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孟熹
爷爷离开已有几个年头了,但我却时时刻刻难以忘记,更不愿相信他的离去,我宁愿那是一场梦。
小时候,穿过老家那泥泞的小路,在离家门口不远处,总能看见爷爷拿着一把长长的铁钳子,细致地清理着家门前水沟里的秽物。那里头多半是路人扔下的垃圾,被泥水冲刷后都变成了脏脏的灰黑色,天热时还会冒着臭气。但爷爷不嫌脏,不嫌臭,他几十年如一日地清理着水沟,他甚至把这件事当成一种习惯。
爷爷曾经是大户人家出身,以前哪里干过这样的事。但爷爷没有抱怨过中落的家道,坦然地面对生活。
爷爷每回做事情做累了,总会半靠在那个木躺椅上休憩一阵。有时他会坐在书桌前练字,有时他会边听着小曲,边看着闲书。是他教会了我,什么才是惬意的生活。
老家有几处山很美,春夏之时,漫山遍野的花,漫山遍野的树,偶尔传来几声鸟鸣,是我儿时玩乐的天堂,但我不常去。有时父母有事,将我托给爷爷,爷爷就会带着我,在这些山上瞎跑。有时我还会回首向后头慢悠悠的爷爷喊道:“爷爷,你好慢啊,快点啦!”爷爷总是笑笑,说:“慢点,小心摔着。这样好的风景要慢慢看。”我总是调皮地吐吐舌头,继续向前跑着。
时光也这样跑着,跑着跑着我就长大了,爷爷就变老了。
爷爷不仅老了,而且病得很重。我连着几次回老家,发现门前再也没有人清理水沟了,跑到山里回首向后望,后面再也没有人笑吟吟地看着我了。物是人非和巨大的思念像海藻般紧紧缠绕着我,我觉得胸口有些闷闷的,很想大哭一场。
不久,爷爷便去世了。他离开人世前的最后一刻,我没能陪伴他左右,这成了我人生的一大憾事。
将爷爷送上山的那天,我紧紧地跟在长长的队伍后面。一大伙人看着那木头盒子放进墓里,表情都是说不出的凝重。我站在最近的地方,凝望下葬的爷爷,觉得我童年里最美好的一段记忆,也跟着陪葬了。
后来,我回到爷爷家,看着爷爷曾经用过的木躺椅,曾经用过的书桌,曾经用过的、触碰过的一切,心中突然涌出一股莫名的苍凉。来自心灵最深处的悲伤不停翻涌着,霎时间便漫上了我的眼眶。喉咙就像扎着一块碎玻璃,钻心的痛楚如同野草般疯长。
我学着苦情剧里的人,仰着头,试图让眼泪倒流。可泪水还是不可抑制地流了下来。
离开时,我回首望了一眼爷爷的房间,仿佛还能看见爷爷在里头翻书,在里头听小曲,那样的安然,使我的心微微发疼。可是现实是那么明晰,那么明晰地告诉我,他,已不在了。
他的离开,不是一年,不是一月,而是一辈子。
【评点】
本文通过怀念与爷爷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爷爷深深的思念之情。
文章的感情之所以如此浓烈、令人动容,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作者将与爷爷一起度过美好时光时的那种愉悦的心情与爷爷去世后自己那种悲伤到不能自已的心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通过两种感情的对比,更突显出了作者悲伤的心情,使得情感的抒发更为真挚、感人。
文章的结尾可谓点睛之笔,虽用墨不多,但是这一句简单的话却可以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作者对爷爷的深深思念之情。
黄 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