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黑木耳新式袋栽技术

2015-09-20 16:38杨彬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5年9期
关键词:技术细节黑木耳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南方应用长袋开放式栽培黑木耳的方法,在季节安排、原料处理、配方与品种选用、制袋工艺、养菌管理、出耳管理等栽培过程中必须注意的技术细节。

关键词:黑木耳;长袋栽培;技术细节

中图分类号: S646.6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5.18.051

我国北方多采用短袋开放式栽培黑木耳,由于气候干燥、冷凉,相对南方而言,栽培更容易取得成功。这几年北耳南扩,南方黑木耳栽培面积迅速扩大。潮湿闷热是我国南方气候的特点,黑木耳在生长期间极易感染病菌,导致菌丝自溶或造成流耳等病害的发生,栽培失败现象屡有发生。尤溪县自2012年引进长袋栽培黑木耳技术,采用开放式栽培方法极大地克服了病菌的侵扰,显著提高了栽培生产效益。实践证明,选用合适的配方,安排最优种植时间,选择适合南方栽培的菌株,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程,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在南方栽培黑木耳同样能够达到高产、优质。本文详细介绍了尤溪县的黑木耳栽培经验,供广大种植户参考。

1 季节安排与原料处理

1.1 生产季节安排

在海拔500米以下地区以10月中下旬出耳为好,黑木耳菌丝从接种至满袋一般为55天左右,因此制袋时间为8月15日~ 9月15日之间为宜,海拔较高可适当提前。

1.2 木屑预处理

每千袋约需1000公斤阔叶树干木屑,在制袋前15天左右,将木屑进行堆沤,以软化针刺状木屑。在堆沤期间翻堆1~2次。

1.3 菌袋选用

栽培黑木耳应选用聚乙烯黑木耳专用袋,要求塑料袋应有较强的伸缩性且不宜太厚,规格以15×53厘米为宜。

2 配方与制袋

2.1 培养基配方

在南方栽培黑木耳,由于出菇与制袋均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因此培养基质应适当降低氮含量,以减少菌棒污染及烂棒发生,常用配方为木屑88%、麦皮10%、石灰1%、石膏1%。

2.2 培养料含水量

黑木耳菌丝生长时间较短,因此培养料含水量相对要低一些,约62%~63%。以15×53厘米规格的菌袋制袋,菌棒长度为40~41厘米,装好料后的菌棒重量应控制在1.4~1.5公斤。

2.3 装袋要求

将预先堆沤软化的木屑与辅料拌匀,装料宜偏紧而且松紧度要相对一致,袋口要压紧,封口要紧密结实。

3 灭菌与接种

3.1 灭菌

菌棒生产期间(8~9月)气温相对较高,应尽量缩短装袋时间并做到及时灭菌, 以避免培养料因长时间堆放导致腐败发酸。应减少灶内容量,每灶的菌棒生产量安排5000袋左右为宜,以利于灭菌过程的快速升温。当灶内温度达到灭菌温度要求时,按常压或高压灭菌标准维持恒温足够时间。灶内菌棒堆叠时应隔层或用灭菌框分层摆放,避免菌棒堆叠挤压变形,使得袋内培养料与袋膜分离产生空隙,出耳时易形成膜内出耳,消耗养分影响产量、质量。

3.2 品种的选用与菌种处理

应选用单生、肉厚、易晒干、适销对路的黑木耳品种,例如近年来在生产上表现较好的黑木耳916。所需菌种宜委托具有多年生产黑木耳菌种经验且有菌种生产资质的企业或制种户生产。菌种菌龄要适宜,一般为30天左右。选用菌丝生长粗壮、外观一致、无污染的菌种。

3.3 接种

菌棒生产期间还处在高温季节,因此接种应尽量采用接种箱接种以提高成品率。接种时间应安排在早晚温度较低时进行,尽量避免高温期间接种。如采用大空间接种方式,每次接种时间最长不超过2小时。若2个小时内未能结束,需对接种室重新进行通风换气并消毒,以降低空间湿度,提高空间净化效果,提高成品率。接种时要将菌种掰成棱型,将菌种嵌入穴内并压实压紧。接种后的菌棒要及时套袋,即在菌棒外再套一个较薄的袋子,套袋宜用18×60厘米规格的袋子。在工廠化生产条件下,亦可直接在菌包生产线上一次完成制袋、灭菌、接种流程,有利于提高成品率。

4 养菌管理

4.1 前期管理

接种后前3天,菌丝正处于萌动之中,活力弱,菌棒本身基本不产生热量,培养室温度宜保持在25℃~27℃之间,不得超过30℃。5天后随着菌丝新陈代谢能力加强,菌棒自身温度也随之逐渐升高,因此这一时期早晚要通风各1次,每次50分钟。10天后检查菌袋是否有杂菌污染,若有感染杂菌的菌袋要及时隔离培养。发菌室空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55%~68%之间。

