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战苦撑危局 国共再度握手

2015-09-18 11:31邰言
黄埔 2015年5期
关键词:台独两岸关系国民党

邰言

2004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连战、宋楚瑜二人的投票形势一片大好,民众仿佛看到了国民党回归的希望。3月19日,却突然传出陈水扁遭枪击的消息。一时间,台湾成了“谣言城”。部分亲民进党的地下电台指称,连宋联合大陆一起图谋刺杀陈水扁。

就这样,一颗子弹逆转了选情。民调数字变化显现此一事件的影响,在枪击案发生后,陈水扁、吕秀莲的支持率稳步升高,连宋的支持率下降。3月20日,选举结果揭晓,“陈吕配”以不到3万票领先,赢得胜选。

这一次,连战并未如前一次在第一时间祝福陈、吕,而决定提起“选举无效”之诉,也开展了泛蓝群众前所未见的街头抗争运动,然而最终也未能改变这一选举结果。

“独”派再次掌权,使得两岸关系继续下滑。

“立委”选举  国民党柳暗花明

“连宋配”的意外落选,对国、亲两党的冲击极大。无法等待真相与司法正义,连、宋二人要立即面对2004年年底的“立法委员”选举。陈水扁企图以“立委”选举大胜,来证明执政的正当性,外界则估计这次选举才是泛蓝政治版图崩盘的时刻。

2004年年底的“立委”选举,从泛蓝内部、美国到台湾舆论,没有人看好泛蓝。民进党则已准备好所有的庆祝活动。

这一回,台湾选民的选择跌破所有观察家的眼镜。选举结果,泛蓝稳定过半,国民党席次大幅增加弥补亲民党席次的滑落。国民党终于初尝在野后难得的胜利滋味。

国民党在这次“立委”选举中取得胜利,有赖于陈水扁的“独”性发作。

由于对枪击案的质疑之声越来越多,各地选举弊案消息频传,各方对民进党的支持率已经开始下滑。而陈水扁更在这时为了博取深绿阵营的支持而发表了“双十讲话”,声称台湾是一个人口2300万、“主权在民、享有充分自由与人权的国家”。这一言论立刻引来大陆的强烈反应,时任国台办发言人张铭清严厉警告:“台独”没有和平,分裂没有稳定。陈水扁在“台独”分裂活动的道路上一意孤行,决不会给台湾同胞带来安定、繁荣的前景,只会带来重大灾难。大陆的强硬表态使台湾民众甚至美国人都感觉到了剑拔弩张的严峻事态,同时也影响了选举的结果。

另外,泛蓝整合成功也是这次“立委”选举国民党胜出的重要原因。

2004年6月29日,国民党召开“立委”辅选小组会议,确认第六届不分区“立委”安全席位为11至12席。仍需与亲民党和新党进一步协调的选区为花莲县,国民党举办初选,将提名一人参选,台中市方面,若国亲两党皆无合适候选人则要礼让新党一席。党内仍待协调的则有台北县二、三选区。

不同于党内的反弹声浪,时任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表示,该党已征询过“中央选举委员会”,新组一个政党形态的联盟,在法律上有困难;但如果只是筹组一个具有政治号召性的联盟,作为合并前的过渡,落实总量管制并且区隔候选人,则是可行的。几经内部协调,国民党已摆平台东和南投县的纷争,决定只提名一席。林丰正强调,再有争议,就用初选决定。

7月14日,“立委”选战激烈,国、亲两党积极协调“立委”提名布局,并在部分区域达成相互礼让共识,不过在花莲县提名方面,由于国民党至今仍无法协调有意参选人士动向,因此两党协商出现僵局,并可能产生后续的连锁效应。

亲民党当时在花莲县有一席现任“立委”傅昆萁,在当地应选两席“立委”的情况下,大致变成蓝营角逐一席的局面;亲民党方面认为国民党应遵守现任优先的默契,礼让亲民党提名参选,不过,由于国民党内有意参选者为数不少,导致出现摆不平的局面,两党也持续进行协调。

7月15日,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召开第一次“合并工作小组”会议,连战宣称“合并没有破局、整合在野大联盟势在必行”的立场不变,但为顾及年底“立委”在野党要达成“国会”席位过半的大局,合并工作小组确立在选前合并事宜暂缓。

