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过程中朗读的指导和评价

2015-09-25 20:39陆文琦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5年9期
关键词:苏教版荷花课文

陆文琦

要想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对学生朗读的评价实现的。

一、 指导学生朗读,要抓“三点”

(一) 抓课文的“重点”

不同的课文,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形式,都有它的重点。这里的所谓重点,可以是一个重要的段落,一组句子以至关键的词语。教师的朗读指导,就应抓住这些重点,进行有效的指导。

例如,苏教版五上《少年王冕》一课,其中第5自然段是景物描写,表现的是王冕人生的一个转折,对于全文来说是个重点。课堂上我是这样指导的:

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读完尝试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说:“美不胜收”“心旷神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美轮美奂”……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我再请学生轻声读本段课文,要求边读边展开想象,读完说说自己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读完后,学生大胆表达。

有的说:“我仿佛看见荷花池中长满了绿绿的荷叶,一片片挨挨挤挤的,好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有的说:“我透过密密层层的荷叶,看见一根根墨绿的、长着小刺的荷梗在水面上昂头挺立。”

有的说:“来到湖边,我看着这么多荷花,有的含苞欲放,有的亭亭玉立,有的刚刚露出了小脸,还有的荷花已经盛开了。荷花可真美丽啊!”

还有的说:“我仿佛看到荷梗上,小扇子似萼片衬托着亭亭玉立白里带粉的荷花,荷花千姿百态。”……

于是,老师趁热打铁:“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来,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这一池荷花旁。好吗?”

学生通过理解、想象,此时的朗读声情并茂,有了精彩的生成。他们通过朗读,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增添了美的享受。

学生朗读好了课文的重点段落,对他们学习、掌握整篇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 抓住课文的特点

不同的课文,在语言表达方面必然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也就是说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这种特点正是朗读需要重点指导的地方。

从体裁来说,我们的课文中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多种体裁,对于不同体裁的文章,需要根据其特点进行指导。

从表现手法上说,一篇文章可以有托物言志、点面结合、侧面描写、渲染、以小见大、先抑后扬、乐景衬哀情、句式选择等等,对于课文中不同的艺术手法,也应该根据其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

从修辞方法来说,小学阶段的课文中用得较多的修辞就是比喻、拟人、排比,当然有的课文中也有对仗、衬托、反复等。

关于结合课文特点进行朗读指导,本系列文章中已经提到过,在此不赘述了。

(三) 抓住朗读中的难点

老师的朗读指导贵在突破学生朗读的困难之处,这样,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课堂效率才会大大地提升。

1. 课文不同,朗读难点不同。有的时候是一个字,有的时候是一个词,有的时候是一个句子,有的时候是一个段落,有的时候是朗读过程中的语速、停顿的把握。例如,苏教版二上《识字6》中有一个词“海岛”,学生就容易出现两个问题:一是第三声读不饱满,二是两个三声在一起,没有读好前一个发生音变的字,即“海”。看似简单的一个常用词,其实要读正确也是不容易的,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朗读难点,是老师要花工夫指导的地方。

2. 突破朗读难点,可以有多种方式方法。可以由老师示范朗读;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从内容的理解入手。课文中的长句子往往是学生朗读中的难点。个别读或者齐读都不容易读好。遇到长句子,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长句子,进而再读好。

把长句子化成短句子。把长句子化成短句子,也可以说是一项启发性练习,在读长句子时,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长句子中的主要成分,理解了句子的意思,才能读好。

