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能制造漆碗。稍后,分处我国南北两地的良渚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先民们也制作出了漆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经过长期实践,漆器制造发展成为一种专门工艺,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尤其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进人了漆业空前发展与繁荣的时期,工艺水准代表了漆器制造的最高水平。本文精选沈阳故宫珍藏的部分漆器精品供大家欣赏。
12.清剔彩双钱形套盒
通高20.3厘米,长径21.5厘米,中腰12.5厘米。
套盒为双钱式,下承随形剔红勾莲纹六足小几(见图12-1)。套盒表面通体髹朱漆,雕锦纹为地。套盒盖雕菊花方格锦纹,随形开光,开光内剔彩瓜实、瓜叶、蝴蝶纹(见图12-2)。蝶谐音“瓞”,瓜与蝶的组合图案寓意“瓜瓞绵绵”,有世代绵长、子孙昌盛之意。盒盖边雕回纹随形一周。盒内有套格五层,套格随形也为双钱式,其上黑漆描金花卉(见图12-3)。束腰处雕回纹。底座几状,座面剔红勾莲。此盒纹饰繁缛精细,花纹隐起,华美富丽,是清代剔彩中的精品。剔彩是将各色漆分层髹饰在漆胎上,每层若干道,各色都有一定的厚度。雕刻图纹时,需要某种颜色,即剔去它上面的漆层,显露出需要的色漆,刻出花纹。
13.清黑漆描金百寿字羊毫提斗笔
毛笔全长30厘米,毫长7.8厘米,囊径3.7厘米。
提斗笔为大号毛笔,因形似提斗而得名。此笔笔头为羊毫制成(见图13-1),笔杆为黑漆地,其上描金百寿字,笔杆两端描金双回纹,缠枝花卉(见图13-2)。笔杆与羊毫连接处加鎏金铜圈。描金,一名泥金画漆,是在已制成的黑漆或朱漆及其他单色漆器上描绘金色图纹,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其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在漆地上打金胶,再把金涂于金胶之上;另一种是用金粉调胶之后,直接用笔描绘图案。
14.清黑漆描金山水纹方胜盘
盘高4厘米,口径37.2×28厘米。
盘为方胜式,通体髹黑漆为地,饰彩漆描金花纹。盘心随形开光两处,内绘远山近水、亭台楼阁、一人荡舟水上。盘边饰花卉锦纹,外壁绘描金团花、菊花、荷花、葫芦、竹等,盘底以描金雏菊、石竹等各色花卉纹点缀(见图14)。方胜纹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构成的图形或纹样,与宝珠、磬、犀角、金钱、菱镜、书本、艾叶等合为明清杂宝纹。方胜纹同心相连,寄托了对美满婚姻的希冀。此盘运用了多种描金手法,金色浓淡成晕,层次分明,属于《髹饰录》中的“彩金象”工艺。
15.清褐漆描金勾莲纹多穆壶
壶高59厘米,足径14厘米。
壶体绳提式,有环形链,其上连缀铜珠。壶口加僧帽式边,盖顶有葫芦型铜钮。直壁,平底,曲流为方棱形。壶身髹褐漆,其上满饰描金缠枝勾莲纹,盖上饰描金花瓣纹,口流上饰描金龙头纹、云纹(见图15)。多穆壶是藏、蒙民族拌、盛酥油茶的器皿,样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在民间为实用器具,在清代宫廷,因册封和法事活动的需要演变为法器的一种,也供清帝赐高僧之用。造办处制作的这类器物多为金属及金属胎珐琅器,也有瓷制的,漆器多穆壶较为罕见。
16.清黄漆描金彩绘龙凤双喜纹帽盒
通高35.2厘米,盒径长43.4厘米、宽38.9厘米,盒高26.1厘米,盖高10厘米,盒内帽托高11.4厘米。
帽盒椭圆形,盒盖与帽盒子母口相扣,其下有帽托、格盘各一。帽盒髹黄漆为地,盒内部及托、盘均髹朱漆。盒盖上为朱、黑、棕色彩漆描金龙凤纹图案,正中为金色双喜大字。盒盖、盒身外面均为织锦地,盒身四面有椭圆形开光,内绘彩漆描金龙凤纹及双喜字,上下沿为回纹一圈(见图16)。此帽盒为清代后妃大婚时用以盛放冠帽上插带之饰物。描金是在漆地上加描金花纹,黑漆地的最常见,其次为朱色地和紫色地,此器为在黄色和朱色地上描金彩绘。
17.清金漆彩绘蝠寿纹镂空八方盒
盒高16.7厘米,口径38.8厘米。
