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燕
课例研究
基于课例的语音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的探索
——以牛津上海版7上Unit 4 Speaking为例
张小燕
牛津上海版新教材在广州的实施,对初中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传统的单纯语音或者纯粹的口语课堂教学模式也应该有所变化。如何将语音教学和口语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值得探索的问题。目前初中学校语音和口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实施语音和口语教学改革有着相当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作者在课例实践的过程中,根据语音和口语的特点,探索了一些语音和口语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策略。
英语语音;口语教学;交际能力;有机结合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交往和思想交流的重要工具,要更好地进行思想交流,使对方准确理解你所要表达的意思,必须准确发出词语的语音,让对方清晰明白你的意图(《新课标》2011)。
牛津上海版新教材七年级的课本中每个单元有一个Speaking的课型,该课型的架构前一部分是语音知识Talk time,后一部分是口语训练Speak up。为了研究语音和口语教学有机结合的必要性,笔者对新教材Speaking的学习和教授现状做了两个调查:
调查1: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城郊结合某中学和某民办名校学校初一年级(下学期)的300名同学,发出调查问卷300份,收回300份,其中有效问卷300份。(见表1)
表1:牛津上海版新教材初一Speaking课型学习广州现状调查问卷
分析:第1题选择A的有66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2%;选择B的有20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8%;选择C的有3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第2题选择A的有6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选择B的有15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0%;选择C的有9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0%。第3题选择A的有21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70%;选择B的有6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选择C的有3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0%;选择D的有10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3%;选择E的有6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选择F的有6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0%,其中有“让我们回家自己听光盘”等答案。第4题选择A的有27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90%;选择B的有23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7.6%;选择C的有7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33%。
调查2:调查对象是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城郊结合某中学和某民办名校学校教授过初一年级新教材的15位任课教师,发出调查问卷15份,收回15份,其中有效问卷15份。(见表2)
表2:牛津上海版新教材初一Speaking课型教学广州现状调查问卷
分析:第1题选择A的有1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0%;选择B的有8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3.3%;选择C的有1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第2题选择A的有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3. 3%;选择B的有8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53.3%;选择C的有5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3.3%。第3题选择A的有5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3.3%;选择B的有5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33.3%;选择C的有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6.6%;选择D的有10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6.6%;选择E的有2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13.3%;选择F的有1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第4题选择A的有4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26.6%;选择B的有6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40%;选择C的有5人,占到总调查人数的62.6%。
从以上两份调查问卷来看,学生在反映Speaking课堂上目前的状况(问卷1)和教师所反馈的Speaking课堂状况(问卷2)是吻合的,即:广州绝大部分地区的学生基本是在学校学习英语的,课时有限,无法通过不间断的、耳濡目染的方式接受有声语言的熏陶;又因为部分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同,认为上Speaking是在浪费课时,这样的认知导致其在Speaking课上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读一读音标或单词,或者让学生听一听录音中的单词、跟读一下重音,有的也许选择部分环节组织一些游戏,还有的让学生死记硬背Speak up,或根本不上这堂课。当然,也不排除因为印刷材料上词与词之间是分隔、均等排列的,从视觉上无法感受口语的各种特征的原因,比如重音、意群、连读、失去爆破、弱化和同化等,这就为交际中的聆听理解和口头表达造成困难或者误解,从而导致教师认为教授Speaking没有必要。但是,从学生对问卷1中第4题的选择结果来看,学生还是非常希望教师可以认真、用心地备好这堂课的。但是从教师在问卷2中对第4题的选择来看,状况堪忧。
