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北平医药月刊》研究

2015-09-19 21:10陈婷胡成湘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国

陈婷 胡成湘

摘要:《北平医药月刊》创刊于1935年1月18日。该刊以普及医药常识、汇粹治验医案、阐释精微医理、厘正实用药物、连载名家医著、宣传医界要闻为特色。理求精湛,而尤期于推陈致新;语必宗经,而尤务于协时适用。小之可以扩个人之学识,大之可以益斯民之健康;近之可以增友助之嘤鸣,远之可以延薪传之绝学。

关键词:《北平医药月刊》;民国;中医药期刊

中医药界的有识之士为了维护和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学术交流,在西医药刊物出版的影响下,于民国时期(1912-1949年)相继创办了一批刊物。这些中医药期刊以“发扬国医国药”为主旨,“谋国学之复兴,作知识之交换”,为宣传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北京作为经济、文化、医药较发达地区,相继出版了10余种中医药期刊,如《通俗医事月刊》《国医卫生》《明日医药》《文医半月刊》《国医砥柱》《北京医药月刊》《中国医药月刊》《中国针灸学季刊》《北平医药月刊》《中华医学杂志》等。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以其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承载着近代中医药的珍贵文献资料,客观地纪录了这一历史时期中医界的真实面貌,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现象。

养浩庐中医院院长杨浩如先生“慨吾医药学术,积弱不振,或乏师承,或无系统,日渐散失,必至沦灭而后已”且“忧吾医药前途,屡遭抨折,废坠堪虞”,遂于1935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创立《北平医药月刊》,希望同仁共力合作,期中医学有所进展。

本文以《北平医药月刊》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学方法,揭示与报道《北平医药月刊》的特色,以期对民国北京中医药期刊的研究有所裨益。

1.《北平医药月刊》创刊缘起

《北平医药月刊》于创刊号中明确阐述了该刊的发刊缘起有二:其一,“西法东渐,原有国粹竞有日渐陵夷之势,同人等悯民生之疾苦,期圣学之绵延,特创本刊”。其二,“近今肤浅者流乐于弋获。朝识病名,暮已问世。茫茫人海,尤足隐忧。以此活人,恐只益瘸”。故“就闻见所及,经验所得,凡关于医药有可建论者,月裒一册,付刊定名《北平医药月刊》”。

2.《北平医药月刊》概述

《北平医药月刊》创刊于1935年1月18日。社员共计31人,其中不乏医林圣手,如孔伯华、汪逢春、张菊人、萧龙友等。社址设于北平西长安街西头路南养浩庐中医院。每月发刊1次。共发刊3期,收载文章共计122篇,其中署名者96篇,出自37位名流硕彦之手,未署名者26篇。撰稿人以本社社员为主。杨浩如任本社社长。

杨浩如(1881-1940年),名德九,字浩如,江苏淮阴县孔庙巷人,出身中医世家。少年时代,家境清贫,除学习文史经世之学外,还学习中医典籍,与京城名医张菊人在淮安同出一师。杨家祖训言“不知医者,不为杨家子弟”。他曾拜当地同族名医杨世寿为师,勤奋学习中医经典,边学边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精通的程度。青年时代,他在山东曾辅佐杨士骧建立中医学堂。1910年来京后,任外城官医院医长。

《北平医药月刊》发刊3期,主要栏目发文81篇(连载文章均按单篇计算),详见表1。关于停刊,《北京医药月刊》杨浩如先生的题词说道,“甲戌之冬,始克发行,乃甫三月,又以予病而中止,屡欲复之,期竟厥志,终以故不果”。由此可见,《北平医药月刊》由于杨浩如先生“病而中止”。

3.《北平医药月刊》特色

3.1普及医药常识

陈以时先生认为,“医药与民众,既有直接关系,则民众于医药,应具相当认识”,否则就会“临时瞻顾徘徊,朝秦暮楚,无所适从,徒令多延时日,坐误病机”。《北平医药月刊》设“医学常识”专栏,以浅近的文字,剖解高深之学术;以明显的理论,揭发千古之蕴藏。务期医药常识,普及民间。如孔伯华先生所撰“家庭常识”一文,以浅显之言讲述“肺病”的认识及辨别方法。他指出肺病有二:其一为不能治的肺病,即中医所谓的“上损”,即肺经的痨病;其二为不甚严重的肺病,即咳嗽、肺痈等。并告诫病家“认病认的清楚,就可以药到病除”。再如王澍田先生所撰“中医内科常识”一文,认为“夫欲明斯道,必应先明经络,辨气血,审虚实,分内外,别阴阳,知脏腑,然后再分别外感内伤,六淫七情,是何病因,于是施以正当治疗之法”。文章从“经络说~气血说”等方面,以浅豁之文字,得诊治之常识。

3.2汇粹治验医案

医案是医生诊治病证的记录,又叫病案。章太炎先生曾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陈以时先生亦认为“医案,纪治验,彰学术”。《北平医药月刊》设“医案”专栏,对病因、诊断、治疗、效果,条分缕晰,以求详尽。专栏收载名家医案13篇,如杨浩如先生“风阳扰络痰热阻窍类中案”、刘亚农先生“肺病气喘案”,此外尚有“一斋医案”“省梦楼医案”“梦陶轩医案”等。医案皆“吾同道诸君……平日阅历经验,关于疑难症候,治疗得法,而获良好效果者,汇其方案,纪其颠末。一以供同道磋商,作他山之借镜;一以备民众采择,为同病之参详”。

