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中国经济走势

2015-09-28 14:31钟时
中国经贸 2015年16期
关键词:常态经济

钟时

今年以来,而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和“三期”叠加影响不断深化带来的下行压力,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科学决策,主动引领新常态,着力创新宏观调控,全力深化改革开放,奋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民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主要指标逐步回暖,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好的发展态势。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GDP同比增长7.0%,与一季度持平。其中,第一产业同比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6.1%,第三产业增长8.4%。

尽管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不过GDP增速已经连续两个季度运行在/%,企稳的态势比较明显;CPI连续多个月在1.2%至1.5%的区间波动,基本上很、平稳;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也在5.1%左有。

同时,中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还在延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继续提升;单位GDP能耗下降的幅度有所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居民收入同比实际增长7.6%,快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

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不能只是盯着“7%”。既要看到全球经济复苏曲折、中国经济依旧承压,更要看到中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化、地区和行业走势分化等显著特征所释放的积极信号。

首先,观察中国经济运行,不能只是盯着“7%”。一方面,上半年经济增速处于目标范围,企稳态势明显;另一方面,消费物价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好于预期。增速稳、物价稳、就业稳,国民经济仍处合理区间。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拉动经济的三大需求逐月回暖:投资层面,5月份和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连续回升,推动上半年投资增速与前5个月持平,增速下滑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五、六月份连续上升,分别实际增长10.2%和10.6%;尽管上半年出口增速不到1%,但二季度出口走势逐月好转,并在6月实现单月转正。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 “国民经济在二季度出现积极变化,整个经济实现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走势。” 其次要看到,前期政策效果正初步显现。 从推出重大工程包到投融资体制改革,从降准降息到减税降负,从创新创业到中国制造2025,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上半年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稳增长政策相继出台。

经济学专家认为,这一系列稳增长政策措施效应明显,推升国内需求特别是投资需求,使得二季度经济在一季度基础上有所回升。

从产业结构看,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9.5%,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化的趋势得以延续;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继续提升,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7个百分点。

再次,在看到二季度主要指标企稳向好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回稳基础仍不牢固,不同区域与行业走势分化更加突出。

从区域看,此前同步走、搭便车、同质化的格局正在变化,东中西部梯度发展格局有所改变,其中高度依赖资源和重化工业的地区经济下行压力巨大。

从行业上看,煤炭开采、黑色金属采选等传统行业压力较大,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向好;传统零售行业下行,电子商务则快速增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陈昌盛认为,分化下行的力量由重化工业和产能过剩主导,同时重塑力量也在逐渐显现,新兴上升的力量逐渐积累,反映出结构调整的实质开启。

下半年稳增长仍要靠内需拉动,特别是投资,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以稳促进。宏观调控要针对可能的风险点定向精准发力。

盛来运说: “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全年7%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他说,未来稳增长政策和措施效应将继续发挥,改革创新红利也将持续释放,下半年中国经济有望延续上半年企稳向好走势。

经济学专家说,下半年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已经显露。从“三驾马车”看,预计下半年房地产投资将由降转稳,对稳投资发挥重要作用,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也将保持稳中略升;消费将保持平稳;出口可能从底部略升,给经济增长带来支撑。

分析人士认为,要确保全年预期目标的实现,下半年稳增长仍要靠内需拉动,特别是投资,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以稳促进。

今年以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

我国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强定向调控,通过定向降准、清理觇范涉企收费等定向 调控措施,不断巩固经济向好基础。 专家认为,当前宏观调控要针对可能的风险点定向精准发力。下半年定向调控

要关注促就业、保民生;要针对世界经济可能的波动做好准备,稳定出口;要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

日前,新华社记者赴多地调研发现,不论地方还是企业,凡能主动适应新常态,改革步子大、调整结构动手早,努力向中高端产业迈进的,发展势头都不错,稳增长成效显著,也为进一步调整结构留出了空间。

专家认为,要尽快建立政府在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工作模式,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这尤其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顶住压力、主动作为,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将中央政策用实、用活、用好。

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再平衡任务依然艰巨。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回升,取决于能否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展望未来,中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为复杂多变。面对实现经济再平衡的紧迫任务,找准改革突破口和创新着力点,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一子落全盘活”,考验着决心、勇气与智慧。

其实,仔细观察中国经济运行轨迹不难发现,尽管近5年里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季度之间的波动空间越来越窄、稳定性在不断增强。endprint

世界银行7月份发布的报告说,中国正进入增速放慢但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增长轨道,这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未来走势显得很有信心。

新常态有新机遇。不少学者认为,当前经济面临的一些问题,从更长周期看,大多属于阶段性现象,是迈向更高水平的必经之路。更关键的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基本面,是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大格局没变,中国仍然具有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

盛来运分析认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仍在加快发展过程之中,并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化高度融合,创造出新动力,同时消费结构升级、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方兴未艾,地区间发展差距较大、后发优势明显。

应该看到,不同区域与行业的走势持续分化,传统产业困顿与新兴产业勃兴并存……当前国内经济运行呈现的新特征,引入关注。

从国际环境看,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世界经济大周期的一部分,全球经济也正呈现增长分化的状态,各国结构性问题各不相同,国际宏观政策冲突加剧,已深度融人世界经济的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眼光转向国内,粗放型发展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人口老龄化、传统产能过剩、地方债务、企业效益下滑等压力不容小觑。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已经连续40个月负增长,不少企业经营压力上升。

经济学专家表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再平衡任务依然艰巨。上述情况既说明结构调整步入新阶段,转型阵痛继续释放,同时又提示我们在经济“筑底”过程中,不确定性上升,应严防局部风险向区域性、系统性风险演变。

但令人欣喜的是,在此次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网络消费等数据格外“吸睛”。其快速增长的背后,是改革创新的“法宝”在破解发展中的现实困难,激发引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中国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回升,取决于能否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尽管当前新动力的成长一时还难以对冲传统动力下降的影响,但是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代表着发展的方向,是未来的希望所在。

从近两年中国发展实际来看,7%左右的经济增速,总体上是适度的,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结构转型升级。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45.5%,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 3年、2014年分别上升至46.9%和48.2%,今年上半年进一步上升为49.5%,产业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趋势明显。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业态高速增长。需求结构也在向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投资、出口增速换挡,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 “三驾马车”的动力结构优化、协调性增强。

尽管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7%比去年有所回落,但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仍然较高,也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的客观规律。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本身就是宏观经济转型的体现。GDP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即是发展方式转型的一个结果,但增速下降不等于失速。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也有很强的韧性。

中国经济确实面临着一定的下行压力。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新兴经济体面临增速下滑等诸多问题;就国内情况而言,又恰处各种矛盾凸显期、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及爬坡过坎的关键期。各种因素叠加在一起,使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总的来说,转型中的中国经济亮点更多,对下行压力无须悲观看待。

一年多来,党中央、国务院一再谈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理念深入人心。要激发中国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去做的事情,当然远不止于“双创”的推动。更艰难的,是要打破固有的既得利益格局。这种格局不破,社会财富的分配很难有效率,也很难做到公正。这意味着,整个经济活力的迸发,跟深入的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

站得高方能望得远。走进2015下半年,实现稳增长,适应新常态,迈向中高端,智慧与信心正是中国经济最大的底气。endprint

猜你喜欢
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拥抱新经济
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实施新作为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适应新常态 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