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大批的中国摄影家以相机为武器,投身到抗战的最前线,用镜头记录下14年全民抗战的史诗性场景。民国时期的中国摄影,刚刚开始在现代主义的脉动和中国传统画意的乡愁间启蒙,迅即转入抗战宣讲和爱国抒情的洪流中,这巨大的转向让宣讲和抒情成为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摄影中并存的底色。
本期专题的主体文字由摄影史学者杨克林和高初撰写。杨克林从1980年代初为其外祖母的抗战遭遇录音为始,30多年来投入几乎全部精力、财力进行抗战史料的发掘整理。“80后”学者高初是本专题的特约策划,他从整理其祖父、战地摄影家高帆的资料入手,以不逊于前辈学者的热情和更宽阔的学术视野投身于整个战争时期中国摄影史料的整理和研究。高初在文章中说:摄影者战斗的最前线“不单是民族危亡的最前线,也是艺术创造的最前线”。的确,这些由摄影家们用鲜血和生命换得的影像,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在持续不断地建构着我们的集体记忆,并且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当下的中国摄影乃至中国社会与文化现实的重要线索之一。今天,对这些影像的整理、研究和重新呈现,又未尝不是当下中国摄影的另一条前线。
谨以此专题向所有抗战摄影家致敬。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