3.3阐释精微医理

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孙思邈感言:“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陈以时先生则认为,“自古言医者,皆祖《内经》……逮晋唐以后,支流愈多,而医术亦渐纷岐,此则不可不加以条理也……本刊则冶今古于一炉,撷各家之精华,或为长篇撰述,或为小品文字,冀不失于稽古,以探其源流;又不吝于师今,以求其进展”。《北平医药月刊》专设“论坛”“医学商讨”栏目,以阐精微之医理,以析隐奥之医蕴。其中“论坛”刊文10篇,“医学商讨”刊文18篇。内容涉猎广博,病证论说如“论风邪为患之证”,文献考证如“《内经》著作时代考略”,医学教育如“论选择教材宜不偏不倚”,读书心得如“读《素问异法方宜论》书后”等。据统计,“医学商讨”18篇文章中,与热病相关的文章近10篇,如“温热病之治法应分别营卫气血层次”“论瘟疹之症宜分期治疗”“论大头瘟症治法”等。这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民国时期的北京疫病流行,中医中药在防疫治疫中发挥了较大作用。

3.4厘正实用药物

陈以时先生认为,“凡草木金石,试而有效者,皆取而用之。日增月益,若不加以整理,恐药虽多,而反难于选用。况古今药品往往效验不一,有宜于古,而不宜于今者。或因天时地气之不同,人类禀质之厚薄;或因产地种植之迥异,物质气味之变迁,此则不可不详察也。他如药肆炮制,虽日各遵古法,但亦有不合法者,倘再以近似者欺人,鱼目混珠,则愈失之远矣,此则不可不纠正也”。萧龙友先生亦日:“中医有道述之分……出一奇方,能医群医所不能治之病;用一灵药,能治中西药所不能疗之疾。惟其秘密,是以不传。倘不搜而求之,终亦必亡而已矣,岂不大可惜哉!”鉴于此,《北平医药月刊》设有“药学研究”专栏,刊文12篇。其中以连载方式刊文“实用本草”“用药须知”“国药成方”等文章。此外尚有“古方权量考辩”“用药分量之研究~安宫牛黄丸散不可妄用论”等。“实用本草”一文,“集各家本草之说,采古方用药之义,就其性质用途,按诸科学方式,分析剖解,条列详陈,但求明显,适于实用”。全文收药12种,每药分性质、用途、合化作用、忌畏。性质载四气五味,用途载功效主治,合化作用载配伍组方,忌畏载用药宜忌。因《北平医药月刊》只发刊3期,故“实用本草”未完待续。

3.5连载名家医著

杨浩如先生“感于《内》《难》、本草、伤寒、温热、杂病各类,前贤虽不乏明著,或论分派别,限于门户,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或泥古非今;或是今非古。医道维系民命,至为深重,乌可以偏执之见,贻之后学”。鉴于此,《北平医药月刊》设“专著”一栏,“搜集古今名贤之精髓,参以同人折衷之论,编辑浅说……务令引伸详尽,以趋正轨,解除前人之纠纷,毋艰深,毋肤廓,朗然眉列,有所依据,次第露怖,为教材增一途径,俾得裨益后学”。该栏收载医学著作5部,如赵树屏先生《中国医学史纲要》、王省吾先生《按摩学》、倪维德先生《心脏病之研究》、张退之先生《儿科讲义》等。赵树屏先生认为,“今欲于短时间作系统之研究,穷医学之本源,明进化之陈迹,以益我学人神智,则编辑医学史所不容缓者也”,于是“综古今之名言,集诸家之谠论,执简御烦,钩元提要,不拘于编年记事之成规,凡有关一代制度,文化趋向,学说变迁者,无不择要述其大义”。《中国医学史纲要》全书按时间顺序分为3章,即上古医学(中国医学之起原、上古名著考、上古名医)、周秦医学(医事制度、医学名著、周秦名医)、两汉医学(医事制度、医学名著、两汉名医)。因《北平医药月刊》只发刊3期,《中国医学史纲要》这部著作未完待续。

3.6宣传医界要闻

期刊作为宣传中医之喉舌,具有时效性、广泛性和真实性。为及时向社会宣传中医药界的重要新闻,《北平医药月刊》设有“医药汇闻”一栏,专载各地医药新闻事项,如“卫生局取消中医施诊所改办卫生事务区”“医家与病家发生纠纷”“北平医药界筹备参加全国代表大会”等。

4.小结

期刊作为一种载体,能够及时有效地揭示和报道本学科的发展动态,是学科的前沿和学术的堡垒。《北平医药月刊》以发扬国医国药为主旨,普及医药常识,汇粹验案,阐释医理,分析药物,连载医著,为宣传和发展中医药事业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民国
爱国
亲恩
母鸡
镜花缘(10)
19世纪20年代不同阶层的民国女子影像
民国人爱刷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