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钢琴考级

2015-09-26 07:38:22马显廷
音乐生活 2015年12期
关键词:考级练琴钢琴

文/马显廷

家长如何看待孩子的钢琴考级

文/马显廷

为全面培养下一代,使孩子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都会给自己的孩子在课外安排一些辅导班,其目的就是希望孩子有机会掌握一门或者多门专业技术,还可以通过专业技术考级在今后的高考中加分,这里就家长如何正视孩子学习钢琴的考级阐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家长要随时掌握钢琴老师的教学水平和孩子所掌握钢琴的技巧程度

在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作为初学者,家长还容易掌握,但随着学习的进程,孩子的钢琴程度会逐渐提高,那么对于老师的划分,培训机构大多数分为三个档次,有普通的、中档的和高档的老师。而在上升到中档以上层次之后,该给孩子找有什么样资质的老师,很多家长心中无数,只知道盲目地掏钱,感觉老师层次越高越好,而对于孩子能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或者能学到什么程度,就只有孩子自己清楚了。这就提示我们家长在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要和孩子勤沟通、多交流,耐心细致地询问和听取孩子学琴过程中的想法。同时,家长要多征求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对培养孩子学习钢琴会更有益处。

二、打好坚实的基础是学习钢琴的关键所在

作为家长要克服好面子和盲目攀比的心理,真正在学习钢琴技术上要做到走对路、摸对门、找对人,从而打牢坚实的基础。打牢基础是学习艺术的关键所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艺术学习也同样如此。如:在2014年,某市的一家大剧院搞开业5周年活动,在活动中,有一个专门为孩子准备的钢琴比赛,很多家长都积极参与到这次活动中,笔者到现场调查后发现,家长们这么踊跃参加此次活动的原因是希望回去可以和同事或者一些亲朋好友吹嘘自己的孩子有多么了不起,小小年纪参加比赛就能获奖。在比赛的过程中,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同一个单位的两个同事都带着自己的孩子参加了这次比赛,两个孩子分别是培训机构里不同等级的老师所教,为了攀比,两家人约定利用这次比赛看一看哪家孩子更优秀,结果出来后导师教导的孩子成绩落后于普通老师教导的孩子,这种结果让那位落败的家长很失望。这件事看起来很平常,但是却反映出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现在的一些家长不是为了要让孩子多参加比赛来锻炼自身的性格和提高演奏技巧为目的,而是为了家长所谓的“面子”报名参赛。培训机构就是抓住了这些家长的心理,所以在给家长介绍钢琴老师的时候会推荐一些价格偏高的老师,家长因为“面子”听信艺术培训机构的话,认为学费越多的老师教得就越好,但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琴技没有提高就会认为老师资格还不够,那么又继续请价格更加昂贵的老师,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所以才会出现前面一位“导师”手里教出的“琴童”,居然比不上在一般老师那学习的孩子的闹剧。

三、低龄化趋势严重

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觉得如果孩子以后上了初中,那么就不会有很多的时间来练琴,为了不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就需要孩子在很小的年纪最晚在初中一年级就要把十级拿到手。而且就在今年,国家教育部将艺术素质测评成绩纳入中考和高考之中,也就是说,从今以后,音乐、美术类的特长生参加学生艺术考试,按九级以上加3分标准执行……这就更会促使家长在孩子小学毕业前就一定要考上九级或十级。正是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家长进入了另一个误区。一是很多家长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完成九级或十级,在孩子本身没有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就让自己的孩子在短时间内,比如一个月或两个月中,一些基础曲目都不学习,只练习考级的四个曲子,包括音阶和琶音;二是有些老师为了迎合家长的急切心里,“拔苗助长”,本应该是四级或五级的专业水平,却因为家长的需要,硬是拔到七级甚至八级。这两个原因的后果就会导致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手型和扎实的基本功的前提下,老师就让孩子练习和演奏比他本身更难的曲目,使孩子觉得力不从心,最后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

如2013年,某市报考中国音协钢琴专业的一共380人,其中报考各个级别的孩子人数见下图:

