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雅茹
摘要:就高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的教学还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但是无论是教材还是读本,文言文又都占有较大的比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依据教学大纲,我们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读懂浅易的文言文,但是学文言的主要障碍在于古今词义的不同,因此文言文词汇教学又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文言文;难点;词汇;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1-0035-01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作了以下要求:“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可见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在整个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王力先生也说:“学习古代汉语的人,常常是学一篇懂一篇,拿起另一篇来仍旧不懂。”所以需要学习关于古代汉语的一般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蒋绍愚先生在其《古汉语词汇纲要》的前言中说:“古代的一些作品,今天看不懂了,最主要的因素也是词汇。”因此要想读懂文言文必须首先积累一定的常用词汇。文言文词汇又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下面就从这两方面进行分述。
一、文言文中实词的教学
例如:同是一个动词“坐”字,因秦汉时尚无坐具,故而《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樊哙从良坐”的“坐”,是指两膝跪在地面的席子上,臀部压在脚跟上的动作,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坐”。
汉语的词义从古至今,一直是处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的,除一些基本词汇的意义保持不变或有较小变化外,另外有一些词语,在文言文中为常用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旧事物的更替,古今词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约有三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河”由特指黄河扩大到泛指一切河流。
(2)词义的缩小。例如:“臭”,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原义完全和这个词脱离了关系。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记》)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汉语词义的“引申”情况大致也可以归入这三类。部分学生习惯于只抓住某个词的个别意义,喜欢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释义,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和整理,常对一些常用的多义词在不同环境中的用法进行归纳、辨析、比较,同时可在讲解中穿插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如《史记·秦始皇本纪》:“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句的“兵”,就是它的本义。《战国策·赵策》:“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这里的“兵”引申为“军队”之义。再由“士兵、军队”等义,还可引申为“军权”或“战争”。如《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这里的“兵”为“军权”之义。《孙子·计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兵”为“战争”。
二、文言文中虚词的教学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较灵活。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同一虚词亦有不同的用法。有的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表达多种语法关系,如“而”,可以作连词用,也可以作代词用。
教师还需引导学生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如:“夫”、“盖”常表示句首发语,“者”常表示提顿,“得无”、“无乃”常表示推测、反问等。
三、注意文言文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为主,而文言文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很容易把文言中貌似双音节词的词组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游褒禅山记》)”中的“非常”,实为一个词组:不同一般。而在现代汉语中则是程度副词,是一个复音词,不能拆开来解。
四、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类活用。要鉴别一个词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比如,最常见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还是状语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是“名词”加“名词”还是“名词”加“动词”,假如名词后是“名词”,那就活用为动词,假如是动词,那就做“状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的“籍”后的“吏民”是名词,那就得活用为动词。
五、注意古今词义褒贬色彩的不同
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在现代汉语中“谤”为诽谤,是个贬义词。
六、成语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言词义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因此很多成语都保留古义,被称为古代语言的活化石。成语中亦存在很多文言现象,如通假便是其中之一。
例如:“敖世轻物”敖,通“傲”。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淮南子·齐俗训》:“敖世轻物,不污于俗。”“传道受业”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综上,我们学习文言文,首先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学记》有云:“教无定法,教亦多术。”所以并不是说我们一定要将词汇的教法框定在一个规定的圈子内,做到面面俱到。而是应该灵活多样,根据不同的课堂设计不同的教法,力求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基础上融会贯通,让词汇的教学如砍柴前的磨刀一样,为后续的文言文阅读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祝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