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大势下的阻力与对策研究

2015-09-23 19:07周骏驰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政治化信任

周骏驰

摘 要:我国外经贸关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中美贸易关系。中美两国有着潜力巨大、較强互补的经贸,自改革开始中美迅速发展经贸关系,并互为对方贸易的重要伙伴。但在其过程中两国不断爆发经贸摩擦与纠纷,两国正常发展经贸关系较大的受到非经贸因素影响,两国经济与政治在这种影响诱发下时而爆发较量与对抗,然而主旋律仍旧是合作、发展。本文立足当下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势,分析其受挫具体原因,并得出推动其前行的有力举措。

关键词:贸易关系;政治化;信任

在全球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最大的国家,另一个是最强的发达国家,伴随全球化双方逐年提升贸易额。中美持续走强的贸易关系用事实表明,不但对中美双方,甚至对全球都有切实利得好处。譬如中美逐步扩大贸易合作,尽管会有一定程度的互利互补情况,然而中美日渐拉大贸易顺差,双边贸易日臻凸出失衡问题,现下中国已是美国贸易逆差第一大来源国。近年来两国失衡的贸易问题是双边争端的关键点,已是中美正常发展贸易受制的阻力。如若处理中美贸易失衡的方法不恰当,贸易战可能被激起,或是两国长远利益与中美互利关系将受到其它方式更严峻的损失。近年中美贸易重重受阻,所以研究中美贸易受阻问题且得出有力推动举措的现实意义重大,想要得出正确有力的推动举措就要有的放矢,找出中美贸易受阻的具体原因。

1.当下中美贸易关系的走势

1.1 中美互依互存、不断加深互补关系

加拿大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在其贸易伙伴中紧随其后,并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并且是美国海外市场增速最快的;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美国仅次于欧盟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还是外资的第二大来源地,呈现逐年增加贸易的态势。双方贸易是双方互利关系与经济互补的反映,中国出口到美国主要是鞋类、纺织品及服装等劳动密集产品,从美国进口的是少量的化肥、飞机及精密机械等集中技术、资本的产品。中国产品占有物美价廉的地劳动成本优势,而美国是以高科技为优势,双方贸易因互补优劣势而不可分割。

1.2 顺差增大的中美贸易不断曝出摩擦

中国自2005年解禁纺织品出口配额制,中国在极力压缩控制下仍一跃成为美国出口第三大市场,是拉动其增长出口的重要潜力,同时呈现递增双边贸易额之势。但中美发展贸易种种阻力仍在,比如2013年中美双边进出口货物5624多亿美元,增幅为4.9%,中国出口到美国为4404多亿美元,从美国进口1220亿美元,中国对美顺差3184亿美元,增幅为1.1%。并且在国际社会中国不断抬高地位,是公认的世界工厂,人民币从2005年起就小幅升值,至今已历经多轮升值。伴随中美发展迅速的贸易,在国际上持续抬高的地位,中美贸易日益暴露失衡问题。中美贸易正在扩大顺差,双方贸易也日臻增多摩擦,金融危机后尤为凸显,陡增摩擦总量,摩擦也是从制造业扩散到其它产业范围,涌现出不少反补贴与反倾销案,近些年这样的案件一直居高不下。其核心的矛盾就是美国保护知识产权、美国限制我国出口纺织品及对我国力压升值人民币等,所用的理由论调无非就是国家安全论、保障就业岗位论、保护幼稚产业论、保护讨价还价空间论、不公平竞争论等。

2.中美贸易发展受阻的具体原因

2.1 中美日趋政治化贸易关系

伴随经济步入全球化的节奏加快,各国在互相交换贸易服务商品中越发重视分配自身利益问题。但各国因差异化的社会制度、国情及经济文化的存在,利益纷争不可避免。如今全球最发达的是美国,中国是广阔海外市场、人口量最多的新兴国家,有着极为密切的经济联系。加拿大是美国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我国在其贸易伙伴中紧随其后,并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中国同样较高的依赖着美国市场,如此在全球增添了明显的两国经济交集,随之也明显增加两国贸易间的摩擦概率。并且又因在这两个国度有着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引发它们处理相同贸易问题时采取不尽相同的应对方法与思考立场,所以中美两国更加难免日趋倾向政治化。尤其美国在次债危机后更倾向政治化中美贸易。究其缘由包括美国内部政治化经济问题的外在表现,当下美国毫无疑问在全球是老大,但这场危机严重挫伤其经济,使其元气大伤;是全球转移经济关注点的表现,全球自危机开始进入低迷期,特别是美欧这类经济体经历了浩大的经济灾难,内部金融系统滑落严重,进一步失去了无形的金融杠杆功效。想要更能刺激出经济新亮点,必要措施不可或缺,美国政府在此背景下借鉴的是凯恩斯主义直接干预经济,释放危机压力;这正是差异化的政治制度的特殊产物,两国不同的观念,中美政治敌对形势是两国政治化贸易问题的重要因素。

