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

2015-09-22 02:51
化学教与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

周 敏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江苏 南京 210012)

精心设计教学构建高效课堂
——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

周敏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江苏南京210012)

文章撷取了“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的两个精彩片段,总结了精心设计单元复习课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点体会。

复习课;教学设计;高效课堂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初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时常会出现教师“一讲到底”、学生“一练到底”的现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复习课变成机械地重复旧知识,课堂教学低效。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根据学情,紧紧抓住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现以“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高效课堂构建。

一、教学设计片断摘录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体系,教材从碳单质到碳的氧化物,几种含碳物质均有描述,对各种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进行详尽的分析。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知识涉及面广,除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外,还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等知识点,学生普遍感到这部分知识零碎、好学、易懂、难记。根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本专题单元的复习中,笔者将构建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知识网络作为教学重点,借助两个探究活动串联了整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实现了课堂教学高效。

片断一:碳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的比较和知识网络的建构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黑色粉末分别是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并且已经分别取了一定量的样品放在你们的实验篮里,但迷糊的老师不记得1号和2号试剂哪个是木炭粉了,同学们能帮老师把木炭粉鉴别出来吗?

生:跃跃欲试。

师: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先在学案上梳理出你所掌握的碳单质的有关化学性质。

设计思路:由于是一节单元复习课,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用问题创设情境,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梳理已学知识,带着问题进入单元内容的复习。

生:填写学案,梳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师:具有还原性的物质除了碳单质还有哪些?

生1:氢气。

生2:一氧化碳。

师:请同学们相互交流,如何区分木炭粉和氧化铜粉末,并完成实验方案。

设计思路:梳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启迪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生:学生汇报交流。

师:你认为上述哪个方案最好?为什么?

生:学生交流,确定最佳方案。

设计思路:通过对不同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最佳实验方案应该具有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简约性和安全性等特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生:学生分组实验,并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动手做起来,通过活动体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享受学习和成功的快乐。

师:我们利用碳和氧化铜化学性质的差异性解决了两者的区分问题。对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无色气体,你能用多少种方法把两者鉴别出来?

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鉴别的方案。

师:若一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二氧化碳,应如何除去?若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应如何除去?

生:自主交流、讨论,汇报。

设计思路:以两者性质的对比为主线,让学生多角度设计鉴别和除杂方案,加深对两者性质的认识,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分子的构成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学科思想。

师: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系统的梳理了碳单质、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请你仔细观察你所写的化学方程式都涉及到哪些含碳的物质。请以二氧化碳为中心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表示出来,并注明反应条件。

生:构建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

图1 知识网络图

设计思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理清各种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知识网络。

片断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师:在上述网络图中有多种途径可以生成二氧化碳,那么我们在实验室是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呢?

生:完成学案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

师:下面哪组同学在准备制取二氧化碳?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呢?

生:交流、汇报。

图2 学生实验

师: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依据。

生:完成学案上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类型、收集方法、检验方法和验满方法。

设计思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情景再现,帮助学生在对比中深刻体会实验装置选择的依据,最终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的一般方法与思路。

师:实验室常用硫化亚铁(FeS)块状固体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发生反应制取硫化氢(H2S)气体。常温下硫化氢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氢硫酸溶液,硫化氢气体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请利用下列(图3)装置设计一套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

生:交流、汇报。

图3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装置

师:1.若想获得比较平稳的气流,你对发生装置如何改进?

2.硫化氢气体有毒,若想进一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又应该如何改进呢?下图(图4)的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的效果?

3.某混合气体中既有二氧化碳又有一氧化碳,若要除去混合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剩余气体收集在集气瓶中,下列装置中最为合理的是————。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图5 

生:交流、汇报。

设计思路:设置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优化实验设计,进一步巩固知识要点并进行拓展提升,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与启示

本节课摒弃了传统的复习课“练习→听讲→小结”教学方式,做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实现了高效复习,仔细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1.教学设计应围绕核心知识点,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

单元复习课要回顾的知识点往往是多而凌乱,需要教师准确把握单元核心知识点和知识主线,根据学情和考试要求,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梳理,用核心知识点将本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串联,建构起知识网络,进而能将本单元的知识内化、能力得到提升,提高复习效率。笔者在此次课的设计时就提前预设了要帮助学生构建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上课时,当学生在写出与实验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后,让学生观察所写的化学方程式中都涉及到哪些含碳的物质,进而引导学生以二氧化碳为中心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用网络图表示出来,并注明反应条件。这其实是让学生自主构建碳和碳的化合物知识网络,将零碎的知识点有机地整合起来,进行了融会贯通的复习,提升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2.教学设计应注意问题设置的层次,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复习不应是对学过的知识的简单回顾和重复,而应该是在复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以实现更好地“知新”。在单元复习课上,学生虽然已经对本单元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每一个学生在知识体系构建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设计复习课教学时应根据学情和三维目标要求去精选不同层次的问题,预设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目标,力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交流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分析,解决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在交流中不断得到启发,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提高复习课堂教学效率。

3.教学设计应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在复习课教学活动中应尽可能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想、让学生讲,让学生练、学生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活动,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展。教学中还应该时时注意课堂的调控,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本节课笔者在教学设计时,就设置了小组的组内交流讨论、分组实验和成果汇报展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复习课的模式不再单一,课堂教学氛围活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继续深入研究教材,全面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加强课堂把控,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走向动态生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鄢鹏,何彩霞,王凤余.打通物质之间的联系[J].化学教育,2008,(11):30-32

[3]周敏.“二氧化碳与碱液反应再探究”教学案例及反思[J].化学教与学,2014,(10):64-65

[4]何增洪.我的化学教学故事[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1):225

1008-0546(2015)10-0073-03

G633.8

B

10.3969/j.issn.1008-0546.2015.10.025

猜你喜欢
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室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二维定常Chaplygin气体绕直楔流动
“抓捕”二氧化碳
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吃气体,长大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