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摘 要】随着2015年国产动画长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断刷新票房纪录,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中国三维动画电影也开始渐渐苏醒。早在2006年中国就已经掌握3D模拟引擎制作技术,但是将近十年时间,并没有明显发展。可见,中国动画长片与欧美动画长片的差距,并不主要体现在技术层面,而在于故事搭建。而在故事结构中起到最关键作用的就是“人物”,关于角色设置的议题研究在当今的动画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已上映的皮克斯动画长片中主角、配角、反派角色等的设置进行分析,以求具备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皮克斯;动画长片;角色特征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094-02
一、皮克斯动画长篇概述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于1986年2月3日收购了好莱坞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的公司卢卡斯影业旗下的绘图团队而组建的公司,早期主要从事广告和软件制作与贩卖,1987年开始进行动画短片制作,1990年开始构思创作全球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该片于1995年上映并创下全球三亿六千万美元的票房纪录。之后,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基本平均每年推出一部动画长片和一部动画短片,并都取得了票房口碑双丰收。从1995年到2015年的20年时间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共制作并上映了15部动画长片,共获得了9次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提名,其中7次获奖,并获得过1次特殊成就奖。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的五位元老约翰·拉赛特、布拉德·伯徳、皮特·道科特、安德鲁·斯坦顿和李·安克里奇于2009年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这是给予皮克斯的最高肯定。15部动画长片带给观众们许多惊喜,更把无数动画角色带入我们的生活。
二、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主角设置
(一)主角的身份选择
在一个故事的讲述中,主人公起到贯穿故事始末的核心作用,在主角的选择上,应尽量给观众还原一个拥有普通人特质的主人公。他稀松平常,就像人群里的每一个你、我、他,这样的主角身边发生的事可信度更高,更容易拉近和观众的距离;他不够完美,故而使得故事有转折,有此起彼伏的桥段,不至于过于平淡;他在小人物群体中要成长,能使成年观众找到归属感,对未成年观众起到价值观引导的作用。
从动画片特质出发,主人公本身就是虚拟存在,而不是由演员扮演的,所以对主角的动画形象创作就有多方面的要求,要进行多次调试。例如在皮克斯的第一部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的创作中,主角伍迪的形象就曾修改多次。“迪士尼高层非常喜欢这个样片,但反对伍迪的布袋玩偶形象,因为很多电影和电视节目的恐怖故事都与这个形象有关。”[1]对于主角的苛求渗透到每一个细节,正是这种事无巨细的态度打造了皮克斯动画长片中一个又一个受欢迎的形象。
(二)有缺陷的主角
主角的塑造一定是不完美的,性格缺陷起到的不仅是引发人物间的矛盾、阻碍故事正常发展、搭建故事主脉络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反馈与自我修复。如《怪物电力公司》与《怪兽大学》中的主角毛怪,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富二代,出身优越却瞧不起别人,天资聪慧但不爱学习,虽然最后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英雄,但前期他的种种问题反而显得更接地气。主角的性格缺陷是每个个体在以“我”为中心形成的圈子中不易发现但又确实存在的问题,缺乏理解、沟通不当、猜疑顾虑等,这些问题均不是严重的是非问题,不牵涉价值观、道德观等,由于观影者都默认自己是不完美的好人,所以这些缺陷容易被发现并反馈到自己身上,吸引观众,从而起到自省的作用。
(三)作为领导者的主角
动画长片虽作为电影形式上映与发售,但也区别于传统的电影,主要体现在主角的职能设置方面。电影经常关注的是小人物的命运,甚至失败者的命运,展现悲剧或悲喜剧的一面。而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主角无一例外被赋予领导和拯救世界的职能,从最早的牛仔伍迪、蚂蚁菲力,到中后期的机器人瓦力、厨师老鼠小米。动画长片受众范围广泛并且涉及到儿童,由于未成年人对于事情的接受范围相对固定,决定了故事的结局一定是惩恶扬善和完满团圆,所以皮克斯动画长片的主人公基本都是作为领导者和英雄出场,通过一系列变故,经历曲折往复,达到最终结果。
三、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配角设置
(一)群体配角中的自我呈现
“配角主要是陪衬、铺垫主要角色的,或者是作为主要角色的对立面存在的角色。”[2]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角色饱满、种类丰富、数量繁多,为了营造热闹的氛围,丰富故事的剧情,配角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在群体配角中有一些配角具有极强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很容易从群体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二主角”,辅佐而不仅是陪伴主角实现自我价值。例如在《海底总动员》中与小丑鱼父亲马林一同冒险的蓝色热带鱼多莉,她最初是以一个绝对的陪伴者配角形象登场的,存在感相对较弱,还总给主角带来麻烦,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剧情的推动,多莉永不言弃、勇敢坚韧的特质反而慢慢感染了马林,进而影响马林作出的决策。从单纯的陪衬品到主角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这个过程不仅完成了配角的自我呈现,也丰富了故事的剧情,起到一箭双雕之效。
