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胡慧文
(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006)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关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自1985年以来,我国在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出现持续下滑的趋势,尤其是反映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等主要体能类素质指标下降尤为明显,而这一“裂变”现象至今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200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文件出台,将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提高到国家战略高度,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改进。
1997年11月16日,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了《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教基[1997]18号),拉开了我国中招体育考试的序幕。从2000年开始全面实施体育考试10余年以来,在促进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引发了诸多矛盾,在很大层面上又干扰了正常的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纵观当前我国中小学体育的教学改革现状及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如学校体育教学的功能不能有效发挥,教学改革仍举步艰难,学生主要体能指标还在较低水平徘徊等等。这与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极不相称。本文试图以中招体育考试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实施体育考试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学校体育改革及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提供参考。
近5年来,全国各地陆续进行了中招体育考试的改革,采取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体育成绩的组成及其分值比例、体育考试内容设计及其评分标准制订等方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也暴露出较为明显的不足和矛盾。
截止2013年,全国主要城市关于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成绩计算办法问题可谓参差不齐。以北京市为代表的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成绩由体育现场测试成绩和平时课业成绩两部分构成;以重庆市为代表的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成绩直接由体育现场测试成绩构成升学成绩。2011年和2013年全国部分城市中招体育考试体育成绩构成及变化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2011、2013年全国部分省市中招体育考试内容设置基本情况一览[1-23]
表1显示,13个省市中招体育考试内容有9个省市设置了平时成绩或课业成绩,有4个省市只是有现场测试成绩;有6个省市在考试内容中设置了运动技能类项目的考核,其余7省市没有。
我们认为,体育考试应当体现体育教育的效果,并以突出身体效应为主;同时,还应当考虑成绩评价的含金量、客观性和可靠性。如采取由本校体育教师或其他相关人员参与评分、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情况等“软性”指标的测量等评分内容与方法着实存在诸多不妥。有的省市将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列入体育总成绩之中,又有重复测试之嫌。这样以来,真正反映体育教育教学效果的测试内容与分值大打折扣,进而弱化了体育教学——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核心目标。通过对广州市2008年-2013年之间中考体育执行情况的调查发现,在每年11万左右的考生中,正常考生选考运动技术类项目的不到3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体育教学。
根据刘海元的调查[24],2008年全国实施体育中考的省份及分值情况:32个省、市、自治区体育分值在50分以下的占17个,50分(含)以上的占6个,剩下为试行等级制或不详的地区。表1显示2011、2013年全国部分主要省市的分值有所增加,但总体还是在30~50分之间徘徊,个别还在下调。
在调查中发现,体育成绩在30~40分之间的地区,体育考试并没有引起学生和家长的足够重视,特别是在超过一半以上的省市体育成绩构成有“平时成绩”的比例,而真正的体育测试成绩经权重以后所占的比例并不十分诱人,不重视也就不足为奇了。在2011年,对上海市和广州市两地中招体育考试现场随机各100名考生家长调查发现,上海非常重视当前体育测试(所占分值15分)的家长不到30%,但表示如果分数再增加的话,可能会关注。而这种情况在广州市却正好相反,95%的被访家长对体育测试(所占分值60分)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中招体育考试牵动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心,学校教育管理者及体育教育工作者们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纷纷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浪潮之中。在分值增加较快或占分比例较大的地区,领导们甚至不惜更改体育教学计划。在郑州,“重视考前训练,忽视日常教学”[25]的现象正悄然兴起。无独有偶,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广州,一位中学校长在毕业班学生家长的通报会上公开称,从暑假后开学到次年中招体育考试之前,毕业班的体育课就是以考试内容为上课内容,每天还增加1节体育训练课,以确保每一位学生取得较好的体育成绩。
以上可以显示当前我国中招体育考试“异化”的普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采取有效办法加以引导,其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只能是空谈。
