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智如,李凯明,王春庆
地质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北京 100083
课程建设
我国普通地质学教材的出版历程与分析
魏智如,李凯明,王春庆
地质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中心,北京 100083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的入门课程,也是非地质类专业学生和社会公众学习地球科学基本知识的入门读物。普通地质学教材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趋于成熟、稳定。本文通过回顾该教材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国外出版的同类教材的比较,提出了进一步提升教材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认识。
普通地质学;课程;教材
普通地质学是对地质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概括介绍,它不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地质学的入门工具[1]。数、理、化、天、地、生通常被认为是自然科学的六大基础学科。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是必学必考课程,而天文学、地质学只有在地理课程中有些许介绍。因此,对于地质类专业大学生而言,普通地质学是他们进入专业课学习无法跨越的门槛,在地质类专业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对地质学及资源环境方面的教育缺失,造成我国国民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意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普遍欠缺。虽然我国政府对此做了一些科普方面的宣传,但成效并不明显。所以,笔者认为,普通地质学还应肩负另外一项使命,就是为非地质类专业的大学生以及社会公众提供一本学习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科普性读物。
普通地质学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地球基本知识的介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地球的发生与演变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等。可以说,普通地质学涵盖了地质学的众多分支学科,内容极为丰富,但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产物始终是普通地质学的核心。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普通地质学教材在地质类专业教学中同样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由于地质类专业大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乏地质学基本知识的学习,所以,普通地质学教材需要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完成专业入门教育,即把学生带入地质类专业的殿堂;二是帮助学生建立地质学专业思维,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其分支学科达30多门,要在有限的篇幅、有限的学时内把地质学这一内容庞杂、博大精深的学科介绍清楚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构建普通地质学的知识体系,还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这是普通地质学教材编写必须面对的问题。梳理我国近现代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我们发现,我国学者编写的普通地质学同国外出版的同类教材比较,其内容已渐趋成熟,并独具特色。
我国最早的《普通地质学》见于张资平1926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同名教材(图1)[2]。此后,孙鼐也曾于1945年在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普通地质学》[3]。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地质工作极为薄弱,有资料统计,全部从业人员仅有200多人,出版的地质类专业教材极为有限,屈指可数。
图1 张资平主编《普通地质学》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地质教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20世纪50年代,一批地质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中专学校先后成立,教材急缺成为当时制约地质教育发展的瓶颈,普通地质学教材首当其冲。在此形势下,我国学者首先从翻译前苏联的地质教材开始,着手解决地质教育教材短缺问题,比如,1953年马万钧翻译并出版了C A雅可甫列夫的《普通地质学》(上下两册)[4];1954年唐永銮等翻译并出版了C B 卡列斯尼克的《普通地质学原理》(上下两册)[5];1958年刘学忠翻译并出版了M M 察雷金的《普通地质学教程》[6]。与此同时,我国学者开始着手编写适合我国地质教育的普通地质学教材,比如,1955年马杏垣等编写了《普通地质学》中专教材[7],1959年北京地质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编写了《普通地质学讲义》(上下两册)[8]……这一时期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受前苏联的影响较深,多数教材首先介绍地球的基本知识,其次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及其结果,最后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基本不涉及人-地关系这一地质学的应用领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我国地质教育发展的第二个高峰。这一时期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主要有:南京大学夏邦栋编写的《普通地质学》(1984年)[9],中国地质大学徐成彦、赵不亿编写的《普通地质学》(1988年)[10],长春地质学院张宝政、陈琦主编的《地质学原理》(1983年)[11],中国石油大学张家环编写的《普通地质学》(1986年)[12],中国矿业大学许至平编写的《普通地质学》(1990年)[13]。除此之外还有,成都地质学院李叔达编写的《动力地质学原理》(1983年)[14],南京地质学校徐邦梁编写的《普通地质学》(1984年)中专教材[15]……这一时期出版的普通地质学大多仍在沿用前苏联的体系框架,但部分教材开始重新构建知识体系。以南京大学夏邦栋编写的《普通地质学》为代表,该教材将动力地质作用的原理与地质作用的产物密切结合作为主线,首先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然后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此外,这一时期出版的普通地质学开始增加人-地关系的内容阐述。
