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民币贬值10%,它将有利于中国增加10%的出口,如果人民币贬值到8,也就是说人民币将贬值25%,那么中国的出口可能增加25%,而国际商品的价格就得下跌25%。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会引发全球市场的大乱,甚至于冲击全球银行体系,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所谓“跌到8”,是指1美元可以兑换8元钱的人民币,也就是人民币贬值。在未来1年,这种可能性几乎是零。所以,这种探讨纯粹是学术意义上的。
美银美林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首先提出了这个话题。他们的答案是,如果人民币贬值10%,它将有利于中国增加10%的出口,如果人民币贬值到8,也就是说人民币将贬值25%,那么中国的出口可能增加25%,而国际商品的价格就得下跌25%。如果这种情况发生,那么就会引发全球市场的大乱,甚至于冲击全球银行体系,而引发全球金融危机。
美银美林只说了对国际市场的影响,但是没有讲对中国国内经济的影响。
有学者推断说,若如此,则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崩溃,大量热钱逃离中国,中国经济将不堪承受。
真的会如此吗?我看未必。
在目前情况下,把人民币跟美元汇率贬值到8:1,肯定属于过度贬值。对于汇率问题,官方在股灾前的看法是,汇率达到了平衡点,刚刚好。不用升值,也不用贬值。8月11日“新汇改”后,人民币贬值了大约3%,官方的解释是,为了救市过多投放了货币,所以有了贬值空间。也就是,M2增速从11%左右跳升到13.3%带来的贬值空间。贬值之后,又是“刚刚好”。
是不是“刚刚好”,要看未来几个月外贸和引进外资的数字。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之所以给人民币纳入SDR设置9个月“预备期”,我个人认为,是为了让人民币继续寻找汇率均衡点。未来一年里,假如人民币纳入SDR,面临着可兑换度进一步提高,就必须再次适当贬值,否则就面临套利风险,外汇储备会迅速下降。但是,人民币跟美元的均衡点在哪里,需要由实体经济决定。如果中国改革进展顺利,贬值幅度就不用太大。但改革见成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目前情况看,明年9月30日前后,可能见到7到7.2元人民币兑换1美元。所以,8:1是过度贬值。
如果出现8:1,假设其他国家没有竞争性贬值,那么热钱不但不会跑,还会有热钱涌入。此前进入中国的热钱,被8:1的汇率“关门打狗”了,他们已经没有必要逃跑。这时候,外部热钱将涌入,他们是来赌人民币升值的,就跟2007年之前一样。毕竟,中国经济基础跟委内瑞拉、巴西、俄罗斯不同。
部分外债沉重的房地产商,因为人民币贬值,债务成本大增,可能会破产或者重组。但楼市可能会升温,而不是崩溃,因为境外热钱来抄底了。制造业呢?当然是重大利好,海外订单暴增,开始加薪、招工(对汽车板块也是重大利好,进口车贵了25%!)。股市呢?当然上涨是主基调,因为大部分企业的利润会上升。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今年以来欧洲和日本股市、楼市的情况。
感到兴奋的还有国内的资源类企业,比如煤炭、石油、铁矿石,因为进口成本大增,所以国货特别受欢迎。山西、内蒙古这些最近“苦逼”的省份,马上扬眉吐气。苦的是家里有留学生的中产,留学费用大增。还有热衷于海淘、境外游的人。
也许你会说了:既然贬值这么好玩,我们为什么不把人民币贬值到8呢?
原因很简单,外国人不是笨蛋。你这样没有节操,他们会更没有节操。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影响巨大。你在汇率上这么玩,他们也必须有样学样。也就是说,你的贬值白贬了。到那时,局面就跟上面预测的不同了。热钱会像无头苍蝇,哪里可以套利去哪里。如果印度贬值40%呢?如果日本也贬值25%呢?陷阱处处,各国央行都在兴风作浪,以邻为壑。大家只能去美国,或者买黄金。到那时,真的是可能发生金融风暴。最后,除了美国人,满盘皆输。所以,人民币是不能过度贬值的。最近李克强总理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表态,不仅是对全球负责,也是对中国负责。中国不是只有几百万人口的、无足轻重的小国,在汇率问题上我们必须非常谨慎。过猛、过快的贬值,对国际资本市场来说等同于扔原子弹,很多高杠杆机构肯定会破产,金融危机随时爆发。
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的汇率必须保持僵硬,“僵硬”是“崩溃”之父。有弹性,逐步适应市场才是方向。最近央行正酝酿让更多境外机构,参与到人民币外汇市场交易中来,就是为了防止出现“反市场力量的堆积”,防止可能的“崩盘”。
作者简介:
刘晓博,财经传媒人,高级编辑,多年关注中国经济和股市,著有《负利率来了,股市楼市将发生什么?》、《未来10年,中国楼市12个大趋势》、《养老金来了:逃,还是留?》等。
A股市场推出熔断机制需取消涨跌幅限制
