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晨
智化寺京音乐
文/张 晨
智化寺位于北京城东二环朝阳门内,在这个喧闹的北京城中,高楼林立之间遗存着一些四合院落。穿过老北京人朝夕生活的小路,智化寺映入眼帘。看到了智化寺的大门,我有些意外,无法相信在这个生活气息如此浓郁的弄堂间竟有一处仙境。进了大门,缓缓走入院落中坐定,再向上看,高楼林立,看不到刚刚穿过的老北京特色的青色砖房,只有寺内大殿和远处现代化的高楼。
初闻智化寺的大名是在大学一年级的课本上,十几年后,我又来到了这里,完成了当年未竟的梦。9月 20日,智化寺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展演——“第六届智化寺音乐节”。其实小型的智化寺京音乐演出每周三都有。它来源于明代宫廷礼仪音乐,是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袭的乐种。
智化寺京音乐至今已传承了500多年,被誉为中国古代汉族音乐的“活化石”。清道光、咸丰年间,智化寺音乐从寺院逐渐传播到北京周边地区,从而成为了北方佛曲的代表,被时人冠以“京音乐”。智化寺京音乐有明确纪年的工尺谱本,有特色的乐器、曲牌和词牌,有按代传承的演奏艺僧。它与西安城隍庙鼓乐、开封大相国寺音乐、五台山青黄庙音乐及福建南音一样,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汉族音乐。
2006年5月20日,智化寺京音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由智化寺京音乐第27代传承人和音乐志愿者组成的智化寺京音乐队以传承和展示智化寺京音乐为己任,多年坚持在智化寺古刹内传承智化寺京音乐,曾赴国内外多地展示演出。2013年,乐队获得第六届“薪火相传——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团队奖”。
当日的演出有智化寺禅音乐传统曲牌《净水赞》、智化寺京音乐传统曲牌《小华严》、智化寺传统曲牌《拿天鹅》等,还有一些传统器乐曲。
《净水赞》也称《杨枝净水》,是智化寺禅音乐的传统曲目。智化寺京音乐从艺术表现形式上可分为笙管乐、禅音乐和法器三个部分。笙管乐主要指用笙、管、笛等乐器吹奏出来的音乐,是智化寺京音乐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禅音乐,也称赞呗,它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佛教法事之中;我们这里说的法器,是指佛教法事中运用的打击乐器。用杨枝圣水表达祝福,源于古印度的风俗,凡是邀请宾朋,需要先赠杨枝及香水等祝其健康,在修法时亦用杨枝净水奉请菩萨。
智化寺京音乐由宫廷音乐、佛教音乐、民间音乐组成,《小华严》是佛曲中的代表曲目。《拿天鹅》作为智化寺京音乐的一首经典传统曲目,工尺谱见于康熙三十三年智化寺乐僧荣乾手抄的《音乐腔谱》中。这首乐曲描绘了海青在天空与天鹅激烈交锋,飞翔搏斗的情景。
《明史》中对智化寺的描述是“穷极土木”四个字,即使到今天,还能从遗留下的宏伟建筑、精美的壁画造像以及北京地区唯一留存的明代转轮藏等文物中,依稀看出当年气象。就是这位开明代宦官乱政之风的大太监王振,导致了“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蒙古瓦剌俘虏,他也死在乱军之中。几年后,明英宗经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皇位,为了遮掩自己的羞耻,竟然在此为祸国殃民的王振建起精忠祠。
明朝时智化寺的地位非常高,前三代住持都是由四品以上的僧官来担任,香火非常旺盛。直到清朝乾隆七年,山东道的监察御史沈廷芳进京述职路过智化寺,看见众多不明真相的善男信女在给王振像磕头烧香供奉。沈廷芳曾经参加过编纂《明史》,了解王振的罪行,感到十分愤慨。于是,他给乾隆上了一道奏折。乾隆很快批示,让地方官封了智化寺,推倒王振的石碑,并且将石碑上刻有王振名字的地方统统铲掉。对智化寺而言,这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之后,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就驻扎在智化寺,也对寺院进行了破坏。这座寺庙阴错阳差地被历史遗忘,却为北京保留了一座最完整的明代风格的木制结构建筑群,同时又是集音乐、佛经、壁画等佛教艺术为一体的寺院。
上个世纪50年代,一个僧人在收拾藏经柜时发现了谱本,便送给了著名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杨荫浏先生拿着谱本和寺院里第25、26代艺僧所吹奏的音乐做比较后,发现与几百年前的音乐相比,保持得非常完整,没有一点私自加进去的演变。由此学术界推证,智化寺延续560年的音乐没有任何演变。
智化寺京音乐音乐风格庄重、古朴、典雅,曲体结构庞大、规范,演奏技法丰富,曲目蕴藏巨大。它在曲目、乐器、宫调、演奏方法等许多方面保存了宋、明旧制。它在传承方面具有很高的要求,不随意增删变易,注重保护继承。
代表作品有《喜秋风》《拿天鹅》《清江引》《梅花引》《小华严》《醉翁子》等。智化寺音乐曲目现存共有48首,在气魄恢弘的宫廷音乐和超凡脱俗的佛教音乐中,又融合了几分汉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活泼。这从现存的词牌名字可以看出,如【清江引】【千秋岁】【金字经】【华严灯赞】【滚绣球】【水鸭儿】等。
智化寺的京音乐,使用的乐器有8种,各曰:云锣、铛子、铙、钹、子、管(古称筚篥)、笙、笛。但在有些方面,与民间一般乐器不同。如笙,汉族民间一般为十三簧,而智化寺的笙为十七全簧。笛的音调也高。而管子,为京音乐的主要乐器,汉族民间一般八孔,智化寺则为九孔(前七孔,后两孔)。云锣,又称九音锣,最早为明成化年间制作,音色醇美,称得上是一件文物。铛子,演奏时用槌敲击,声音柔和,别具一番特色。
智化寺京音乐从20世纪80年代起即得到政府、音乐界人士和佛教界人士的发掘抢救。1986年3月,在班禅大师和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支持下,以智化寺的京音乐为基干,组成北京佛教音乐团,乐团还曾多次赴国外访问演出。
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智慧的结晶,是历史发展的见证,也是后人传承历史、继往开来的文化渊源,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在世界民族音乐领域保持着独特的文化多样性和艺术高度,饱含了劳动人民最本真的情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最动听的一部分。
(责任编辑 张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