连战、宋楚瑜两人认为,两党均已展开“立委”提名作业,选前合并势将对国亲“立委”选举布局造成重大冲击,困难度高。而筹组大联盟,可以作为合并的过渡阶段。

连战指出,他已与宋楚瑜研商,为加快合并工作效率,合并工作小组的规模不宜过于庞大,成员将由6人组成。

此外,为因应选前可能无法合并,连战指示幕僚着手研拟共同“竞选主轴”、政见及辅选等相关议题,国、亲、新三党分进合击达成席位过半目标。

7月18日,国民党举行“立委”初选党员投票,投票结果与民调出炉,在总量管制等原则下,虽然初选过程还称顺利,但是部分选区参选爆炸、票源重叠,以及有国、亲互不相让的状况,未来泛蓝要维持“立法院”过半目标,仍有待协调与努力。

泛蓝阵营在“三二○”大选失利后,面对年底“立委”选举,已经有输不得的压力。

面对年底“立委”选战,国民党秉持保守、实力提名,并与亲民党、新党协调“总量管制”等策略,期待夺下“立法院”过半席次。但是,如何化解党内初选后反弹声浪,完成国、亲整合作业,瓦解民进党“割喉”策略,已成蓝军“立法院”主导权能否存续的关键。

7月21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19个县市、20个选区共49位“立委”参选人的提名核备案。

21日上午公布的20个选区,仅澎湖县确定不提名,由亲国民党阵营的无党籍“立委”林炳坤与民进党的县议员高植澎竞争。

国、亲两党高层幕僚10月6日会商后确定选前合并已难实现,但“立委”选举期间,国、亲、新三党将成立联合辅选协调中心,共同发表声明,号召民心,减少竞选期间两党候选人之间的摩擦争议。

亲民党代理秘书长秦金生及亲民党文宣部主任谢公秉等人,6日下午前往国民党中央会商。两党协商的结果表示,因两党不分区名单均已出炉,选前以同一政党名义登记排名,有法律和技术上的问题难以克服,因此确定选前已难合并。秦金生表示,国、亲仓猝合并只会“呷紧弄破碗”,不需要为合并而合并。廖风德则透露,亲民党承诺,选后将积极推动国、亲合并,未来合并的政党,还是“中国国民党”。

双方同意,最重要的是年底“立委”选举过半,国、亲、新三党将成立“立委联合辅选协调中心”,全力协助泛蓝参选人顺利当选。另外,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对于国、亲两党高层会商决定成立联合辅选协调中心,表示“听了很振奋”。6日晚,与“立法院长”王金平同台造势时,他公开表示愿意替王金平站台,支持王金平蝉联“立法院长”,并高喊选后支持国、亲合并。

而台北市长马英九则表示,国、亲在“立委”选前合并是大多数泛蓝群众的希望,目前仍不应放弃任何机会。但如果选前国、亲无法合并,马英九担心会影响泛蓝支持者投票的意愿。所以,他将会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沟通。

马英九表示,亲民党也有许多“立委”明白,国、亲合并才是对于泛蓝最有利的,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办法,“厘清其中的问题,并且解决”。他将会透过党的管道,与宋楚瑜沟通。

马英九强调,国、亲两党合并,是为了台湾要有一个有效制衡的在野党,也希望泛蓝人士可以抛弃成见“成全大我”。他说,现在合并会比前一阵子的时机更好。

另一方面,马英九也担心两党如果不合并,有些泛蓝人士不会出来投票。他说,不投票的主要原因,不是泛蓝人士反对候选人,而是因为对国、亲无法合并,感到失望而拒绝投票。马英九反问,我们为何要让泛蓝支持者失望呢?

