗秧。在进行育秧之前,要进行精细化的苗床整理,整理出大小合适的苗床,在苗床上撒施磷肥,并把磷肥与苗床上的土壤拌匀。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工作,将苗床灌满水,使得土壤完全浸入、湿润,否则就会使得出苗率不高。
2.2播种
掌握好甬优6号的栽培技术是其高产的重要原因。播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月份左右,不宜太早,也不宜晚,因为会受到气候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苗床的管理难度越大,秧苗长势过快使得壮苗的培育遇到困难,播种时间还应根据不同的地区而异。播种时尽量选择半旱育秧、稀播壮秧。播种的时候直接播种干种,但是要注意播种的数量要与苗床的总体面积相匹配。苗床的面积大小一般按1.6米左右开厢,厢沟宽42厘米左右,厢沟深4~7厘米,厢面宽1.4米左右。在播种好以后要做好盖膜,需要盖两层,为了保湿和增温,在此期间还要轻喷一定量的除草剂。
2.3移载插秧
在秧苗移栽的时候要注意秧苗的质量,插秧要做到均匀,栽插的深度一般不超过2.8厘米。株行距为19×14厘米,每亩2.3万穴,每穴2株。在移栽一周内配合水稻分蘖即施用分蘖肥。移栽后要保证水田的水分。争取每丛成穗13个以上,亩有效穗14万以上,每穗实粒数210粒以上。在移栽后要做好施肥工作,施肥甬优6号生物产量高,需肥量较大,亩施纯氮13~15公斤。
移栽时要注意秧苗的高度,在移栽前要在苗床上浇透水。水浆管理深水护苗,浅水促蘖,有效分蘖终止期及时搁田,亩苗数控制在22万株以内。中后期薄露灌溉,幼穗分化期适当增加水量,后期切勿断水过早,促使二次灌浆的谷粒都能饱满,提高千粒重和产量。作为大穗型品种的甬优6号,可以选择采用稀植增粒的栽培方法。在此期间注意增施氮肥,配施钾肥。
2.4病虫害防治
病虫综合防治是秧苗健康成长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虫害有二化螟、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可以选择稀施壮苗的方式,主要以培育壮苗为主,使用配方施肥,提高水稻自身的抗病虫害的抵抗力。在5~8月期间要注意二化螟和卷叶螟的防治。在水稻孕穗后,就要开始留意穗稻瘟,撒施一定的农药。做好不同生长期的追肥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一旦发现病虫害要第一时间给予积极的治疗。治疗方式,例如白叶枯病,就可以选用井岗霉素喷洒治疗。二化螟可选用5%锐劲特40毫升来治疗。稻飞虱在每丛12只左右时,需用25%扑虱灵可溶性粉剂30~40克给予治疗。只有确保水稻的健康生长,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才能达到高产丰收的目的。
3结语
水稻甬优6号作为水稻的代表性品种,具有较为稳定的农艺性状,同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而且稻米质量较好。水稻甬优6号在栽培过程中,要做好育苗、播种、移栽插秧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只有做好各方面工作才能使得甬优6号在不同地区的种植达到高产丰收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伟明,包祖达,丁杨东.不同播种期对甬优6号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3-25.
[2]金标.杂交稻新组合“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稻麦科技,2005,(02):55-59.
[3]温玉珍.优质超级稻“甬优6号”晚季不同秧龄试验初报[J].福建农业科技,2008,(05):68-70.
作者简介:李澤清,中专学历,南安市梅山镇农业服务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