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志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人们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人们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性语言能力,而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性语言能力。在新编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而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就包括交谈、发言、演讲、辩论的能力。目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上课回答问题,或面红耳赤,低头不语,或期期艾艾,语无伦次;平时说话也颠三倒四,不知所云。那么,怎样才能迅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呢?我在教学实际中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对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认识
一个人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单纯的说话技巧的体现,同时取决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等因素,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体现。随着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将两个知识水平相当的人放在一起,当然思维敏捷,能言善辩的定受青睐,由此可见,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既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个人价值实现的需要。所以,说的能力培养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语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要了解制约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的不利因素
1.性别因素。在现实学习生活中,任何阶段的男女学生都具有其各自性别特点和发展规律。而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美国心理学家桑戴克和麦科比认为在说话、朗读、口头语言的表达方面,女生明显优于男生。然而不可忽视的是,男生的讲话一般在逻辑上面却优于女生。所以作为老师应重视这一差异,因“性别”施教。
2.性格因素。心理学家认为,尽管人的性格千差万别,但从行为表现来说大体可分外向型和内向型。性格内向的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与性格外向的相比明显存在着差异。内向的学生一般都不善言谈,即使心里有话也表现为不主动,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一种自我封闭的心理。一说话就显得面红耳赤,结结巴巴,作为老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因“性格”施教,切不可认为是消极态度,给予批评,其后果是更加内向。
3.环境因素。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见识、知识水平、社会交往和所操语言的发音准确性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老师要及时了解这些,帮助一些在口语上有障碍的学生尽快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
4.教育因素。由于教育不能面对全体学生,一些先天口齿伶俐、性格外向、家庭教育良好、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得到老师的青睐,得到锻炼的机会就更多,相反,那些拙于表达、性格内向、成绩一般的学生得到的机会将更少,最后人为地造成了两极分化。失败的教育导致了失败的结果,更导致了失败的人生结局。
三、要掌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
1.鼓励性的开启。教师在充分了解了学生口语能力的基础上,对一些表达相对比较差的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谈心,消除他们恐惧说话的心理障碍,讲清口才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正如一位哲学家说的一个人如果不表白自己,别人就会把你忘掉,使他们由我怕说到我想说。适时抓住这一契机,课堂及时提问,给他们创造在人面前说话的机会,一旦有所进步,便不吝鼓励,让他感到成功的喜悦和老师的关心。
2.多形式的训练。课堂口语训练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都有其阶段性和针对性特点,如果就用得当,将会起到良好的作用。下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尝试。
(1)新学生的姓名介绍:到一个新的环境里,老师渴望了解学生,同样学生渴望了解老师,这为口语训练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同时因为是第一次表白自己,大家都想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所以训练效果是很成功的。我的做法是利用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并说出取这个名字的原因。
(2)每节“三分钟的演讲”“两分钟的评说”:学生在课外三五成群,经常是侃侃而谈,但面对大家却胆量顿消。为此,我的做法是要求每一个学生写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在条子上,装在盒子里,课前抽条准备,上课后站在讲台上演讲,每次演讲结束后,由另一个同学讲评。同学评同学,无所顾忌,有感而发,肯定中有建议,不足中又补充,常常会赢得大家的掌声。实践证明,这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口语交际能力是有很大裨益的。
(3)“课前美文欣赏”:课前安排一个学生准备一篇优美的诗歌或散文,在台前朗读,要求其他学生仔细倾听,然后让每一位学生复述美文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语句。由此生发出一篇口头作文,这样既训练了口语,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和美的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