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代数教学主体的思考

2015-09-29 02:38樊帆皮辉煌
亚太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猫头鹰教学方式主体

樊帆 皮辉煌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传统线性代数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与新兴的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方式进行比较,进而提出如何从教师为主题向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线性代数;教学主体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104-01

线性代数作为一门本科基础课程,在很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都有重要的地位,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授法来对学生传播知识,然而这种教学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线性代数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在线性代数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凭借自己对概念和原理的把握来对知识点进行理论性的讲解,而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只能被动的跟从老师思路,按部就班的学习,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为学生在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灵活的对线性代数的知识进行应用。为此我们在这次尝试改变一下传统的教学思维方式,将线性代数课堂的主体地位由教师转向学生,从如何利于学生学习与应用线性代数知识来向同学们介绍线性代数。

一、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需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需要将教师的定位进行改变,将原本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式的课堂授课方式,转换成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独立研究

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之后直接针对下节课的某个知识布置课题,让学生在课后自己研究讨论,而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先行的把握,而在对教材的研读、查资料与相互讨论中,学生必然会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有困惑以及模糊之处,而教师在课上,可以利用一定时间,让学生上课堂对知识点进行讲授,而后针对于学生们感到困惑以及模糊的地方进行详细讲解。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又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把握知识点的方法,而这种方法又可以直接应用到日后的学习与研究中去。

二、以学生为教学主体需要与线性代数的具体应用相结合

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还要讲线性代数的具体应用引入课程中,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具体问题的需要入手,来引入线性代数的知识点,并利用学习的线性代数知识解决问题;

以专业需要为引导,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线性代数在船体设计、食品科学、市场营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经典的种群增长问题。“经过统计,某地区猫头鹰和森林鼠的数量具有如下规律:如果没有森林鼠做食物,每个月只有一半的猫头鹰可以存活,如果没有猫头鹰作为捕食者,老鼠的数量每个月会增加10%。如果老鼠充足(设数量为R),则下个月猫头鹰的数量将会增加0.4R,平均每个月每只猫头鹰的捕食会导致104只老鼠死亡。试确定该系统的演化情况”。该问题可以进行转化,而变成解决各种类似统计问题的关键点。除此之外,线性代数的知识点还可以应用到搜索引擎,员工培训等很多问题之中。

三、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就要多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

要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增加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教学方式是通过在黑板上对公式进行推导来令学生掌握线性代数的知识点,而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由于推导过程是大量的公式以及运算,容易造成学生的精神疲劳,而一旦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够,忽略了某个步骤的推导,则后半段的学习就要坠入五里云雾。在这个问题上,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利用图片,视频以及FLASH动画等诸多工具,不断的通过直观印象代替抽象理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多媒体上,这样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而且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集中力。

另外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入MATLAB等数学工具软件,而通过举例展现出工具软件的强大的计算处理能力和相应的辅助绘图能力,也为学生日后在专业学习中使用工具软件提前打好基础。

总之,在线性代数的教学中,将传统的教师教授为主体向以学生接受为主体进行转向不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精神,更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的知识与知识的具体应用相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但在转变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学过程整个系统进行改变,而如何改变是在教学实践中需要进行慢慢探索的要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镇江船艇学院)

参考文献:

[1]王跃恒,李应求.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线性代数教学研究.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第8期.

[2]黄玉梅.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索.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11月38卷11期.

[3]陈建龙,周建华,韩瑞珠等.线性代数.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endprint

猜你喜欢
猫头鹰教学方式主体
猫头鹰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猫头鹰
猫头鹰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