体育考试内容一层不变不利于正常的体育教学,同时,也容易诱发应试体育。如有的省市体育考试不考运动技能类项目或其所占比例偏少,绝大多数考生选测了运动素质类项目,结果是该地区几乎所有的中学基本上都不上运动技能类的教学内容,体育课变成名副其实的运动素质训练课,使得贯彻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成为一纸空文。其危害还将持续到高中及其以后的体育教育教学工作。如在2008年-2012年之间,广州市中考体育方案关于考试项目有12项保持不变,只是对评分标准进行了微调。在被调研的24所中学(初中部)32名体育教师中,基本上都是将学生选考的测试项目作为体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原本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受到明显地冲击。
所谓体质弱势群体是指因残、病而不能(宜)参加体育锻炼,以及体弱、肥胖的学生群体[26]。关于该类特殊群体学生的免考、择考体育的给分问题十分复杂,又非常敏感,有人不惜铤而走险,开具假证明;有人甚至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以“催肥”来获得免考体育,来达到获得更高(与实际测试相比)的体育分的目的。这里有相关政策不健全的原因,也有价值观念的因素。
在实践中,关于真正身患残疾学生的给分问题比较容易解决,但对于身患某些医学上认为不宜参加剧烈体育锻炼的疾病的学生资格的判断较为复杂,存在开具假证明的现象,影响了考试的公平性。这也是当前中招体育考试“异化”现象之一。
一项政策的出台,其价值与作用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对目标群体利益刺激的广度和深度。相对于目标群体而言,其首要关注的通常是自身的或小集体的局部和眼前利益;而作为国家层面,其应当首先考虑到国家与民族的全局和长远利益,而适当考虑目标群体的利益。以下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仅供参考。
考试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当前国家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相关法规和体育课程标准的有关规定,结合青少年身心发育、发展特点,并充分考虑体育教学对青少年身心干预的积极效果。因此,建议中招体育考试内容应当包括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两类。其中,运动素质类应当包括反映人体力量、速度和耐力3项基本体能素质,并以3个运动项目为宜;运动技能类设置1项常规的体育项目。具体来说,可根据全国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和区域民族特点分别就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设置若干个有效、简便、常见的体育项目和练习方法(各以2个为宜),每位考生根据自身条件分别从以上3类素质中任意选择1项考试;运动技能类设置2~3个体育项目,学生从中选择1项。这样,中招体育考试内容便由3项运动素质和1项运动技能组成,其权重均为0.25。
不建议将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学业成绩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折算计入中招体育考试总成绩之中。因为,体育课程学业成绩主要是有本校的体育教师评定,容易引发一些矛盾和不公问题;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已考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有关内容和评价标准,重复计算没有必要。
为了有效地避免因升学体育考试而带来体育的应试教学思潮蔓延,建议采取考试内容每年更换的作法,且3年内不得重复考任意一项,每年的考试内容于毕业升学考试前一年的年底公布。这样做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彻底避免学校体育教学只是练习体育考试的项目,使学校体育教学变成体育训练课,而是要从根本上回归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和地位,促进学生自觉进行体育学习,并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考试的分值及其占升学考试总分的比例问题是一个敏感、同时又是十分关键的核心要素。如果体育分值低,就不能引起广大学生的足够重视,体育考试改革就会失去足够的动力;如果分值太高,又有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矛盾,也会阻碍体育考试改革的发展。因此,建议在首次确定体育分值后,在实施适当的时候应当提高体育的分值,以便激励学生重视体育的学习。最终实现体育考试常态化,与其它学科课程一样,赋予同等的分值。根据当前全国部分省市的作法,建议将中招体育考试的分值定为50~60分为宜。
该类群体大致可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身患残疾或医学上认为不能(宜)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申请免于体育考试,并以体育考试成绩满分计入中考总成绩;第二类是体弱、肥胖的学生群体,他们都能参加正常的体育课程学习,如果申请免于体育考试,其可获得不高于当年参加本区域中招体育考试总评成绩的平均分,计入中考总成绩。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考“投机”现象。
为了确保中招体育考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以及高效、公平、公正地进行,建议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出台中招体育考试方案,以加强统一领导;由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级文件精神出台本辖区的实施细则,负责具体落实。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当地的高等院校的体育资源共同参与体育考试工作。逐步培育体育考试考务人员队伍,提高考务标准化水平,确保体育考试顺利进行。
要求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及中学建立中招体育考试考务档案,以便跟踪研究,实现考务常态化,为中招体育考试改革提供参考。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质健康状况关系重大。中招体育考试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研究和推广,出台切实可行的体育考试政策和方案,使中招体育考试规范化、常态化,着实提高其重要地位,将有利于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激发青少年学生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逐步养成体育习惯,促进体质健康发展。
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政策性文件,相信中招体育考试也将随之发生变化,我们将密切关注。
[1]2011年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EB/OL].http://blog.sina.com.cn/2011-08-23