马英九进一步说明,民调很清楚地显示,如果国、亲、新三党在选前合并,对于“立委”选举的选情,有上扬的加分作用,而这也是民进党最害怕的地方。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不要轻言放弃合并的机会。

国民党秘书长林丰正说,2004年“立委”选举前,国、亲将签下一纸2005年2月合并的声明,向泛蓝支持者宣示决心,选举期间,还会有更多的合作事宜。

林丰正表示,10月6日,亲民党代理秘书长秦金生前来拜访,当时双方确立选举时会成立联合辅选协调中心,但由于泛蓝支持者对合并有高度期待,选前无法合并也让许多人失望,所以国、亲两党会在选前签署一分声明,宣誓合并决心。

秦金生表示,亲民党要的泛蓝合并是真合并、实质合并,而且只要一合作,就要真心诚意,共同合作,让辅选能量发挥到极致。因此,年底选举只要任何可以凝聚泛蓝支持者的做法,亲民党都不会排斥。他表示,他与林丰正谈的联合辅选协调中心、共同发表合并声明等,都可以接受。

10月8日上午8时开始,至12日傍晚截止,到各地选委会报名登记的参选人各出奇招,选战意味开始浓烈。

台湾“立法院”共选225名“立法委员”,其中“直辖市”、县市168人(每县市至少一人),平地及山地少数民族各4人,“侨选”8人,不分区41人。

综观形势,整体而言,泛蓝、泛绿尽管皆宣称可望过半,但最后双方谁能取得113席过半目标有赖各项因素配合。泛蓝国、亲两党已确定选前不合并,“立委”选举期间,国、亲、新三党将成立联合辅选协调中心,共同发表声明,争取票源,减少竞选期间各党候选人之间的摩擦争议,确保泛蓝阵营“立委”过半的格局。

民进党一些候选人也宣称要联合竞选、联合造势。“台联党”已公布提名28名区域“立委”参选人,与民进党一道力拼泛绿席次过半。

12月11日晚,台湾地区第六届“立委”选举结束,在共225席的“立委”席次中,国民党取得79席,亲民党取得34席,新党1席,民进党占89席。国、亲、新三党在新一届“立法院”中的席次已经过半,达到114席,再加上无党籍当选人中的两位人士具有国民党背景,泛蓝阵营的总席次达116席,超越了113席的过半席次,顺利成为“立法院”多数。

对于这次选举结果,连战的话便能作出最充分的解释:

“‘立委的选举结果,台湾人民作了最好的抉择,泛蓝维持‘立法院多数,‘台独被压制下去。当时美国国务院居然公开说,要代表美国人民‘向台湾人民致敬。为什么?因为台湾人民的选择让美国避免卷入战争。”

“事实上,对国民党来说,‘台独从来不是选项。一个‘中华民国的创建者,怎么可能选择消灭‘中华民国,支持‘台独呢?”

“然而,伤害已经造成了。两岸走在对抗的路上。包括美国在内,全世界都在担心,因为台湾领导人的偏执无知,会导致两岸走向战争。大陆开始制定《反分裂国家法》,把‘不独不武的政策诉诸法律条文,为‘台独画上红线,也让美国知道底线。”

“台湾的主流民意是和平、安定、安全、繁荣,国民党一直依据这个民意执政。从1992年一直到2000年交出政权为止,我们有牺牲任何一点主权,违背一点民意吗?国民党有能力,有经验,为台湾人民带来和平的前景。”

原本,泛蓝有机会顺势要求陈水扁交出“行政权”,稳定自己的阵营。但因选举恩怨难平,亲民党无法接受支持度滑落的速度,宋楚瑜表达了愿与陈水扁当局合作的意愿。失去团结气势的泛蓝,也失去争夺“行政权”的机会。

此刻,连战面对的则是国民党党主席任期即将于2005年8月到期。已成功带领国民党由支持率一度不满10%而蹿升为满意度最高的政党,连战该不该退?该如何退?

连战成功“登陆”  国共两党再次握手

2004年12月“立委”选举结果揭晓后,许多亲泛绿的台湾政治评论家都铁口直断,连战必会恋栈权位,国民党世代交替与民主化无望。未料到,连战此刻的思考已是如何更进一步为国民党确立一条与民进党完全不同的两岸政策路线。

决心交棒的连战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2005年初决定访问大陆。在两岸气氛紧张之时,改变两岸交流的思维。