(二)盲目崇拜与个性崛起
由于动画长片中主角的绝对领导者地位不可动摇,故而配角起初会自然围绕靠拢在主人公的身边,成为一个盲目崇拜的群体。例如《玩具总动员》中的弹簧狗、小猪存钱罐、弹头先生、画板、牧羊女等所有安迪房间内的玩具都围绕在安迪最喜欢的玩具——本片主人公牛仔伍迪的四周,他成为绝对精神领袖,这些玩具对于伍迪无条件信任与服从;随着情节的推动发展,慢慢开始有玩具发现伍迪的问题,进而选择有所保留甚至完全敌对。这一过程可以称为配角的个人意识觉醒,这一个性崛起的过程也是角色自我认知和自我选择的过程,这在已经基本固定的动画片套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剧情的节奏快慢与起伏大小。endprint
配角群的意识觉醒通过角色外形的巧妙设置不会显得杂乱无章,足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外形结构的设计,配角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整个动画故事的叙述。”[3]配角群体外形各有特色,同时兼具自我意识,这两点使得故事在人物角色上足够饱满,也给剧情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
四、皮克斯动画长片中的反派角色设置
(一)反派的正面出场
皮克斯动画长片中出现的反派人物大多以正面形象出场,而后随着剧情的推动、故事的深入才渐渐露出本质,在这一点上的巧妙设置,使得儿童和成人恰巧有不同的理解,完美迎合了两者的观影需求。
1.儿童理解:消解恶的表达
首先,从角色外形来看,无论是《玩具总动员》中的反派粉色的圆脸草莓熊、《飞屋环游记》里的反派勇敢的探险家查尔斯·穆兹,还是《怪物电力公司》的反派和蔼可亲的公司老板都无一例外长相讨喜,甚至在初期观感上是最无公害的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我们觉得圆脸微胖的人较单纯,不存在尖锐、冷漠、言语中给人一种总是带着刺的感觉。”[4]皮克斯动画长片在角色形象上下足了功夫,在儿童接受范围内刻画出不那么讨厌的反派角色,又能用剧情的波折吸引未成年人的注意力,达到预判效果。
其次,从性格塑造上来说,反派角色正面出场的良好性格往往是其原本拥有、而由于某些突发事件被抹灭掉的。例如《玩具总动员》中的反派草莓熊,原本有一个非常喜爱他的小主人,主人在一次外出游玩的过程中偶然将草莓熊丢失,草莓熊误以为被遗弃,所以开始怨恨主人并施加报复,成为大反派。在交代草莓熊过去的片段中可以得出他当时最优秀的品质是博爱与无私陪伴,在他成为反派,摒弃这一品质但以正面形象初次出场时,虽然是虚伪的,但依旧将这样的品质传达出去,而经过一系列波折之后,他又恢复了这一品质。这一良好品质的拥有、丧失、复得的过程模拟了大多数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这一美好的结局可以塑造儿童对于美好的渴望与信仰。
2.成人理解:戏剧性效果
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成年人拥有比未成年人更多的处世经验和更透彻的洞悉力,他们可以理解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环境下,坏人的脸上不会自己贴标签,也早已习惯“笑面虎”的大量存在,故而对于正面人物突然“跳反”的行为往往是能够马上接受并且在潜意识中有“早已知晓”的心理预期。而在后续的事件升温发酵中,观影者往往会发现这些反派或弄巧成拙,或多此一举,在交代人物关系和事件始末时加入这一小创意可以产生戏剧性的效果。
(二)对反派角色的戏谑
对反派人物的戏谑处理在让反派人物完成“自己和主角团体对着干和搞破坏”的任务之外,有了自己的戏剧特色,并且也突出了反派人物也是普通大众之一的特质。比如《虫虫危机》中的反派角色蚱蜢,他平时到蚁群中趾高气昂,但是被一只小鸟吓得魂飞魄散,其实自己也是弱小的一份子;再如《赛车总动员》里的反派老爷车,他四处搞破坏,为了阻碍新能源的扩散,甚至不惜用卑鄙的手段报废掉其他无辜的赛车,而他本身几乎都不可以称之为一辆汽车,因为他太过老旧,不能发动和开动,只是一堆连零件都配不齐的破铜烂铁。这些对反派角色的设置中本就带有的戏谑成分,让儿童不至于太厌恶或者害怕反派,又使得成人观影者找到动画片中存在的童真和童趣。
五、小结
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从设立之初就立愿“做适合1岁到99岁都能观看的动画片”,它从出品第一部动画长片一直到现在,都在证明这一可能性。国产动画长片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直被束缚手脚,即便是拿到很高票房的“熊出没”等系列也都难以逃脱低龄动画的桎梏,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动画角色的设置太过幼齿。近期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制作精良、故事完整、角色讨巧、老少皆宜,它的成功为国产动画市场打了一剂强心剂。但这一看似国产动画的狂欢并不是一场盛宴,从角色来看,孙悟空、猪八戒等都不是原创的人物,就此而引发的故事也不够有新意。皮克斯动画中的角色设置巧妙又具有原创性,由此展开的剧情也充满奇思妙想,故事三观正确又充满博爱,适合儿童与成人同时观赏。本文对于皮克斯动画成功的角色设置进行分析探讨,希望对国产动画的发展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大卫·A·普莱斯(David A.Price).皮克斯总动员[M].吴怡娜译.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6.
[2]午南明,富澜,崔君衍.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99.
[3]于昊田.美、日动画中配角创作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2013,(06):9.
[4][日]宅摩武俊.解读性格密码:性格与人生[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9.42.
作者简介:
雷 雨,陕西师范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与文化传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