首先,关于英语语音教学,通常是指传统意义上的“音标”教学模式,即简单地教授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连读和语调,而不是在语境中去实践。
其次,我们的口语教学由于教学硬件设施不完善、教师重视程度不够、学生英语水平偏低和心理因素不过硬等因素的影响,口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语法错误多、用词不当、语音语调不过关、逻辑思维混乱、思路狭窄等问题。
以上数据充分展示出我们目前的语言教学还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对于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不高。因此,语音与口语教学有机结合变得非常必要。
如何将语音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真正结合在一起,对有效教授牛津上海版的新教材中的Speaking很重要,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首先,语音是语言口头表达的主要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英语语音和口语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习语音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口头交际,而口语就是利用口头语言表达思想,进行口头交际的活动。所以,具备一定的语音知识对学生学习和理解口头语言,以及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其次,语音的进步和提高可以让学生在口语学习中更加自信,学生有了信心和兴趣,才会养成注重培养思维和交际能力的好习惯。
笔者认为,恰当、合适的语音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交际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英语语言中,如能让语音和口语教学有机结合,就可以克服单纯地教学语音课或口语课在教学中产生的不足,也能让学生在Speaking课堂中锻炼交际能力,达到在实际生活中成功和自由交际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音教学的过程首先是感知发音的特点,接着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示范、音像材料示范等来模仿并掌握发音要领,然后在真实语境中内化,最后在相对真实的任务驱使下灵活运用,获得技能。
本课例是笔者在遵循“感知—模仿—运用”的基本模式下,以掌握语音教学微技能“vocabulary grammar,social language,register,pronunciation,listening comprehension,fluency”为依据,以“to help our students move away from controlled practice into free speaking and appropriate communication”为目的,结合语音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创设简单易行、“少讲多练”的以交互活动为研究前提的一堂区级公开课。
教学内容:牛津上海版7上Unit 4 Speaking
1.Talk time:/eI//aI//ɔI//m//n/
2.Speak up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summer best.
—Why?
—Because it is+adj.+to do...
教学目标:
1.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识别3个双元音和3个辅音的单词。
2.了解6个语音在语言学习中的意义。
3.在真实交际会话(谈论季节)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
教学过程:
Step 1:热身与感知。在课前的warming up部分,以相关话题的材料进行引入,达到话题和热身双赢。通过Jazz chant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语音现象进行视觉和听觉感知。(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不同的语音课可以设计不同的热身活动。
图1
Step 2:模仿输入。在原音重现和教师带读的双重作用下,让学生进行模仿和拼读(如图2所示)。通过小组内和组间的竞赛,在活动中不断重现语音现象。教师带读目的语材料和本族语的不同作用表现在目的语可以确保语音的准确性,并且教师的带读亲切、方便、灵活、具有重复性、能减少学习者紧张的心理和发音困难(教育部_2011版)。
图2
Step 3:在真实语境中内化并进行输入。基于教材单元语音,设计一些类似“烫手山芋”“快乐传递”“摇摇摆摆”等交互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反复巩固和内化talk time的内容。
(1)通过设计一些任务来完成语音的重现和内化,如归纳语音练习。(如图3所示)
图3
(2)听一听,圈一圈单词练习。(如图4所示)
图4
(3)基于单元词汇,设计一些“送相同读音或者相同规律的词汇回家”练习。(如图5所示)
图5
(4)基于教材、单元词汇和话题,设计一些绕口令的句子练习。(如图6所示)
图6
Step 4:在相对真实的任务驱使下灵活运用,获得技能。
(1)本单元的主题是季节,将此作为语音和口语结合的切入口,原创反复重现教学内容的四首季节的诗歌(如图7所示),让学生分组扮演四个季节(如图8所示),展示出来,分别进行关于最喜欢的季节的投票活动。
图7
图8
(2)将语音学习融入口语主题练习。基于听说一体活动的要求,首先通过图片让学生感受视觉冲突。然后用“like/don’t like,why?”的句型练习对教材文本进行音像资料的示范领读和模仿(如图9所示),接着,通过一个相对真实的采访活动完成信息采集,并进行My favorite season card口头句子输出,然后用制作“我最喜欢的季节卡”的形式完成笔头句子输出(如图10所示),最后,在大家面前展示卡片并以口头作文的形式再次进行篇章输出。活动的同时也复习了本单元reading中的内容和重点句型,结合本单元词汇和话题进行了从句子到篇章的输出。学生在实际的任务下获得口头交际的实践机会,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交往中,最终使交际能力得以提升。
图9
图10
