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宁
(辽宁师范大学,辽宁 大连 116000)
辽南地区覆及了整个辽东半岛,包括大连市、以及大连市下辖的普兰店、瓦房店、庄河、长海、金州、旅顺;营口市、以及营口市下辖的大石桥、盖州;鞍山下辖的海城、岫岩满族自治县这十个县市区。辽南地区民风淳朴、历史悠久,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古有“管王之地”之称。
目前,学界对辽南地区方言的分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贺巍在《东北官话的分区》中,根据古影疑两母开口一二等字今声母的不同,把东北官话分为三个片,即吉沈片、哈阜片和黑松片。其中,把辽南地区的海城划分到吉沈片中的通溪小片。张志敏在《东北官话的分区》中也将海城划分到吉沈片中的通溪小片。杨春宇的《辽宁方言语音研究》介绍了辽宁地区悠久的历史,详尽地描写了辽宁方言的语音特征,并将辽宁方言与其他方言进行对比分析。针对辽宁方言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新的分区,分为朝峰片、辽西片、辽东片、盖桓片和登连片。其中将辽南地区的营口市、大石桥市、盖州市、岫岩县划为盖桓片,将大连市、长海县、普兰店、瓦房店、庄河划为登连片。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调类的多少与平声调值的实际读音,古清入声母的今读上声以及日母的有无。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中按照古知庄章三组字的今读,把胶辽官话分为登连、青莱、盖桓三个片。将辽南地区的金州、庄河市、普兰店市、长海县划分到登连片烟威小片;大连市、瓦房店市、岫岩满族自治县为登连片大岫小片;营口市、盖州市、大石桥市为盖桓片。
自古以来,研究方言的文献比较少,研究的领域也比较狭窄,专门研究辽南方言语音的文献更是屈指可数。
(1)辽南方言语音与其他方言语音的比较研究
宋学在《辽宁语音说略》中最早对辽宁语音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文中分析了辽宁语音的共同点,并根据汉语方言实地调查的数据,把辽宁方言划分为四区,总结了各区的语音特点,绘制出了辽宁方言地图。今辽南地区的长海、普兰店和庄河为第一区。主要语音特点是:只有平声、上声、去声三个调类;古平声全浊声母字今读去声,古平声次浊声母字,有的读平声,有的读去声;北京 t、t'、ts、ts'、s拼 uei、u n、uan的字,没有u介音,与第二区的大连、瓦房店相同;没有、'、声母。今辽南地区的大连市、瓦房店、盖县、营口市、岫岩为第二区。主要语音特点是: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阴平调值是降升调;古入声清声母字今多读上声;无 声母;大连、盖县、岫岩三点有声母,但所辖的字少于北京。
(2)辽南方言点语音研究
具体描写某一方言点的文献并不多,并且大多描写的也不是很细致,只是从整体上归纳了方言点的语音特征。赵彩虹《鞍山方言的语音特征》对鞍山方言最突出的特征进行了描写,主要从声调变化、声母和韵母转换、儿化音三方面来阐述语音特征,分析对象也仅仅局限于鞍山市区,并结合了鞍山的历史背景来分析鞍山方言形成的原因。 董岩《大连方言语音研究》基于田野调查的资料,对大连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系统进行了归纳分析。调查了大连六区三市一县,并与中古音系、北京话以及胶东方言进行了共时比较分析,还专门对大连方言与北京话li音节读音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了大连方言的语音演变特点。
孙雪源《营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探究》从声母、韵母、调值和个别差异字等四方面对营口人学习普通话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文章简要概括了营口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特点,介绍了营口人说话在语流音变和声、韵、调等方面的地域特色。例如:营口方言中的阴平调值通常读成先降后升的312调值;舌尖前后音混淆;将圆唇音“o”读成展唇音“e”等等。文中还分析了营口人学习普通话中应该重点注意的问题[8]。宋协刚《大连方言中韵母的常见发音错误与辨析》从a、o、i、u四个韵母在大连方言中的读音与普通话的差异进行探究,总结出一些语音缺陷和语音错误,例如:o韵母和b、p、m、f相拼时,发音近似于e韵母;i韵母与l声母相拼时,发音变为ei韵母;u韵母与舌尖前音z、c、s及舌尖中音d、t、n、l相拼时,丢失韵头u介音等等。文中还整理出一些常见的错误发音字词,有利于大连人更好地学习普通话。
