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进档案工作创新的浓厚氛围

2015-09-23 08:51王艳秋
卷宗 2015年9期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

王艳秋

摘 要: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对封闭性,档案管理方法的陈旧性,使得我们的工作视野、思维和思路容易受到影响和制约。要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一个大的转变,需要大力倡导开拓创新精神,进一步形成推进档案工作创新的浓厚氛围。要认真总结档案工作好的经验,准确把握档案工作特点和规律,用新观念新思路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关键词: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

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努力练好基本功,熟悉业务,当好活字典。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把熟悉“家底”当成自己的天职。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配置适宜档案保存的设施,利用先进技术设备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整理、保管档案,防止档案的破损、腿色、霉变和散失,确保档案的完整和安全,并对重要的和珍贵的档案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严格执行国家的保密政策,严防泄密。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及时、准确、周到的服务。

1 创新档案工作思路

1、健全制度,不断把关,努力把好档案材料的收集关 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管理体制、档案材料的形成规律建立一个纵横交织的管理网络体系,协调各部门,从而做到从上而下,左右协作的档案传递网络,做好档案收集工作的基础工作。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的基本要求是:主动及时、全面准确、保质保量、安全保密。档案管理人员在把握收集工作的范围和途径的基础上,还必须针对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各部门经常联系,加强对平时收集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工作,做到随时收集和定期收集相结合,尽可能防止和减少档案材料的流失。这样做不仅拓宽了档案的收集范围,还促进了收集工作的开展。只有做好案卷的收集工作,才能为提高案卷的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与时俱进,实现管理现代化

档案数量越来越大,档案材料的种类越来越多。因此,只有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才能有效地解决新形式下出现的新问题。

(1)加强管理意识。档案管理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其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要有扎实的档案管理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尤其是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和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档案的基本技能。因此,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拓宽知识层面,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

(2)掌握现代化管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新要求,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所以,档案管理工作者要结合自己的岗位工作,边学习边操作,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特别要注重计算机知识、信息技术的学习和掌握,努力使自己具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综合型档案管理人才。

(3)利用现代化技术,整理档案。利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整理档案,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利用计算机将以前手动检索查阅名录的方式改变为计算机检索查阅,大大的减少了查找名录的时间。既降低了人为因素在文件归档工作中的影响,又发挥计算机的管理优势,减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3、创新工作思维,提高档案利用率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相应的设备,将各种传统介质的干部人事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转换为数字化的、可以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息,组织加工整合成各种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然后通过网络和信息系统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服务,从而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和干部人事工作的管理效率。

2 创新档案管理信息化工作

1、更新观念,增强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灵魂。档案管理现代化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的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等客上门、封闭保守等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的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快硬件设施建设,实现装备和技术的现代化

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档案部门应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争取更多的经费支持;同时,档案部门要充分利用存有大量档案资源的优势,挖掘各方面潜力,重点加强档案的提供利用工作,及时开发出丰富的档案信息以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将各类档案的潜在价值转化为经济利益。而现代化技术及手段在档案部门的广泛运用,又将为档案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将及大地提高档案利用工作的水平,创造出更为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提供有力保证。

3、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明晰相关责任,保障网络及数据的安全运行,还需要从实际出发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

(1)创新档案管理制度。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适应信息化建设的档案管理制度。一是健全和完善档案管理业务流程和技术规范,细化电子档案工作环节和步骤;二是制定必要的安全措施,特别对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2)统一档案管理标准。标准规范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档案管理标准化包括:档案整理标准、统计标准、服务标准、各项技术标准等,它是衡量工作效率高低的尺度。如果没有这些标准,档案数据库中的信息资源就无法建立;如果各单位档案部门不按统一的标准去做,各搞一套,自成体系,那么档案信息网络就无法畅通,资源共享也就难以实现。

(3)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时代文件的自动登记、辅助立卷、归档、著录、检索、信息网络传递和安全利用都是在计算机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工作技能。为尽快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档案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对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档案管理部门还应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档案管理人员及时了解档案发展趋势和现代科技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档案管理工作者要认识到干部档案的重要性,认识到做好干部档案的重大意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好档案管理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欢
档案管理创新信息化
档案管理中的电子档案管理
档案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关系的思考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健康档案管理的“云”前景
信息化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