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探析

2015-09-28 19:50朱玉珍
戏剧之家 2015年17期

朱玉珍

【摘 要】在众多音乐器材中,笛子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呼吸调整控制来达到一定的音乐效果的。其本身对气息的控制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使演奏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也有一定的制约。随着演奏过程中循环换气的应用,演奏者对呼吸的控制也在逐渐加强,因此为保证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演奏者合理控制在笛子演奏过程中的呼吸问题,保持呼吸的顺畅和情感变化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循环换气;呼吸调整;笛子演奏

中图分类号:J632.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9-0079-01

一、笛子在演奏中呼吸气息与口型的把握

笛子演奏过程中除了正常的吐纳气息之外还需要口型、舌头与手指三者在演奏技巧上的配合。在整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初始阶段的表现都很顺利,但在后续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合理掌握好呼吸,开始感觉越来越吃力,甚至还有气短等现象。由此可见,在笛子演奏中呼吸气息合理运用的问题有待解决。正常的吸气之后和吐气之前会出现一个短暂的停顿,从而引起吸气与呼气之间的对恒,要将这种力量进行合理的掌控、运用来保持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的气息稳定、流畅,从而保证整个演奏过程的顺利进行。一般练习笛子吹奏的过程中,演奏者在吸气之后会很快呼出,在这种反复吸气、呼气的过程中,肌肉在得不到放松的情况下必然会紧缩。这时可以利用纸条进行练习,将纸条放在嘴巴的固定距离处,慢慢向纸条进行吹气练习,使之在一定的摆动幅度内平稳运动。

口型也就是指导嘴唇的象征,其作为呼吸气息控制的总阀门,可以通过各种吹奏方式来达到演奏效果。在其演奏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口型的标准没有一定界限,其目的是围绕富有情感色彩的悠扬笛声为追求标准,而不是演奏口型的一致性。为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在舞台形象中对于演奏者的面部表情也有一定的要求,如:在口唇靠拢的同时两片嘴唇之间要求保持一定的缝隙来控制气息的输出掌握,通过嘴唇的缝隙大小和相应变化来调整演奏过程中声音的改变,而且演奏者要在面部两颊肌肉收缩的过程中保持微笑,给人一种美丽的视觉欣赏。笛子作为一种宽口的吹奏乐器,在演奏过程中要对嘴唇的轮匝肌肉的松紧度进行控制,将口腔内部即将呼出的气息集中到笛子的吹孔上,使内管在气流丰富的情况下减少气流的消失,在演奏过程中阻止跑气或漏气的现象发生,避免影响最终笛声效果。

二、笛子在演奏中呼吸气息与舌头的配合

舌头主要由舌尖、舌根构成的舌体,其在笛子的演奏过程中除了本身所特有的气息“阀门”功能外,在笛子的演奏技巧以及发音方面都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曾经就有相关的词语描述(如:双吐、三吐、花舌等)来突出舌头的重要作用与发声的直接性关系,可以说在笛子演奏的过程中,舌头的振动可以对呼气运动进行改变,而且对于气流的输出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进而从情感和音色上进行改变,而如果舌头和呼吸气息的配合度不够协调的话就会使音色不准或造成杂音干扰。故要求演奏者必须合理调配好舌头的使用技巧,做到与气息同步进行,使舌体的肌肉处于放松状态以达到呼吸气息顺畅的情况下舌头部位协调配合完成舌体的振动达到最佳的发音状态。在坚持不懈的吹奏练习过程中,可以对舌头进行多次练习,舌尖与门齿碰触的过程中发出声音,再将气息全部呼出,在气息时间增长的过程中练就气息的平稳、均匀,摸索呼气、吸气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掌握相应规律,通过舌头来达到控制气息的效果。

三、笛子在演奏中呼吸气息与手指的运用

手指对于笛子演奏有着最大的操控性,虽然表层上来说手指与呼吸气息没有关联,手指的运动也是在中枢神经的控制下操控的,而且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是受手部肌肉组织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本质上手指与笛子在演奏过程是密不可分的,笛子演奏过程中必然与气息的运用、呼吸方法的掌握以及手指灵活性有关。在演奏比赛的过程中,由于演奏者复杂的心情受到影响,出现各种不安的情绪,会导致手指僵硬、与笛子配合不一致,导致音色偏差或发音不清晰,最终使其在舞台上无法发挥出练习时的出色表现。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在培养心理素质方面的同时运用熟练的呼吸方法使呼吸节奏平稳下来,在呼吸放松的同时也提高手指操作的灵活性,使其与气息亲密合作,演奏出最美的笛声。此外,也可以通过搬运物体,在反复的拿起和放下之间控制气息的平稳、流畅。

综上所述,笛子演奏过程中的呼吸问题是与多方面紧密相关的,其呼吸气息的平稳也与其它器官的正确运用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演奏过程中,只有掌控各部位之间的协调性,才可以灵活掌握呼吸气息,进而提升笛子演奏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沛巍.笛子演奏中的呼吸问题[J].戏剧之家,2012,31(12):71-73.

[2]石硕.笛子演奏过程中气息控制运用研究[J].新西部(下旬刊),2014,12(06):27-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