而在2014年,报考钢琴专业的人数为378人,其中报考各个级别的孩子人数见下图:

但在今年,报考钢琴专业的人数上升到了411人,其中报考各个级别的孩子人数参见下图:

从上面三幅图中我们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所报考的级别集中在十级最多,九级最少,其主要原因是考九级和十级的难度相同,只是所考的曲目不同。从报考钢琴考级的级数和年龄段来看,报考一到三级的孩子年龄一般在6-8岁居多,报考九到十级的孩子年龄一般在1 2-1 4岁之间。我们可以先算一下,以7岁上小学开始,再报考九级或十级就是在小学五六年级,最晚不会超过初中一年级,但是现在绝大多数的家长都会认为学习钢琴要从小培养,许多孩子都是四到五岁左右就开始学习了,很多家长会认为初中以后不会再有时间去练习钢琴了,那么让孩子在小学五六年级就把十级证书考下来,所以才会出现报考十级的学生占的比重很大。但是我们可以仔细地想一想,难道孩子的技术和水平真的达到了顶级了吗?恐怕不是,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一是家长抱有速成的心态,认为既然九级和十级就差一步了,还不如直接让孩子考十级,“望子成龙”可佳,但绝不能为完成考级而考级,这样并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习钢琴的全面技术。而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家长存在学琴就是为了考级的想法,认为孩子钢琴级别越高,跳级的越快,不仅孩子在中、高考时达到加分,而且又能在亲戚朋友面前“有面子”,以致盲目地让孩子拔高,这些家长完全没有认识到音乐艺术是存在一定的客观规律,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孩子的天性、兴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问题,只是在不停地强迫孩子将时间都要用在练琴上,同时,这些家长还要求老师给孩子赶进度、加强度、爬高度,不仅不顾孩子本身的条件,不加强手指和演奏方面的技巧,甚至忘了孩子去学琴的目的和意义,把获取等级证书当成唯一的目的。

二是现在部分老师也把孩子短时间内成功考级作为招收孩子学钢琴的筹码。他们在教学的时候忘记了音乐艺术学习是要循序渐进,为了考级,这部分老师反复地让学生练习考级的那几首曲子,同时还要求学生要经常参加考级。甚至有的教师还用这样的成绩显示自己的教学水平,不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胡乱给学生增加强度、赶超进度,让这些学生报考高级别的考试,甚至让学生一年连跳几级,并将这样的结果作为一种宣传手段,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伤害的只有学生。甚至出现了已经考取十级的学生,却在弹奏五级、六级的曲子时变得磕磕巴巴,几乎完全没有演奏能力,更谈不上弹琴的基本功了。被这样训练出来的孩子不但没有扎实的音乐基础,更别说什么音乐鉴赏能力等等。

三是部分家长跟风走,认为别家的孩子能够考十级,那么我们家的孩子也要去考。他们不会去考虑孩子自身的水平和技术,导致很多的孩子刚过三级或四级,就忙着去考七级或八级,把“考级”来当作学习钢琴唯一的目的,一切以“考级”为中心,从而忽视了对乐理、视唱、练耳等科目的学习,忽视了曲子本身的速度、力度、表情记号的练习,只重视反复地练习考级曲目,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往往基本功薄弱,最后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在考级问题上,家长占有主导地位。一些家长为了考试和面子,要求孩子去参加考试,这些孩子就算不愿意,也只能听从安排,不得不参加。而老师也在这样家长的要求下更改自己的教学原则去教导学生。就算是孩子在弹琴的时候没有呼吸和气口,甚至连节奏都没有,只能勉强把音符弹出来,家长也要求孩子去参加考试。面对这种参加考试的孩子,钢琴考试已经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其实,家长的作用只需要从旁引导孩子,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就好,这比让他弹奏两首曲子更加有意义。兴趣是学习音乐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对音乐产生兴趣,孩子才能愿意主动地去学习音乐,不需要家长的逼迫,也不用老师的督促,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去练习钢琴,学习音乐,学习效果也会比逼迫他们要好。