(1)历史移民的影响
在清代之前移居东北的汉人还寥若晨星,满人入关之后,为了利于统治,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汉人出关。直到太平天国战争之后,清廷才迫于形势,废除禁垦令。但在十九世纪移入的汉人还是少量的,而且地点也主要集中在齐齐哈尔、呼兰和宁古塔等地。直到二十世纪初,移民数量才骤然增加。增长的人口,主要是“闯关东”的关内农民。如果遇上灾年,闯关东的人更是成千上万蜂拥而来。
迁入东三省的移民绝大多数是山东人和河北人,其中又以山东人为多。山东人多从海路迁入,在大连和营口登陆,先到辽东半岛和辽河流域,再扩展到辽宁的东南部和东部及北满。“闯关东”的山东人主要来自旧青州府、登州府和莱州府。它们到达新地后往往是先立一窝棚,窝棚的集合则以同族同姓为基础,宗族制度也就从山东输入东北。因为他们是族居的,又是大批地占据大片土地,所以以前的方言也就保存了下来。山东的移民基本以务农为生,从山东的登、莱、青三府来的移民是以辽东半岛为基地的,所以今胶东话和辽南话相近。
(2)山东方言对辽南方言的影响
东北方言与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普通话是很相近的,但在辽宁省内,辽南方言与辽宁其他地区的方言存在很多差异,而辽南的一些语音特点却与胶东半岛相同,可见山东方言对辽南方言有一定的影响。
其一,古日母字(不含止摄字)的读音。古日母字如“人、如、日、热”等,在山东方言中的胶辽官话中基本读零声母。辽南方言中日母字(不含止摄字)也读为零声母,与胶辽官话读音相同。
其二,圆唇韵母[o]读成展唇韵母[]。在辽南方言中,与b、p、m、f相拼的圆唇韵母[o]读成展唇韵母[],例如:波[b]、破[p]、摸[m]等字,而山东方言中也没有圆唇韵母[o],也读成展唇韵母[]。
其三,知系字声母的混读。辽南地区的知系字声母处于混用的状态。辽南地区长海县方言中知系字的演变,与山东方言中烟台、蓬莱两地的方言演变是完全相同的。这足以证明山东方言中胶辽官话对辽南地区知系字声母的混用起了主导作用,在这种新的方言冲击下,[ts]]在辽南方言中自由变读。
其四,[u]介音丢失的现象。辽南地区的方言都出现了[u]介音丢失的情况,例如:对[dei]、腿[tei]、暖[nan]等字,这一读音与山东东莱片读音大致相同,对于这一现象的解释就是受胶东方言的影响而形成。
综上所述,辽南地区的方言在东北方言中是有其特殊性的。在辽宁省内,辽南方言与其他辽宁地区存在着很多差异。但是,却有一些语音特点与山东方言相近。辽南方言的形成是山东方言跨海北移的结果。辽南方言处于胶辽官话与东北官话的过渡地带,所以辽南方言越往南的地区,胶辽官话的特点越明显。辽南方言自身内部也存在着很多差异,需要对这些差异特征进行系统深入地比较分析,才能对辽南地区的方音面貌进行全面地描写。认清辽南方言的语音面貌与历史演变规律,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辽南方言与胶辽官话的历史渊源,对方言的分区提供更现实的依据。
[1]贺巍.东北官话的分区[J].方言,1986,(3).
[2]张志敏.东北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5,(2).
[3]杨春宇.辽宁方言语音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0,(5).
[4]张树铮.胶辽官话的分区[J].方言,2007,(4).
[5]辽宁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教研室.辽宁语音说略[J].中国语文,1963,(2).
[6]赵彩虹.鞍山方言的语音特征[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4,(2).
[7]董岩.大连方言语音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2008.
[8]孙雪源.营口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探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7).
[9]宋协刚.大连方言中韵母的常见发音错误与辨析[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10]孙红艳.闯关东对辽宁方言成因的影响[D].西南大学研究生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