4.2 后期管理

这一时期可进行开放式发菌,增加养菌室内的空气新鲜度,避免室内潮湿闷热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造成菌丝活力减弱、后期易导致大面积感染杂菌。发菌15天左右,接种穴菌丝直径达到8~10厘米,此时应松开套袋袋口,及时散堆。当接种穴之间菌丝连接在一起时,结合翻堆,脱去套袋,并在接种穴周围用针刺5~6个小孔,深度0.5~1厘米,增加袋内氧气,加快菌丝生长。

5 场地整理与菌棒开孔

5.1 出耳场地选择与处理

选择交通方便、通风向阳、水源清洁、电源较近、四周无污染的防涝田块或旱地作耳场。堆场前要清除场地周围杂物,减少病虫源。畦床最好为南北向,畦宽1.2米,长度不限。挖好场地四周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保持地面干燥。用木棍或竹竿起架,可沿着畦床直拉5条铁丝线,菌棒沿铁线人字型排放,有利于通风,并在畦床上方的中间部位离地面约45厘米位置,装设微孔水管,形成自动喷雾系统。畦床在排放菌棒前,畦面上撒层石灰粉,再覆盖茅草或薄膜,防止泥土沾污菌棒和子实体。

5.2 刺孔

菌丝长满菌棒后,对菌棒进行刺孔,每棒180~200孔(用0.6厘米的钉头打孔),深度0.5厘米,刺孔后的菌棒要及时见光催耳。刺孔后耳棒内新陈代谢加快,呼吸作用加强,产生大量热量,因此培养室温度会迅速升高,所以要分批刺孔,刺孔后的菌棒要疏散排放并加强通风,防止烧菌。

6 出耳管理

6.1 催耳

刺孔后7~10天,刺孔口菌丝发白,耳基出现即可排场。排场时宜选晴天或阴天进行。若采用先排场再刺孔的方式,菌棒排场后也需经10天左右才刺孔,待菌丝发白,有耳基出现时再进入出耳管理。采用此种方法,必须在刺孔后2~3天将菌棒阴阳面互换。

6.2 喷水管理

根据黑木耳在耳片分化生长期喜欢高湿环境的特点,菌棒排场后的出耳阶段主要是做好水分管理。喷水作业要根据气温和耳片生长情况,做到气温高时早晚喷水,气温低时白天进行喷水,晴天多喷,阴天少喷。但必须防止长时间水分淤积,导致通风不良,造成菌丝活力降低或流耳,致使菌棒、子实体霉变(发生绿色木霉)。菌棒入场初期,是耳基发生阶段,需要有“绵绵雨”那样的条件。喷水时,要勤而少,保持不干不湿状态。

6.3 采收

当木耳边缘内卷,耳体直立,颜色由深转浅时即为生长成熟,就可采收。采收时采大留小,采耳一般在雨后放晴或晴天采收。采收后的木耳要及时在晒席或晒场晒干。在一潮木耳采收后,停止喷水5~7天,让耳棒休息养菌后,再进行催耳。而后,按以上方式进行管理。一般每支菌棒可采收木耳3~4批。

7 注意事项

菌棒生产和养菌期间,仍处于高温季节,因此养菌室(棚)要宽敞,通风性好,以利于空气流通和排热降温。同时菌棒堆码不宜太高,堆叠高了,中间部位往往因堆温偏高而抑制菌丝生长,造成发菌不匀,直接影响群体批次、出耳的整齐度。

养菌中后期和出耳期均在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不需要密闭养菌室和不搭建阴棚出耳,均不会影响菌丝生长和出耳时段对环境的要求,且减少病害。

出耳期用自动喷雾系统,要注意调节耳场空间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确保耳片的正常分化生长。

若是大面积栽培的农户或企业,菌包制作、灭菌、接种均可委托有生产线生产企业代加工生产。将接菌后的菌棒,直接运往栽培场地,搭棚养菌,养菌后直接分散下地排场出耳,将可大大降低人工成本。

同批次打孔準备出耳的菌棒,必须要选择群体生长一致、发育相近的菌棒为同一批次打孔,同一场地同一时间排场出耳,以利于出耳整齐,管理更加方便。

作者简介:杨彬,大专学历,尤溪县农业局食用菌站,农艺师,研究方向:食用菌栽培技术推广。

猜你喜欢
技术细节黑木耳
辽西地区黑木耳吊袋式栽培技术
浅谈淡水鱼生态养殖需注意的技术细节
冻干粉针剂设备选择及技术细节问题的研究
德江黑木耳
基于MVC模式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构建
七个黑木耳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
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袋料栽培技术的探索
黑木耳多糖对大豆蛋白乳化性的影响
黑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