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充分利用好插图,可以起到很好的教育和教学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的作用
1.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具有一定情节的教学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小学生喜欢形象、生动的学习形式。带有一定情节色彩的插图,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多会发现,每当学生拿到一本语文书,首先跳入他们眼球的永远是那色彩艳丽的图画,在欣赏完插图后,他们才会去关注课文内容。
2.引发学生更好的思考。插图以视觉的直观性、形象性再现课文内容,并且可以表达那些用文字难以言状的空间和具体的细节,引领学生的思维扩散,多元化的理解感悟。《黄鹤楼送别》插图,“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李白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此情此景,怎么可能感受不到李白和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不为他们的忘年之交所感动?
3.更好的帮助记忆。插图的形象性,易使学习者获得丰富的视觉表象,而视觉表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记忆编码和贮藏类型。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插图的这一功能,加强对课文复述和背诵环节的指导,在阅读插图时,指导学生找出与插图相应的课文内容,把插图与适应的语句相联系,使插图语言化。《一株紫丁香》中,老师伏案窗前,辛勤工作的身影和那株紫丁香遥相呼应。看图读文,诵文想文,图文并茂。背诵起这样的文章,哪还有难度可言。
4.具有更好的教育功能。好的插图是文本作者的主观意象同画家笔下的客观物象的融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观念等具有潜在功能。如插图中古今民族英雄、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的画像可以引起学生的景仰之情;文物古迹可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可引起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语文教学中插图的运用
插图是可供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开发与运用,必然会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泓活水。
1.利用插图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观察是认识事物的窗口,观察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平时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课文中的插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尽量做到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以及观察习惯、观察方法,即由远及近,由人到景,从主要人物到次要人物,从人物的衣着动作到表情神态,从整体到局部等。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观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会得到长足的提高。
如识字古诗《一去二三里》,这首小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水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几户人家,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课中,笔者让学生按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的顺序进行观察,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些景色美吗?美在哪?孩子们围绕图,用心观察着,很快说出了自己看到的江南美景。可见,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力,对于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利用插图引导学生更好理解课文。利用插图来理解文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透文本所要表达的意思。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苏教版课文中的文章,都是一些精挑细选的美文,只有细细感悟字词句的内涵,才能真正理解一篇课文。有的词句,就是教师也一时难以用语言向学生解释清楚,对此,指导学生看图,通过图文对照,就能很容易让学生明白课文中所写的内容,解决这些重难点。如在教学《船长》一课,当学生读到“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哈尔威挺身而出,沉着镇定地指挥全体人员有条不紊地撤离,而自己却以身殉职,与轮船一起沉入大海”时,相机出示哈尔威挺立船头的课文插图,船长正目光凝然,注视前方,脸上是那么安详平和!让学生从图中,直观地感受他的动作、神情,说出自己的感受,当学生说出“面对死亡,哈尔威船长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舍生取义,这么地冷静,这是谁?这就是英雄”时,课文的最后一句话:“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全文的中心迎刃而解。
3.利用插图激发学生想象。学习离不开想象,语文学习更是如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文本插图”这一想象力的产物,配以恰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技巧,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想象,从而将积累的表象加以改造,进行创造性的想象。
《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笔者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引导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风在吼,普罗米修斯拖着伤残的身体,双手和双脚带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展开想象。
徐丹,教师,现居江苏连云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