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萍 (云南省罗平县人民医院,云南 罗平 655800)
妇科中异常子宫出血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同时也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大约占到了全部妇科门诊量的一半以上,其会不同程度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探讨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电切术组56例,刮宫术组54例。患者都出现过经期比较长、经期出血量大、并且经期中频繁出血等异常子宫出血现象。电切术组56例,年龄21~44岁,平均(28.9±3.8)岁,平均病程(5.9 ±2.4)年;刮宫术组54 例,年龄20 ~43 岁,平均(29.1 ±4.0)岁,平均病程(6.1 ±1.9)年。两组患者年龄、病程、生育史和分娩次数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电切术组患者运用宫腔镜进行手术,刮宫术组患者运用宫腔镜进行手术,具体方法参见文献[2]。电切术组患者运用宫腔镜进行手术,运用环状的电极,其中切割功率为90 W,电凝功率为50 W,自基底部电切息肉,然后确定宫腔镜是否刮净。刮宫术组患者运用宫腔镜进行手术,取大小合适的刮匙搔刮并刮出息肉,然后宫腔镜确定是否刮净。两组患者的膨宫液均选择5%的葡萄糖溶液,使患者的膨宫压力维持在80~100 mm Hg(1 mm Hg=0.1333 kPa),流量维持在 160 ml/min 左右[2]。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术中并发症包括子宫穿孔、宫腔粘连、过度水化综合征、大出血。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和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①治愈: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术后月经量稀疏或者没有月经,黏膜下肌瘤及息肉患者术后月经量正常或减少,月经周期也比较正常;②显效: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术后月经量较术前正常月经量少,而且周期稍有缩短,黏膜下肌瘤及息肉患者月经量较术前减少;③无效:患者术后2~3个月内阴道流血持续或血量过多,肌瘤增大。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软件为SPSS 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电切术组和刮宫术组相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切术组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7.14%,明显小于刮宫术组的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详见表1。
2.2 两组有效率比较:电切术组总有效率为89.3%,明显大于刮宫术组的7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比较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除子宫切除术外,宫腔镜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其中一种比较便宜和耗时短的方法。在宫腔镜直视下,能够进行准确的定位[3]。同时该方法可以更好地获得能供病理学进行检查的标本,因此被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4]。本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电切术法患者和刮宫术患者相比,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电切术组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明显少于刮宫术组,而且电切术组总有效率也明显大于刮宫术组的总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相对来说都算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当然电切术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刮宫术组的总有效率,而且也没有明显并发症等不良反应发生,故可作为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首选方法。
[1] 王 娟.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2307.
[2] 刘文利,伍月霞.宫腔镜电切手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20):2761.
[3] 王艳娜.宫腔镜电切术用于子宫内膜息肉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144.
[4] 谢 芳.宫腔镜诊断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分析[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1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