进入21世纪,我国地质教育迎来第三个高峰。最近十几年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主要有:南京大学舒良树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10年第三版)[16],北京大学吴泰然、何国琦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11年第二版)[1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黄定华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04年)[18],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汪新文编写的《地球科学概论》(2013年第二版,内容、知识体系、使用对象等与普通地质学教材相同)[19],成都理工大学陶晓风、吴德超编写的《普通地质学》(2014年第二版)[20],桂林理工大学钱建平主编的《基础地质学教程》(2014年,内容、知识体系、使用对象等与普通地质学教材相同)[21]……此外,还出版了适用于高职高专教育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有:谢文伟等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07年)[22],李菊花、关保国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14年)[23],马建良、王春寿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09年)[24]。这一时期我国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具有下列显著特点:(1)知识体系的构建仍然以地质作用及其产物为核心,不同之处在于,部分教材先介绍内动力地质作用,后介绍外动力地质作用,即由“内”到“外”;另一部分教材则相反,即由“外”到“内”。(2)增加了“板块构造”“地球系统科学”“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等前沿内容。(3)出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由我国学者编写的普通地质学教材有30多个版本。总的来看,我国20世纪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最近十几年出版的教材开始注意吸收欧美发达国家编写的同类教材的优点,并努力彰显中国特色;我国学者对于地质学的认识在逐步深化,但普通地质学的基本内容已经相对稳定,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在于适时增加新知识,并与传统的普通地质学经典内容进行有机衔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高校开始注意教材的修订积累工作,这对教材的逐步成熟、完善以及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比如,南京大学夏邦栋主编的《普通地质学》自1984年首次出版后,分别于1995年和2010年两次修订,已经出版了第三版。根据普通地质学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多数院校编写了基于本校教学条件的实验、实习教材,但公开出版的不多。最近十几年,得益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普通地质学视频公开课、精品课程课件等开始出现,不仅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还弥补了部分院校野外实习条件的不足。
翻阅国外出版的普通地质学,特别是欧美国家出版的同类教材,我们发现,其主要特点在于:知识面广,论述全面;用图“说话”,直观生动;印刷精美,赏心悦目。但这些教材篇幅普遍较大,一般在四五百页甚至七八百页,这与国外大学教育一般不提供通用教材,而只是作为学生选读的参考书这一教学模式有关。所以,把国外教材“拿来”,直接用于我国的普通地质学教学,这一做法并不可取。与之相比,我国出版的教材更为注重体系的严谨、文字的简明、篇幅的适当(与课时相适应),但似有“八股式”的呆板和欠生动之弊,出版水平的差距更为明显。基于“普通地质学”课程的特点和任务,笔者认为,我国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建设应着力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的可读性
普通地质学以介绍“普通”(即典型)地质作用与过程、讲清“普通”地质现象与产物为任务,兼具文理两大学科之特点;作为地质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在“科学兴趣→科学素养→科学精神”的培养历程中,主要承担着“科学兴趣”的培养任务,同时兼顾“科学素养”的部分内容。如何以鲜活而生动、通俗但不失准确的叙述,讲清地质现象及其发生机理,使学生读后有“原来如此”、豁然开朗之感,是普通地质学教材编者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1990年,中国矿业大学许至平编著的《普通地质学》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尝试,该教材最大的特点是文辞优美,比喻贴切:以“岩石的毁烂”形容岩石的风化作用,以“挫一般剥蚀”说明冰川的剥蚀作用,以“牛一样驮运”说明冰川的搬运作用……在教材的可读性方面值得学习和借鉴。
2.适时更新教材内容
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始终是衡量教材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地质类专业教材的修订周期普遍较长,平均在10年以上。此外,有些院校或作者不注意教材的积累和传承,使一些优秀教材断档、失传,殊为可惜。与之比较,美国加州大学Plummer等编写的Physical Geology从1979年至2015年的36年间累计出版了15版[25]。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缩短教材的修订周期是使教材内容保持科学性、先进性的重要手段。
3.提高教材的出版水平
应该承认,进入21世纪,我国普通地质学教材的出版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但受教材定价、印刷条件等制约,多数教材还不得不采用黑白印刷,这对地质现象的表现是不利的,也大大降低了教材的可读性。一图胜千字,增加照片、插图,即用图“说话”,并采用彩色印刷,是提高教材质量的重要手段。南京大学舒良树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10年第三版)55万字的篇幅,包含了400多幅彩色图表,其中2/3的彩图是新选图件,90多幅照片是主编亲自拍摄的典型地质现象,还新增了“矿物的用途”“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爆发与灭绝”“风化地貌”等内容(图2)。这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全彩色铜版纸印刷的普通地质学教材,一出版就受到地质教育界的普遍欢迎。桂林理工大学钱建平主编的《基础地质学教程》(2014年)70万字的篇幅,插入的彩色图片达900多幅,其中彩色照片近700幅,使典型地质现象得以完美、真实地呈现出来(图3)。
