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姣等
【摘 要】安阳市国家园林城市的成功创建,为安阳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资基础,对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安阳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升级版的调查,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了安阳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升级版的重点、难点与对策,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园林城市 建设重点 难点与对策
如何使园林城市建设更上新台阶,进一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打造安阳园林城市升级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基层一线调查研究,结合工作实际,总结了如下几点见解意见。
1打造安阳园林城市升级版的重点
(1)提高城市周边道路绿化水平。随着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安阳城区框架逐步拉大,一条条新修的宽阔大道纵横交错,一座座新建的大型工厂道路两侧临立,虽然我们对道路和厂区进行了高规格的亮化,确保修一条路、建一个工厂绿化达标,但难免部分路段两侧暂时没有工厂进入,掺杂不齐的建设现象影响城市美观,需要扩大道路两侧林带建设力度,每侧规划30-50米、以种植较大树种为好,提高道路两侧整体绿化水平。(2)加强城区见缝插绿力度。安阳尽管城区提高了园林绿化品种档次,见缝插绿栽植了很多花草树木,但因地理位置、人为条件等因素限制,部分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等还有空挡需要绿化,要求有关单位从财力、人力、物力等方面去倾斜,加强义务植树种绿力度,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做到应栽尽栽、应绿尽绿,搞好政府督导,作为一项硬性指标考核,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更绿,生态环境进一步提高。(3)在树木花草管护上下功夫。常言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安阳近几年经过园林部门的艰辛努力,生态环境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天气干旱、水位下降和修剪不及时等原因,部分路段绿化的树木花草常常发生成片、成排的萎缩,甚至干枯死亡,即便是进行浇灌也是嘴片摸蜜表湿根干,没有浇透,有的不注意整形修剪,杂草纵生,任意生长,乱象严重,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劳民伤财。(4)搞好绿化的发包监管工作。目前安阳城区、道路绿化除部分有园林部门承建外,普遍采用招标形式由园林绿化公司进行承包建设,因为承建单位没有按要求投入,栽植的树木花草标准低,当年成不了景观,其次是苗木成活率低,几年进行补栽,掺杂不齐,影响效果,三是管护跟不上或栽后无人管护,乱象严重,造成环境差,需要加强发包前投标单位信誉的调查,搞好发包后承建单位的监管工作,让资金投入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5)重视改善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按照规划,由于绿化带的建设和树木花草的栽植;避免不了影响个别群众的利益,给他们经商和出行带来不便,为了个人利益损坏林带和践踏花草的事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在和谐社会前提下,处理重了不尽人意,激化矛盾,处理轻了给绿化造成损失,制止不了,达不到应有的绿化效果,需要在实施规划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宣传,让园林城市建设益处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2打造安阳园林城市升级版的难点
(1)投入到位不足。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属于公益事业,需要全民参与,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政府或单位资金有限,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投入非常重要,往往是植树节前重视一阵子,以后便不在上工作议程了,严重的资金投入不足、义务植树缺失,使环境改善成了龙头蛇尾,半拉子工程。(2)合理管护缺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由于园林绿化部门人员受编制限制,尽管采取了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承包管护或聘用人员进行管护,但因为承包单位用的人员少或聘用人员没有过硬的技术,往往显的管护质量差,没有达到应有的绿化效果。(3)苗木培育价高。安阳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苗木生长慢,培育成本高,但苗木适宜当地栽植,成活率高,适应性强,生长旺盛,一般园林绿化工程大面积使用南方热带地区的苗木,成活后生长和适应性不如本地苗木的效果,个别补栽或小面积绿化才使用本地的苗木,所以安阳如何培养质优价廉的苗木是个技术难题。(4)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机关、企业、街道、社区,由于中心工作多,人员少,没有专门的园林绿化管理人员和队伍,个别地段绿化的苗木和栽植的花草处于完任务状态,长期不管理,任其缺株断行自由生长,造成了不良的绿化效果,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5)气候条件限制虽然园林绿化植树可以带土球移植,但带土球移植必定其成本高,个别树种如法桐,果树类等苗木在春节前后休眠期栽植不带土球也能成活正常生长,减少不必要的支出,降低成本,往往经过规划、报批、招标到实施过程错过了最佳栽植时间,带土球移植增加了绿化成本,给投入造成浪费。
3打造安阳园林城市升级版的对策
(1)强化领导搞好督导。要强化领导,对分散不便于统一管理和不便于统一绿化的地段,采取自愿的原则实行居民认养或绿化,每年政府给予经济奖励或精神鼓励,分担政府负担;对大面积统一管理的标段,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每年政府拿出一定的财政资金按月奖勤罚懒;对不称职或严重失职渎职的要严肃处理,保证园林建设绿化事业有一个良好的秩序。(2)实行社会化管理。打造园林城市建设升级改造工程,实现生态治理、环境优化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心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社会力量支持才能做的更好,按照区域划分,要部门联动负责,承担绿化责任,明确目标,减少政府压力,没有按任务目标要求落实的,单位、领导不能评先进,作为一项长期的环境保护指标进行考核。(3)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要开门搞绿化办园林事业,充分实行招投标措施,交园林绿化公司进行管理,减少政府不必要的经费支出,重点是做好对园林绿化公司管护事项的的管理和考核,对信誉差、管护不到位,连续三次检查不合格的,在系统内记入黑名单,以后不能参加全国所有园林绿化工程投标。(4)严格责任追究。严格执行国家园林绿化操作规程,用制度约束人,在重点路段、重点工程和大的投入上要邀请纪律检查部门全程参与,对招标、投标、施工、验收实行量化考核,强化责任追究,具体工作中徇私舞弊、听之任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组织处理。(5)搞好宣传引导。每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参与和人民群众的支持,只有使大多数人民群众理解,了解政府工作的目标,绿化建设得到的目的,才能积极支持政府的工作,爱护绿化的苗木,有利用政府工作的有序开展。(6)提高用材林比例。在不影响城区亮化的前提下,应尽量加强泡桐、速生杨等用材林的栽植数量,解决我国木材紧缺现象,增加园林事业收入,弥补经费不足,如大的通道、街道外侧和机关、企业周边栽植泡桐、速生杨等用材树,提高森林覆盖率,实现效益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