对于中国的A股市场,随着熔断机制的推出,有关制度也需要加以完善。比如,推出熔断机制必须实行T+0交易。否则,熔断机制可能加剧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因此,这里涉及到一个T+0交易制度的推出问题。又如,推出熔断机制,也让目前10%涨跌幅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在推出熔断机制时有必要放宽或取消涨跌幅的限制。
□皮海洲
目前看,熔断机制要正视引入到A股市场了。
9月7日,上交所、深交所和中金所已经就引入熔断机制事宜,联合发布了《关于就指数熔断相关规定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按照常规,这就意味着熔断机制很快就要正式在A股市场推出了。
相比发达国家的股市,中国股市20多岁的年龄还仅仅相当于一个少年,而这个少年此刻正牵动着父母乃至亲友甚至旁观者的心,救市的必要性毋庸置疑,而在执行层面上,拉住哪个臂膀才能真正走出泥潭,是中国股市这个少年以前几乎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个系统来说,真正的风险往往不是风险本身,而是面对风险时的单向思维。缺少质疑维度的解决方案,至少失去一道可以预置的检验阀。如今这个阀门来了,能起到作用吗?还不好说。当然,在总结本轮股灾教训的基础上,参照国外市场成熟的做法,把熔断机制引入到A股市场,这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在引入熔断机制的问题上,还是不能操之过急。在这个问题上,三大交易所的做法让人觉得有些仓促。实际上,9月6日深夜,中国证监会负责人还在以答新华社记者问的形式发表谈话,其中提出证监会将研究制定指数熔断机制方案。而第二天,也就是9月7日,指数熔断机制的相关规定之征求意见稿就出台了,这样的速度固然“神速”,但投资者难免担心该征求意见稿的出台是否有些考虑不周。
其实,股市熔断机制的推出大可不必操之过急。虽然三大交易所急于推出熔断机制有维稳之意,但实际上在经过了近期的两轮股灾之后,上证指数已经暴跌了45%,股市继续连续暴跌的可能性很小。正如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所表示的那样,股市调整已经大致到位。更何况在中金所连续念“紧箍咒”之后,目前股指期货的投机炒作受到了极大制约。因此,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推出熔断机制并非是当务之急,股市维稳也不应依赖于熔断机制的推出。
不仅如此,就三大交易所发布的联合通知来看,即便目前情况下推出熔断机制,其对于救市、对于维稳的效果也是有限的。根据联合通知精神,引入指数熔断机制,拟以沪深300指数作为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设置5%和7%两档指数熔断阈值,触发5%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30分钟,触发7%熔断阈值时,暂停交易至收市。
可见这里的一种熔断,无非就是暂停交易30分钟或暂停交易到收市。
就笔者理解,这样纯粹意义上的熔断,缺少实际的救市与维稳意义。因为从5%的暂停交易来说,甚至有可能引发市场的恐慌性抛售。而触发7%熔断阈值暂停交易至收市,这也不能改变投资者恐慌的局面。因为即便没有熔断机制,股市每天的交易也会在收市后自然熔断,但第二天开市时,股市该跌时还会照常下跌。因此,这种纯粹意义上的暂停交易并无实际意义,无非只是把指数的日跌幅控制在7%以内。而即便没有熔断机制,日跌幅超过7%的日子也是不多见的。
实际上,从救市与维稳来说,是不能单独依赖于熔断机制的。
熔断机制只能是整个救市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对本轮股灾的反思,也不能只是停留于推出一个熔断机制的基础上,而应该是推动整个救市机制的推出。也就是说,熔断机制的推出要与整个救市机制同步推出,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熔断机制的作用,比如当股市下跌中连续两天触及熔断时,应放缓IPO发行,连续5个交易日内有三天触及熔断时,应暂停IPO,暂停再融资,救市基金进场维稳。或者即便没有三天触及熔断阈值,但股市从高位下跌幅度达到30%时,也应自动开启救市机制。而整个救市机制的建立,需要有足够的时间。
除此之外,随着熔断机制的推出,有关制度也需要加以完善,比如推出熔断机制必须实行T+0交易。否则,熔断机制可能加剧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损害。因此这里涉及到T+0交易制度的推出问题。又如,推出熔断机制,也让目前10%涨跌幅制度的意义大打折扣。因此,在推出熔断机制时有必要放宽或取消涨跌幅的限制。再如,在推出熔断机制背景下,投资者的风险对冲问题。如果投资者不能通过股指期货来锁定风险,熔断机制有可能加剧投资者的损失。因此,这就涉及到中小投资者参与股指期货的门槛设置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所以,熔断机制的推出不必急于一时。
作者简介:
皮海洲,职业投资者,独立财经撰稿人,1993年进入股市,二十几年练就了对股市独到的眼光与见解。所写文章以政策、时事热点评述、股票炒作心得为主,以反映中小投资者呼声为己任,著有《轻轻松松炒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