图2 舒良树主编《普通地质学》
图3 钱建平主编《基础地质学教程》
4.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弥补教材表现力的不足
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普通地质学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质出版社在南京大学舒良树主编的《普通地质学》(2010年第三版)和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谢文伟主编的《普通地质学》教材中均增加了多媒体教学光盘,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素材。
5.注重实践教学教材建设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时空尺度、思维方式等与人们的日常经验和常识有着明显的差别。地质作用发生的时间可能是几秒(比如地震),也可以是几亿年甚至几十亿年;从空间上,可以是整个地球,甚至延伸到宇宙,但有时还需要借助显微镜进入到物质的微观世界。所以说,大自然是学习地质学的天然实验室,普通地质学实习、实验教材历来是学习普通地质学必不可少的教学工具,与课堂教学教材比较,同等重要,理应受到重视。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学生从基础教育走向专业教育的入门课程,普通地质学教材承担着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建立专业思维的重任。我国出版的普通地质学教材已经有了较好的基础,但从内容质量到出版质量还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从内容上看,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加强资源、环境、减灾、人与地球的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以反映地质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出版方面看,需要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出版特色鲜明、生动活泼、表现力强的高水平教材,并借助现代出版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丰富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1] 《地球科学大辞典》编委会.地球科学大辞典·基础学科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
[2] 张资平.普通地质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3] 孙鼐.普通地质学[M].重庆:商务印书馆,1945.
[4] 雅可甫列夫C A.普通地质学(上下册)[M]. 马万钧,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53.
[5] 卡列斯尼克C B.普通地质学原理(上下册)[M]. 唐永銮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4.
[6] 察雷金M M.普通地质学教程[M]. 刘学忠,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58.
[7] 马杏垣,王嘉荫,郝诒纯,等.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55.
[8] 北京地质学院普通地质教研室.普通地质学讲义(上下册)[M].内部出版,1959.
[9] 夏邦栋.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10] 徐成彦,赵不亿.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
[11] 张宝政,陈琦.地质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12] 张家环.普通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7.
[13] 许至平.普通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1990.
[14] 李叔达.动力地质学原理[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15] 徐邦梁.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4.
[16] 舒良树.普通地质学(第三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0.
[17] 吴泰然,何国琦.普通地质学(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18] 黄定华.普通地质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9] 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第二版)[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3.
[20] 陶晓风,吴德超.普通地质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21] 钱建平.基础地质学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14.
[22] 谢文伟,黄体兰,周仁元,等.普通地质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
[23] 李菊花,关保国.普通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4.
[24] 马建良,王春寿.普通地质学[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
[25] Plummer C C,Carlson D H,Hammersley L. Physical Geology(15th edition) [M]. US:Mc Graw-Hill Inc,2015.
physical geology; course; textbook
G640
A
1006-9372(2015)02-0036-04
2015-04-15;
2015-05-10。
魏智如,男,高级经济师,主要从事高校教材编辑出版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引用格式:魏智如,李凯明,王春庆.我国普通地质学教材的出版历程与分析[J].中国地质教育,2015,24(2):36-39.
Title: Publication Progress and Analysis on the Textbook of Physical Geology in China
Author(s): WEI Zhi-ru, LI Kai-ming, WANG Chun-q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