最后我们可以来看一下报考人数这么多,那么通过率是如何呢?就拿今年报考中国音协钢琴专业来说吧,通过图表三我们可以看到,某市所报考的等级人数,还是和往年一样,十级人数最多,其次是八级、六级和四级,结果呢,低级别的通过率几乎为100%,而越是高级别的,通过率就越差,十级的通过率只有45%左右,甚至出现了一位老师教出的所有报名学生“全军覆没”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以往在历年是看不到。

综上所述,为了让家长对考级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我想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路:

一是调整好家长对孩子的考级心态。作为家长,应该保持一个正常、平和的心态,戒除虚荣攀比的心理,为孩子创立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首先,家长要从孩子未来发展的长远目标作打算,而不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工程。不能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学琴,我家的孩子也必须要学。不能因为别人家的孩子考了多少级,我们家的孩子一定也要考多少级,甚至要比别人家孩子考更高的级别。更不应该单纯地依靠自己的喜好和自己的愿望来培养孩子,觉得我自己没有学习钢琴,那么我的孩子就必须学习钢琴的这种心理去强迫孩子去学,那样只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其次,家长不要过分地追求进度。可能绝大多数的孩子和家长都很看重进度,尤其是在有比较的情况下。家长首先要知道人与人是不同的,有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学习进度快,就会有孩子学习进度慢,更何况慢一些并不一定是坏事。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辩证关系,但是有的家长就是想不通这点。家长要给自己一个合适的定位。要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孩子有了兴趣自然是好事,要在有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让孩子认为钢琴是一个玩具,在练琴的时候当作是在做一个游戏,而不是去完成一个功课一样。进度慢了不要紧,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二是目的要明确。学习音乐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音乐来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孩子的审美情趣,而不是为了考级,为了加分去学习音乐。为了考级而去学琴,这样的想法太荒唐。而考级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锻炼和提高自身技术、接受检验的平台,切勿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家长要与老师多沟通,积极配合,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而去选择真正适合自己孩子的级别进行考级,培养孩子具有一技之长。另外,很多家长在孩子考级之后就不再鼓励孩子继续学习或者继续练习,这样的做法也需要改正。即使是考取了钢琴等级,音乐还是可以伴随孩子的一生,当孩子在遇到一些生活上的不如意,或者遇到一些学习上的难题时,通过音乐也是可以抒发这些负面情绪,从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状态。这才是培养孩子学习音乐的目的。

三是在音乐教育中,家长的引导是孩子学习音乐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现在面对学琴的低龄化趋势,孩子的年纪越小,家长所起的作用就越大。尤其是孩子在启蒙过程中,对各种音乐更是敏感的时候,家长就要因势而为,让孩子慢慢地进入音乐的世界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对音乐产生好奇。为了要达到好的效果,家长首先就要对音乐有兴趣,同时,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音乐环境,这就需要家长不仅是在平时观看电视节目,还是平时与孩子说话的时候,多加入一些和音乐相关的知识,努力在孩子的成长过程里增添一些艺术气氛。这样,不仅让孩子可以随时在音乐的环境中得到熏陶,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是家长应该在孩子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多点耐心。在学习的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练琴每天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练琴时就好好练琴,到了不练琴的时间就让孩子好好地休息或娱乐,做到劳逸结合。不要每天让孩子长时间练琴,这不仅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不好,同时也会造成孩子的心理负担,导致一些逆反心理。最后,家长切勿让孩子进行长时间连续地练琴,疲劳状态下练琴甚至在嘈杂的环境下练琴,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练琴的效果。

以上就是笔者发现在孩子钢琴考级时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可以说认识是粗浅的,但是对全面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是有益的,希望能够给予家长一点帮助和启示。

(责任编辑 姜 楠)

马显廷,营口市戏曲学校钢琴教师

猜你喜欢
考级练琴钢琴
练琴记
乐乐姐姐热线
琴童(2017年11期)2018-03-05 20:00:32
练琴
纸钢琴
钢琴学习与“考级”刍议
民族音乐(2016年3期)2016-06-05 11:33:43
钢琴
练琴
新少年(2015年11期)2015-11-18 10:36:24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国内首套《陶笛考级曲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