例如,苏教版四上《九色鹿》一课中,有这样一个句子:“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

对于中年级来说,句子偏长,学生不容易读好。教学中可以这么指导这句话的朗读:首先,老师请学生仔细读读这个句子,学生默读句子了解大意;继而引导“这个句子说的是谁梦见了什么?”请学生把“谁”“梦见什么”勾画出来,学生勾画完,比较容易就答出:“王妃梦见了鹿。”老师再引导:“梦见了一头什么样的鹿呢?”学生答:“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就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住句子的主要成分,一个长句子变成可以理解、又好读的短句子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老师再让学生跟随自己的教鞭进行朗读停顿:“有一天,∧这个国家的王妃|做了一个梦,∧梦见了(一头双角洁白如雪)(身披九种鲜艳毛色的)鹿。”这里用了缩句这个最简单易行的方法,让学生在读好句子的同时,理解了的句子,并感受到九色鹿的美。经过这样的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就不难了。

读长句子,对我们来说牵涉到语法、逻辑、修辞的知识,但是小学一般不讲解语法知识,这些知识渗透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只有通过这样具体指导,学生的朗读、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上文从不同的角度说了朗读指导的“三点”,至于具体的指导方法,只要从具体的内容出发,那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语言入手,从而掌握朗读相应的技能;可以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也可以借助于老师的范读,引导学生学习以至于模仿。总之,抓住“三点”,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举一反三,学生朗读水平就一步步地有效提升了。

二、 评价学生朗读,注重“三性”

课堂朗读需要有效的评价。老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不但要像一把尺子,使学生通过它来衡量自己学习的效果;更要像一把钥匙,开启学生的智慧,促进他们朗读水平的提升。朗读评价,应注意“三性”。

(一) 激励性。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应该充满人文关怀的激励,通过评价让学生爱上朗读。当然,激励性的评价中如能加上恰当的点拨,就更好了。

例如,学习苏教版四下《燕子》一课,有这样一个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学生读完,我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注意了逗号、句号的停顿,很不错喔。不过,这小燕子的机灵劲儿似乎还不够呢,再读读,看看哪些词句突出了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可以怎么读?”这样的评价,既指明了哪里读得好,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注重激励,又结合了指导,是有效的朗读评价。

(二) 针对性。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应该指向明确,有针对性。所谓的针对性是指: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的特点,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也是针对不同学程进行评价。

这里说说学程中的评价。第一课时初读时的针对性,可以侧重评价语音和停顿。朗读的“正确”首先应包括正确的语音和正确的停顿。精读课文中的针对性,可以侧重评价是否“流利”。朗读的“流利”应包括正确的语速和正确的语调。品读课文,则侧重评价感情的表达。

(三) 互动性。对学生的朗读评价,传统上多以教师为主。我们认为,朗读教学中应该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的互动评价相结合。尤其要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在这种多元互动的评价中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如,在苏教版六上《安塞腰鼓》一课中,场面的描写十分震撼,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很精彩。我让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排比句的特点。一位学生朗读之后,我让其他学生来评价。学生说:“我觉得‘急促的鼓点‘蹦跳的脚步‘强健的风姿这几个并列的词读得有感情。”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得更自豪”。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应该读得更有节奏感,声音由低到高。”我接着评价:“大家说得不错,这段场面描写的确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我们在读这部分排比句时,注意并列的部分,起音由低到高,力度由弱到强,表现出由赞扬到自豪的感情就更好了。你还愿意试试吗?”先前那位学生饱含感情地又读了一遍,我不由激动地说:“太好了!读出了黄土高原人的“粗犷、豪迈”,读出了如画般的场面,更读出了排比句的力量,让我们一起来读吧。”全班学生也铿锵有力地朗读起来。这种互动评价的效果是多元的,当然,课堂时间是有限的,互动评价只能适时、适当采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效指导是关键。朗读的目的要明确,朗读要求力求具体。课堂中的朗读指导要抓住课文的“重点”“特点”以及学生朗读的“难点”,对于学生朗读的评价要注意“激励性”“针对性”“互动性”。婆娑世界,耳根最利,让我们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和评价成为提高学生朗读水平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猜你喜欢
苏教版荷花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Learning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EFL Teaching
荷花
背课文
荷花
几何背景在不等式学习中的作用——以湘教版、苏教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例
夏天的荷花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