Step 5:课堂反馈和评价。笔者在执教的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沟通并及时反馈,利用鼓励性语言、肢体语言(如拥抱)、实物(如贴纸)等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过程性评价。同时也利用一些反馈和评价表来总结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次课例可以证明,在初中英语的课堂中实施语音与口语教学的有机结合是高效可行的。在笔者的Speaking课堂上,学生兴趣很高、参与积极、乐于展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下的新Speaking模式教学的可行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实践,将新知识和旧知识不断结合,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动的、实际的运用能力。”(崔卫2001)无论是教授语音还是口语课,我们的教学效果都来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只有将单纯的语音训练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机械的语音操练变成具有交际意义的交互沟通,才能达到流畅和有效的交际。笔者经过多次的单元课例实践研究,探索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基于课例的语音与口语有机结合的教学策略。
(一)无论是语音教学还是口语教学,都要致力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感教育
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口语学习的动机,并乐于积极开口,在课堂上有想说和喜欢说的欲望。这个时候,教师应该具有亲和力,使课堂成为一个融洽的整体,走进学生的心灵,消除学生对于口语学习的紧张感,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二)语音与口语有机结合的课堂,应充满活力和各种可能性
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技巧,也要有创新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所创新,通过细节来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不断给学生新鲜的感觉,让学生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传统的课堂座位是这样的(如图11所示):
图11
可以创新出半圆的形式(如图12所示):
图12
可以有结对子的座位(如图13所示):
图13
当然允许组间活动(如图14所示):
图14
甚至可以这样的自由移动(如图15所示):
图15
(三)在备学生、备教材、备活动的同时,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
在遵循“感知—模仿—运用”的基本模式下,采用演示、对比、手势、辨音、口型定位法、录音、对镜发音、绕口令练习、游戏教唱英文歌曲、歌谣、模仿电影对白等形式,设计一些策略活动:观察归纳、语境中模仿、连读意识、大声朗读等,经常进行系统有效的语音练习。然后设计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语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和内化,为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奠定语言基础。
(四)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交互活动
教师在掌握了语音教学的方法之后,要能够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语音和口语学习活动。使用“游戏”创设学习英语语音、口语的语境,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发音、识别词义、辨别语调、准确地掌握语词读音。然后,在学生语音水平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可组织学生进行将话题结合到口语层面的训练,通过guessing,role-playing,interviewing,sharing,achievements debating,making decisions,sharing information,discussing ideas,problem-solving,Story telling,expressing opinions,teaching how to do something等交互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主动性。
(五)在语音和口语教学结合的课堂中,评价必不可少
活动和练习的方式与语音评价方式要一致,评价可以与平时练习的形式一致或接近。比如简单的练习,教师也可以赋予该练习评价的作用。评价还要起到激励、巩固、促进学习的作用。评价的方式很多,如proficiency tests,achievement tests,informal assessment,tell a story,expressing an opinion,role-play,using a score sheet,classroom observation,self-assessment等。
(六)教学模式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能力,在带领学生模仿的同时,自己的语音语调要标准流利。其次,作为课堂实践的“引导者”,要发挥个人所长,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指出,“语音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自然、规范的语音语调将为有效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强调了语音与口语教学结合的必要性。“语音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能否让学生保持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马承2003)”强调了语音与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所以,语音与口语教学是紧密联系并有机结合的。我们要依据《课程标准》和基本的教学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根据新时代对教师的新要求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因材施教,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引用文献
崔卫.2001.打好语言基础,提高文化素养——大学英语教学与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纪玉华,许其潮.2001.朗读艺术课:英语语音课程改革新探[J].外语与外语教学,(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作者信息:510515,广东广州,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同和中学
a1981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