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国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教学研究与改革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教学质量工程成果
“岩石学”教学与实践探索
董国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本文针对大学本科地质专业的“岩石学”教学进行了调研,结合调研数据结果,从教学课时、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分析了“岩石学”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岩石学”教学的改进方式和发展方向,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
岩石学;教学;实践探索
“岩石学”作为传统地质学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该课程侧重于矿物、岩石基本特点及其所反映的物理化学条件等基本理论,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矿物、矿物组合、岩石等鉴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为提高“岩石学”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地学综合型人才,笔者针对“岩石学”课程教学进行了课堂调研和分析,探讨“岩石学”课程教学方式及思路。
经济形势和地质勘查行业的发展将人才培养与使用结合的更加紧密[1],许多地质勘查单位更关注毕业生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理论知识,对学校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能否参与或者直接组织实施项目。单位评价地质毕业生 “三大岩类分不清”,甚至许多研究生的评价也是如此。可以看出,地质实践能力培养对地质院校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其基础学科的岩石学理论和应用教学同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岩石学”课程学习,培养出直接参与地质实践特别是地质勘查活动的专业人才。
岩石学作为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可以详细划分成岩浆岩岩石学、沉积岩岩石学和变质岩岩石学,其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标本实物和微观薄片观察等,总体上理论和实习课时大致相当,随之安排有周口店岩石学实践教学,初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然后完成生产性实习和毕业论文,对理论与实践具体结合的练习和检验,构成毕业生的培养路径。如何使这一过程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岩石学”教学与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
“岩石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岩石学的基本理论和主要造岩矿物、岩石类型鉴别方法,并通过地质实践和参与地球科学领域内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和研究工作,培养解决有关地质学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要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并改善实习方式。这是地质教育的常规话题。那么到底应有如何措施,还需要从学生角度了解一下存在的问题。为了解岩石学教学效果,笔者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已经完成“岩石学”课程的142名本科二年级地质专业学生,针对岩石学教学方式、讲授内容、课时安排及听课效果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研(表1)。
表1 岩石学教学状况调研表
调研采用针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上课期间提问事宜和如何学好课程等问题,采用多选的方式。调研结果(表1)可以看出,参与调研的142名学生中,有86人认为现有的课程理论偏多,应该加强基础和实践教学;126人认为上课应该针对疑问进行提问,甚至讨论;同样有86人认为要学好“岩石学”课程,需要更多的实习和实践。上述调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们的教学情况,可以看出现有岩石学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1.对教学课时的思考
“岩石学”教学一直将理论讲解、标本描述和显微镜观察结合起来,其内容涉及矿物学、实验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及物理化学等方面的知识。“岩石学”教学课时只有108个学时,理论与实践课时相近,落实到三大岩类的每类教学和实践次数只有7~8次。可以想象一个岩类如岩浆岩石学用7~8次讲授和7~8次实习效果如何。显然教学时间偏短,这样的教学从实用性角度分析会觉得难以掌握,所学难以致用,所以大多数学生感觉实习课较少。相比原来三大岩类课程分设,每个岩类课时分别为50~80个学时,其效果应该不一样。
2.对教学方式的思考
教学过程采用媒体技术,辅以板书,教育方式依然“填鸭式”灌输,这是我们惯用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老师一个人表演,满堂讲授,学生是听众。而目前由于多媒体的使用,一堂课常常是一连串的幻灯片讲述,甚至都没有板书的指引、说明与补充。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启发和引导,其结果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所讲授的内容,一旦接触实践就会露出“马脚”。从调研的结果看,学生也明白这一道理,但传统习惯使得这一现状持续下去。
3. 对教学内容的思考
“岩石学”讲授内容参照教学大纲,虽然每年增加一些新的进展,并结合一些实例,但总体格局没有变化,其内容也变化不大,形成固定模式,涉及教材、实习标本和实验设备等,缺乏课间实践性教学。由于课时少,教师也常根据自己特点适当侧重所擅长的内容,影响了学生全面掌握岩石学的理论知识。近来高校招生规模扩大,这一问题非但没有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更显不足,影响了“岩石学”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
针对“岩石学”教学现状,应该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分析、研究,针对性施教,努力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因此,笔者提出如下教学建议:
1.精选教学内容,增加实验教学
在目前“岩石学”课程内容多而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建议精选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改进教学方式。建议课堂主要讲授岩理学内容,而把部分岩类学内容和手标本观察放到一起,增加课间岩石剖面实习,尽可能增加野外实践教学课程。理论教学以岩石类型的基本特点为基础,以岩石的形成演化为主线,运用物理化学原理进行讲解,增加“岩石学”课程的理论性,这是岩石学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基本的标本认识,识别主要造岩矿物和基本岩石类型,增加野外实践教学,如选择附近较好的地质体,组织学生参观考察,既注重其实用性,还要增强其知识性[2],尽量在有限的课时内讲授出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更大的信息量。这样可以在不增加课时的情况下改进教学效果,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理论、观察了手标本,还了解或掌握了岩石的产状和自然变化特征,以适应现代地质学的发展和矿业经济对地质专业人才的需求。
2.开展启发式教学,注重自主能力培养
“岩石学”是本科二年级的专业课,这些学生专业基础单薄,应针对其特点,在多媒体讲解的同时,尽量利用板书表述并画出变化或者演化过程,便于学生理解。针对所讲内容,设立专题开展讨论,如岩浆岩中的“岩浆演化”,引导学生直接参与,进行思考和探索,注重考虑学生的思维和理解程度,把“听课学习”变成“专题讨论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育一贯重视的“知识灌输方式”,形成启发式、引导式教学过程[2]。另一方面,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主动提问,通过解答或讨论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或者提出新的想法,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实习后备基地,方便地学实践教学
实践基地在地学实践教学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加强野外实践教学已成为地质类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和发展趋势[1,4]。我校多年来一直使用周口店和北戴河野外实习基地,培养了大量的地球科学人才。然而两个实习基地在变质岩和岩浆岩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在北京周边其他地区如京北承德地区建立地质学理科基地岩石学课程野外实践教学路线(点)非常必要,这里是燕山地区的发祥地,具有地质现象典型、岩石类型齐全、构造复杂多样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且文化内涵深厚、交通方便、离学校近、工作基础好,有利于探索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野外教学三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岩石学是一门基础性地球科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要良好的课堂教学、实验室教学和野外教学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学科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才能保证其专业知识的教学质量,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地球科学专业技术人才。
[1] 桑隆康, 邬金华,杨坤光,等.探索岩石学教学新模式的思路[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57-60.
[2] 许虹,李胜荣,申俊峰.浅析现代地质专业课教学理念与方法[J].地质通报,2002,21(12):908-911.
[3] 郑丽娜,左淑红,王笑峰,等.论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1): 137-138.
[4] 冯有利,于立竟.地质学专业岩石学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0 (19): 168-169.
petrology; teaching; practice exploration
G642
A
1006-9372(2015)04-0017-03
2015-11-05;
2015-11-30。
普通高等学校北京市高等学校教育教学(51900265007,2015-ms129)教改项目;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TS10035)。
董国臣,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岩石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董国臣.“岩石学”教学与实践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4):17-19.
Title: Some Improving Ideas in Petrological Course Teaching and Practice
Author(s): DONG Guo-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