盒为八角方形,平盖面,圈足随形。通体髹金漆为地,盖面中心为团寿字,四周围绕蝴蝶、蝙蝠及瓜果纹,寓意“瓜瓞绵绵”及“福寿延年”(见图17)。盒壁上下各有镀金细铜丝编织的透空开光八处,可通风换气以保持盒内食品新鲜及洁净。盒内为红漆洒金地。此盒盒体较大,胎骨轻巧,构思极为巧妙,造型秀美,金碧辉煌,既实用美观,又具有极强的艺术性。《髹饰录》:“金漆,一名浑金漆,又有泥金漆不浮光”。清代的泥金多半是在泥金底上再加其他描绘,或泥金和其他做法相结合,此器即为泥金加黑、红色彩绘。
18.清填漆戗金八仙祝寿纹八方盒
盒高18.3厘米,口径41厘米,底34.5厘米。
盒为八角形,通体髹朱漆地,填彩漆戗金花纹。盒盖面四周为暗八仙花纹,有飘带纹缠绕环结,间以八个团寿字。暗八仙即八仙手中的宝物,以象征八位神仙,分别为宝扇、宝剑、渔鼓、阴阳板、葫芦、花篮、荷花、笛子。盖心为蝙蝠、牡丹图案各一周,环绕一团寿字,寓意“富贵长寿”。盒盖外缘浮雕回纹。盒壁上下均随形作开光各八处,开光内作描金勾莲纹(见图18)。此盒是填漆与戗金两种工艺结合之佳作。填漆属于“填嵌”类,戗金属于“戗划”类。清代多在填漆器上加戗金,但也有不少纯填漆器。填漆戗金是先在漆地上刻出花纹,再于花纹轮廓内填各色彩漆,磨平后对图纹边缘以钩刀钩出轮廓线,在轮廓线内戗金,产生金碧辉煌的效果。此盒填漆精细,戗金尤精,不仅轮廓戗金,花卉图案也密施戗划,使金色成为色彩的主调,十分醒目。
19.清波罗漆唾盂
通高6.7厘米,盖口径9.6厘米,底径10.8厘米。
唾盂为出檐式。盖钮及盒檐外侧为绛色,表面漆纹为片云状。犀皮漆器是指将不同颜色的漆料堆涂在高低不平的器胎上,使漆色稍许混合,干燥后打平磨光。其花纹由不同颜色的漆层构成,器表隐现出不同的纹理,或作行云流水,或类老松皴皮,漫无定律,以光滑为美,自然生动(见图19-1、图19-2)。古人言及“犀皮”之名,众说纷纭。元明学者陶宗仪《因话录》中谓:犀皮当为“犀毗”,“毗”即“脐”,犀脐周围文如饕餮,坐卧磨砺,色极光润,西域人割取为腰带之饰,后人髹漆效之,因袭其名。我国唐代已有犀皮漆器,至宋代更为流行。北方称为“虎皮漆或“桦木漆”,南方称为“波罗漆”。“犀皮”与陶瓷的“冰裂纹”“窑变”一样,虽有人工的因素,但宛若天然,体现了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审美观念。
20.清黑漆嵌螺钿二龙戏珠纹盘
盘高4.5厘米,口径43.5厘米,足径27.1厘米。
盘内正面以螺钿嵌双龙戏珠,其旁作流云纹。两龙凌空飞腾,张牙舞爪,形象生动。盘内壁以壳沙为地,隔出四处开光,内嵌饰扇、书卷等杂宝纹(见图20)。此盘的做法是“平脱”,即将螺钿嵌在单色漆面上,过磨工使花纹与漆地浑然一体。我国最早的螺钿漆器实物是西周墓出土的镶嵌蚌泡的朱黑两色漆器托,唐代的漆背嵌螺钿镜是此种工艺较为成熟的器物,宋代更是先后盛行厚、薄螺钿,元末明初则是螺钿工艺的大发展时期。此盘为琉球向清廷所贡,1392年闽人三十六姓归化琉球,传人福建漆艺。琉球海域又盛产夜光螺,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黑漆嵌螺钿漆器流行于琉球。康熙年间琉球进贡的漆器就有黑漆嵌螺钿茶碗。沈阳故宫博物院和北京故宫博物院现藏多件琉球漆器,有盘、盒、碟、盖碗等,其中黑漆嵌螺钿盘花纹的镶嵌风格完全一致。
21.清雕漆嵌玉石人物挂屏
挂屏高79厘米,宽115厘米。
屏心为嵌玉石人物图,屏背面为花卉。此挂屏以红雕漆锦纹为地,以绿松石、白玉、墨玉材料刻为叶、果、树、石、人物等,镶嵌为一幅寿星童子图(见图21)。寿星骑鹿,寓意“禄寿”,一童子牵鹿,一童子后行。古松枝繁叶茂,桃树果实累累,兰花一丛,椿树一株,松、桃寓意长寿。古代以椿代表父亲,椿树茂盛为寓祝男性老者长寿吉祥之意。屏四边雕勾莲纹。挂屏的制作工艺为“百宝嵌”。据文献记载,最早的百宝镶嵌可追溯到商周时代。唐代在漆器上镶金银宝石已较常见。此挂屏的百宝嵌做法为明嘉靖扬州周翥始创,以金银宝石、珍珠珊瑚、翡翠玛瑙、水晶、蜜蜡、沉香等名贵材料雕成山水人物、树木楼台、花卉翎毛等嵌于漆器、木器之上,又名“周制”。乾隆时期,除扬州外,清宫养心殿造办处和广州的工匠们也都善于制作这种五光十色、富丽堂皇的漆器,除漆器以及盒、匣、文具等类器皿,还用于屏风、挂屏、插屏以及室内装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