[2]2011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EB/OL].http://www.examda.com/zhongkao/2011-08-23
[3]广州市教育局.2011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Z].2011-02-18
[4]2011年郑州市中招体育考试方案出台[EB/OL].http://news.zzedu.net.cn/2011-08-25
[5]2011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EB/OL].http://hb.qq.com/2011-08-23
[6]江西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做好2011年江西省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赣教体艺字〔2011〕9号)[Z].2011-03-04
[7]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教育厅关于组织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的通知(云教体[2010]34号)[Z].2010-12-17
[8]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2011年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细则[Z].2011-02-22
[9]2011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渝教体卫艺〔2011〕5号)[EB/OL].http://www.cqjw.gov.cn/site/html/cqjwportal/yjtwy/2011-01-17/Detail/2013-05-21
[10]关于做好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皖教秘[2012]29号)[EB/OL].http://chuzhong.eol.cn/zxhxx_3220/20120208/t20120208_737997_2.shtml/2013-05-25
[11]关于印发《天津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津教委〔2012〕10号)[EB/OL].http://www.tjmec.gov.cn/show.jsp informationid/2013-05-21
[12]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修订稿)》的通知(黔教体发[2008]311 号)[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2013-06-2
[13]关于做好2012年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1〕35号)[EB/OL].http://www.snedu.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3-06-07
[14]2013年北京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方案(京教体艺[2013]2 号)[EB/OL].http://www.bjedu.gov.cn/publish/portal0/tab67/info27424.htm/2013-05-20
[15]2013年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沪教委体〔2013〕7号)[EB/OL].http://www.shmec.gov.cn/html/xxgk/201303/420052013002.php/2013-05-21
[16]广州市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实施意见(穗 教 体 卫 艺 〔2013〕2)[EB/OL].http://www.gzedu.gov.cn/gov/GZ04/201301/t20130125_22011_107.htm/2013-02-25
[17]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教体卫艺〔2013〕194号)[EB/OL].http://zhongkao.haedu.gov.cn/2013-03-14
[18]2013年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方案[EB/OL]. http://www.3773.com.cn/zhongkao/wuhan/785084.shtml/2015-01-05
[19]2013年重庆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方案[EB/OL].http://www.exam8.com/zhongkao/zixun/dongtai/2013 03/2566533.html/2015-01-05
[20]关于做好2013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宣教群体〔2013〕3号)[EB/OL].http://www.xcedu.net/xceduarticle.asp ID=28594/2015-01-05
[21]2013年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津 教 委 〔2012〕100 号)[EB/OL].http://www.tjmec.gov.cn/show.jsp?informationid/2013-05-21
[22]2013年贵州省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黔教基发〔2013〕90号)[EB/OL].http://jcjy.gzsedu.cn/Item/26784.aspx/2013 -06-02
[23]关于做好2013年全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通知(陕教基一〔2012〕34号)[EB/OL].http://www.snedu.gov.cn/news/jiaoyutingwenjian/2013-06-07
[24]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15(9):8 -14
[25]金永明.2010年郑州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分析[EB/OL].http://news.zzedu.net.cn/jyzt/zt2011/2011sxty/2011-08-25
[26]刘成,李秀华.构建我国普通高校体质弱势群体体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辽宁体育科技,2007,29(4):68-69
[27]国家教育委员会.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教基[1997]18号)[Z].1997-11-16
[2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Z].200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