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琳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32)
高职院校无线校园网络的需求分析及设计应用研究
黄 琳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长沙 410132)
无线网络有着有线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非常有必要。本文以X高职院校为例,分析其无线网络需求,提出了无线网络设计方案,无线组网方式采用智能无线交换机+智能AP的结构。
无线网络;需求分析;总体设计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有线网络已经基本覆盖全校,但是一些公共场合比如阅览室、风雨操场等由于人员密集和活动较多,不适用固定的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不受布线的限制,用户接入方便,可以自由移动,同时随着大量支持WiFi设备的出现,在特定的场合需要移动上网。相比而言,无线网络有着有线网络不可比拟的优势,无线校园网络的建设非常有必要。
校区全覆盖的无线校园网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本文以X高职院校为例,根据学院已有的有线网络布局,制定出合理的、有效的无线网络规划方案。学院应以有线为主,无线为辅,充分利用现有的有线网络,在一些公共场所或需要移动上网的地方建设无线网络。对无线网络的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无线网络要在高校投入使用,必须要确保其网络系统能够稳定、安全、可靠地运行;第二,对于用户来说,无线网还应该使用简单;第三,对于学院网络部来说,无线网的组建应该容易管理、容易扩展、有明显的性价比,技术先进。通过以上措施,使校园无线网不仅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网络平台,同时方便有效地管理用户及网络。
2.1设计思路
结合X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经过国内多所高校实践证明的、技术可靠且成熟度较高的方案。无线组网方式采用智能无线交换机+智能AP的结构。
智能无线交换机可以对无线接入点进行集中管理。智能无线交换机可以通过发送AP映像文件的方法监视AP的运行状态,发送AP配置;AP向智能无线交换机发送各种状态和认证信息,实现集中管理无线AP。随着网络用户数量的不断增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对设备进行冗余,在核心上增加交换机数量,形成可靠架构,保证无线管理器更稳定运行。
升级接入层交换机为全千兆支持POE供电模块的交换机,这样就不需要考虑对AP提供额外的电路架设,消除了为连接无线接入点等设备所必须花费的电源布线成本,实现无线接入点的灵活部署。只要保证AP与交换机的距离在100米以内,就可利用双绞线将AP接入到接入层交换机POE端口上,AP从接入层交换机的POE端口获取电能供应。
学院搭建的无线网络应该与有线网络结合起来,可接入有线网络的认证计费系统和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实现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的兼容和互补。
在无线入侵防御系统(WIPS)中,无线频谱为无线网络正常工作奠定了基础,确保无线设备正常运行,保证无线信道通畅无阻,顺利发送用户上网需求的大量数据。与得到网络访问权限相比,解决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更加困难与复杂。比如,黑客攻击网络时,一般采取拒绝服务和虚假接入点两种方式。所以,需要利用无线入侵防御系统积极检查和防御这些病毒攻击。基于经济实用方面考虑,选择Snort开源软件解决问题,利用Snort系统检测黑客的恶意攻击,防止虚假接入点的建立,从而尽可能阻止黑客攻击,并发出警报信号,保障无线系统正常工作,不影响用户上网的需求。
2.2核心模块设计
如图1所示便是核心模块设计,在原有校园主干网络基础上,增加两个功能模块,而其他的连接不改动。首先,增加智能无线交换机设备一台,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通过有线网络进行通信,管理无线网络中的智能AP,包括配置智能AP、相关配置参数的修改、射频智能管理等。其次,在接入层,当有交换机需要部署无线AP时,选择的端口必须要具有POE功能,通过双绞线将AP连接到POE端口,这样,不需要为AP加装电源,AP从POE端口获取电能并实现网络通信。校园网无线用户的身份认证,采用现有的认证服务器,将无线用户整合到与有线用户统一的认证系统中。
图1 无线网络结构图
办公楼拟采用无线漫游方案,即在保证固定网络接入的基础上,在每个楼层分别安装2个或3个无线AP,保证移动用户在任何办公区域都能接入校园网络,且即使在所有办公区域随意移动也不会脱离校园网络。
所有的无线AP通过双绞线接入到有线骨干网络,增加的无线AP使无线信号实现交叉覆盖,无缝连接了各覆盖区域。所有无线设备使用同一个SSID,接入到同一无线网络中,在可用的11个频道中,选择3个完全不覆盖的频道1、频道6和频道11。无线漫游方案的设计,一方面增加了无线覆盖范围,实现整个楼宇的全方位覆盖,使用户无论走到哪里,都处于无线网络的覆盖区域;另一方面,实现众多无线用户的负载平衡,确保每个用户都能顺利接入办公网络,不会由于个别无线AP的接入数量太多而造成拥塞。
主要参考文献
[1]夏海涛,詹志强.新一代网络管理技术[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58-60.
[2]张栋,刘晓辉.网络安全管理实践[M].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198-199.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2.186
TP393.18
A
1673-0194(2015)12-0249-01
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