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红玉+李梦桐
健身气功·五禽戏、六字诀、八段锦等功法源流中都有摘选陶弘景《养性延命录》的阐述。陶弘景(456-536),著名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自号华阳居士。他撰集的《养性延命录》,是在前人的养生要语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其内容言简意明,有很强的实用性。总的来说,他继承和发扬了“以人为贵,以生为贵”的生命伦理观,提倡“天道自然,人道自己”、“我命在我不在天”等养生观念。在具体实践中,他以“行气”、“存思术”等为养生手段、以“形神兼修,不离善德”为养生宗旨、以“人欲小劳,但莫至疲”为养生原则等,形成了自己的导引养生体系,对后世的导引养生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陶弘景的“行气”为导引养生的“调息”指明了方向
陶弘景把人生病的原因归于邪气入侵,认为驱邪能够除病。“祛病”就是要保存正气,去掉邪气。他在《药总诀·序》中就提出“邪气数侵,病转深痼”,来进一步说明邪气与疾病的内在联系。至于邪气为什么能使人致病呢?他认为:“人生气中,如鱼在水,水浊则鱼瘦,气昏则人病。邪气之伤人最为深重,经络既受此气,传入脏腑,随其虚实冷热,结以成病。病又相生,故流变遂广。”他不仅指出了人生病的原因在于邪气,邪气由经络侵入脏腑,造成疾病的产生。而且在《服气疗病篇》中还提出了“祛病”的办法:“食元气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杀。”“行气治百病”,即“行气”可以“祛病”。怎么“行气”?又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即在一个吐故纳新的过程中,要求“长息”,也就是深长的腹式呼吸,这为六字诀呼吸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导引的内容充实了新的观念。他指出深长的“行气”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工程”,要想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少食自节,动其形,和其气,志意专一,固守中外……因之而众邪自出。”也就是说,“行气”治“众邪”,不仅包含“动其形”(调身)、“和其气”(调息)、“志意专一”(调心)的内容,还应涉及到饮食。不仅如此,陶弘景还说“常闭气内息,从平旦至日中,乃跪坐拭目,摩搦身体,舐唇咽唾,服气数十,乃起行言笑。”服气即行气,还应与按摩、咽唾等结合在一起。所以任何一项的改变,都会影响“行气”的质量。相应地只有都具备了上述条件,“行气”才可起到“身神具,五脏安”之功效,才可起到“行气治百病”之目的。
总之,在陶弘景看来,“行气”要“长息”,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手段。而且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对后世导引养生的“调息”提出新的要求,即要经常运用腹式呼吸。
陶弘景的“存思术”丰富了“调心”的内容
存思是陶弘景的修习方术之一,也可称为一种养生手段。存思是一种意念的修炼,依靠一种超感知的直觉控制,一种身体和心灵共同作用而去体验完成的法术。这是一种意念的修炼,其特点是思念体内或体外的事物。至于存思的地位,《云笈七签》卷四三中曰:“为学之基,以存思为首。”因为存思能使“智静神凝,除欲中净,如玉山内明……久视长生也”。也就是说,“存思”就是在意念中想象各种事物,去除无关的“欲”,并按一定程序自由调控,来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在陶弘景的《真诰》中就有“常以夜半时,去枕平卧,握固放体,气调而微者,身神具矣。如有不具,平坐闭目,握固两膝上,心存体神”。在这里是说,如果身神被外界所吸引,首先,可以用调身,即平坐闭目,握固两膝。而后,用存思的方法来调节身神,使身神返回自然,以便储存能量。万物之间是有交感观念的,比如存思日月星辰,其目的就是将它们的属性转移到人体身上,使身神也拥有巨大的能量而保持长生不死。
陶弘景的“存思术”对后世的“调心”方法,增添了新的内容。不管是存想、意守、守一等方法的运用,都离不开他的“存思术”理论。毕竟,“可用存思登虚空”,来进一步强调“存思”作为“调心”手段的重要性。
陶弘景“形神兼修,不离善德”的养生宗旨
陶弘景在追求养生方面,不仅有术,而且有德。可以这样概括他的一生:修身练就了他的旷世方技,修心造就了他的可贵品德与高洁情操。具体体现在“形神兼修,不离善德”的养生宗旨。由此,在具体实践中,他十分讲究形神俱修。形神俱修的目的都是为了炼尽杂质,除去灰尘,返归到生命刚刚开始的纯净天真的状态。此时形神表现为“合和”的状态。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养性延命录》)。而且“形神合时,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陶弘景对形与神的相护相守、相辅相成,既重视,又给予很高的评价。怎么样才能做到形神合一,他又提出了“游心虚静,息虑无为”的养生方法,就是要少思寡欲,这样才能乐静守道。这个方法怎么实施?他进一步说“修道不离善德”来统领“游心虚静,息虑无为”。有了这样的理论关系,他在具体生活、工作、传教中也遵循着“崇教惟善,法无偏执”的“道”,即敦促弟子以善德为本,修真养性。
所以,在当今,要善待自己的同时,也必须善待别人和天地间的万物,这样才能形正、气顺、神爽而延年益寿。
陶弘景“人欲小劳,但莫至疲”的养生原则
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形体也然,真人导引,益取诸此”,来说明在他的运动养生观指导下的导引,给人带来的益处。运动之所以养生,因为“体常动摆,谷气得消,血脉流通”。但运动也是有原则的:“人欲小劳,但莫至疲。”他又提出了运动要适量,不要使自己的身心疲惫为原则。同时,在运动前、中、后,又提出了“静”、“躁”的观点:“静者寿,躁者夭。”在这里,躁有急躁、浮躁之意。尽管躁有“动”之意,但因不冷静,而失去养生意义。也就是说,在平时,要有“静”的心态,不要有急躁、浮躁之心。因为静是一种“养”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动”,凭“动”得以养形。由此,他的论述中体现着这样一种观点:在“动”中求“静”,在“静”中得“养”,在“养”中储“能”,储“能”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提高“动”的质量,直至延年。
陶弘景深知导引之中“动”的量度、“静”的时机及其关系等,而年逾八十有壮容。从而对后世动静观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