2.2 中美双方缺乏足够的信任

中美贸易的一个关键方面是双方信任程度。中美两国迄今为止缺乏足够的信任,互相了解信任还属肤浅的程度,只有有限的了解形式与渠道。中美在互为了解中的最大障碍点便是认识对方是用自身的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因而费解与不公正、不客观的结论常有。就美国而言,缺乏深层次了解中国,不能客观评价中国的进步性,没有正确理解中国的政策意向与依据,很多美国人对中国政策的观察与评价总是用敌对思维方式、情绪。美国在近年极为不满两国贸易中美国一直逆差、中国关税水平及保护知识产权力度等,美国大多认为引发其利益较大伤害的是中国不愿将现状改变。美国如此认识来源于用发达国家标准与眼光衡量中国,对中国正处转型经济体制的过渡期考虑不足,今天的中国开放程度如此高,尽可能将关税降到要求水平,中国做出的努力与承担的风险都是巨大的。中国仍是较大的发展中国家,不少行业与发达国家无法竞争,身处困难境地的大中企业数量相当,有的美国要求中国的条件较为苛刻。就中国对美国而言,同样缺乏深入准确了解其决策体制、政治体制、利弊权衡标准、问题解决方式、互为影响的各方利益,以及各种政策的时效性、伸缩性与言行差距等。我们长期注重以自身思维去理解美国行为,有时将贸易摩擦与商业纠纷看成政治遏制,使贸易有着强烈政治色彩。

2.3 产业转移形成中国长期贸易失衡

中国从九十年代初注重加工贸易,自此开始出现中美贸易顺差。日、韩、台湾及香港等地,为了规避与美欧的摩擦及成本降低,频频向内地转移与欧美有较多摩擦的组装工序,设立在内地的外企渐多,内地从上述地区进口半成品加工、原料、组装,然后按以往销售渠道输向欧美市场。中国对美当下的贸易顺差有不少是来源于上述地区的转移,因这些地区将生产不断转移到内地,这些地区原本出口到美国的现在转给中国,所以产业转移也造就了两国顺差形势。

3. 推动中美贸易前行的有力举措

3.1 尽量使政治化贸易关系避免

就此我国应时刻保有清醒头脑,注重研究美国经济政策,对美国政治动态时刻把握,不论在何时、何种情况对美国在贸易上挑起的争端不但要做到预防到位,还要有良策应对。为此在策略上给出以下意见:一是将经济增长改变方式,使出口合理减少。经济增长改变方式属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多年来我国经济依附出口拉动的增长方式在金融危机后已显示出不少失灵的地方,并且内部外贸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小;二是中美要拓展国际空间里的共同利益。中国长期在对出口推动增长方式的追求时,提供给国内企业的优惠待遇及保护实在太多。既要构建双方利益平衡的长期健康的贸易关系,又要对处理贸易争端的两国高效机制完善起来。美国政策对我国只要不威胁、不严重伤害领土主权完整、不干涉内政或祖国统一,我们一般不会轻易的政治化中美贸易关系。

3.2 全面強化中美沟通及增强信任

美国政策立足的关键是战略利益、价值观,以及考虑与权衡某件利害关系或某个问题上,主要着眼的是眼前利益。美国政策以价值观为基础,政策方向来源于战略利益,政策着眼与权衡眼前利益决定着其弹性度。美国一直以实用政策为恪守原则,利益是其行为与政策的首要目标,一旦信仰阻碍了利益,必定首选利益。此外,为了让美国更为了解中国,要构建沟通的多层次性。一要让美国对中国国情更为了解。十几亿人口的中国,农村占有大多数人口,正处经济腾飞态势。如此以来中国要保障生存就不能仅靠他人,中国需要各种国外的发展要素,但那并非主导力量,仅仅是补充性的。二要让其对中国潜力更为了解。当下中国虽显得有些落后,但未来空间巨大。三要让其更为了解中国决策体制,相比美国决策,中国体制大为不同,因此对中国决策结果的考虑不能单凭美国思维,集体决策是中国的最高决策,个体都无法改变。强化中美沟通及增强信任的接触要有建设性,并非遏制。单方一味在谈判桌上让步过大或制造冲突,最终受伤的是双方。

3.3 扩大内需,重视对外投资

中美贸易当下失衡并不是纠缠不清,为缓解此失衡需双方一起施以切实措施。就中国而言,扩大内需是增长经济立足点,使外贸依存适度减轻,加快改革自己内在的体制,完善运行经济的内在体系,当然也要沟通协调好发达国家,构建双赢互惠互信的协作机制,使美国缩小控制出口到中国的技术产品范围,逐步削除对美超额出口。另外鼓励重视对外投资,对有基础的企业支持走出去,指引优势产业,诸如玩具、轻纺、食品加工及家电、有明显价格质量优势的机电类,可在当地开设机构对外投资,向国外市场转移过剩产能及出口零部件。

综上所述,对中美贸易需冷静观察,纵然有种种发展阻力,短期内也不可能将中美贸易所有问题都处理好,但作为贸易大国的双方需尽量使政治化贸易关系避免、全面强化中美沟通及增强信任、扩大内需,重视对外投资。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宏观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 蒋宇宁,冷洛 试论中美贸易关系现状、前景及对策 [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3] 王同艳 浅析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及其相应措施 [J] 现代商业 2013(27)

猜你喜欢
政治化信任
关于信任:最重要的十件往事
腐败的人情成因及其批判
嘤嘤嘤,人与人的信任在哪里……
从生到死有多远
信任
因为信任 所以快乐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合作社管理的政治化转型——以慈溪县为例(1953—1956)
邮票的图像分层与国家形象的政治化表达——以“文化大革命”时期发行的邮票为例
经济政治化:中国投资在缅甸的困境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