李登辉主政后期与陈水扁主政期间,台湾内部统、“独”支持度已发生变化:维持现状虽然仍是大多数民众的选择,但支持“台独”的势力在增长。国民党内部部分人士看到此一趋势,曾有人提出中国国民党更名为台湾国民党,或提出“接受‘台独为台湾未来选项之一”等提议,均被连战打了回票。当时许多人认为,连战不知应变,显然跟不上时代潮流。但是,连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人气,决定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上有所作为,展示国民党作为在野党的力量。2005年4月,连战排除民进党当局的阻挠,毅然率团赴大陆进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和平之旅,实现了国共两党相隔60年后的再度握手,逆转了台湾民意的走势,缓和了两岸局势。

4月26日16时40分许,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60人搭乘东方航空公司客机顺利抵达南京禄口机场,开始了中国国民党时隔半个多世纪的首次大陆之行。

“这是历史性的第一步!”17时05分,连战到达南京。“南京和台北相距不远,但刚才飞机落地的时候,让我想起来这次访问离上一次到南京来,相隔了整整60年,所以我看到大家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刚刚“登陆”的连战笑容满面。临行前夕,他剪了发,而且还把头发染黑。

南京,虎踞龙盘,当年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是连战此次大陆行的首站。

十里秦淮,六朝古都,再一次聚焦了世界的目光。

连战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首抵南京,在拜谒中山陵、参观民国时期总统府后,连战一行即于4月28日到达北京。

4月29日下午3时,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手紧紧握到一起。这是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相隔60年的首次握手,是两党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给海峡两岸前途带来春天信息的一个历史时刻。

胡锦涛强调,当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关键时期。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两党的领导人坐在一起,就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重大问题开诚布公地进行对话交流,这是我们两党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重要标志。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新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两党交往的政治基础,也是两党的共同主张。这符合两岸同胞的期待,也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的潮流。

会谈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举行。胡锦涛首先表示,今天同连主席在这里会谈,这是60年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的主要领导人首次举行会谈,是一次历史性会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连战主席和国民党中央毅然决定来访,是难能可贵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来访的决定,而且是对发展两岸关系作出的重要选择。我对你们的勇气和决心表示敬意。胡锦涛先请连战发表关于发展两岸关系和两党交往的意见。

连战指出,我和胡锦涛总书记今天的会谈,是国共两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契机。国民党反对“台独”,反对“台湾正名”、“制宪”、“去中国化”、“一边一国”、“台独”时间表等“台独”主张和活动。我们主张在“九二共识”架构下进行有意义的沟通,建立一个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环境,进而推动签署两岸和平协议。我期望两岸关系能够从当前对抗的恶性循环扭转成为合作的良性循环。

连战说,两岸在市场、人才、技术、资金各有优势,彼此是可以互补的。加强两岸在这些领域的合作,可以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综合效果。当前,两岸交流可以经贸合作为主轴,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逐步形成互依互惠互补的关系。可以先建立一个民间性质的经济合作论坛,邀请两岸财经界重要人士讨论重要的合作议题,然后促进落实。

连战还表示,希望建立两岸党对党沟通平台,定期就两岸关系重大问题交换意见,以增进双方了解,促进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在认真听取了连战的意见后,胡锦涛说,近代以后,中国饱经磨难,中国人民为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历尽艰难困苦,始终奋斗不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全体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1978年以来,大陆在以往建设的基础上实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的新政策,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发展目标。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20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步目标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显著提高。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大陆建设取得的成就,也包含着台湾同胞的重要贡献。经过20多年的发展,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从而使两岸同胞的利益和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为两岸共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着眼于两岸关系的发展,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未来,两岸同胞应该抓住机遇、携手合作、开创未来,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指出,近年来,“台独”分裂势力的活动不断加剧,给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给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造成了严重危害,也造成了岛内的思想混乱和政治动荡,不能不引起我们严重关注。如果不坚决加以制止,威胁台海和平的紧张根源就难以消除,两岸共同发展繁荣的历史性机遇就会丧失,台湾同胞的福祉就会被断送。只有坚决遏制“台独”,才能保证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才能维护两岸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安宁环境,才能保障两岸同胞的切身利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不受损害。

胡锦涛说,两岸关系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对两岸同胞有利,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有利。我们两党应该为此作出积极努力。胡锦涛就发展两岸关系提出4点主张。

第一,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实现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双方建立政治上的互信至关重要。10多年前,两岸在互信的政治基础上取得相互谅解,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达成了“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既确认了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共同立场,又搁置了双方的政治分歧,是发挥政治智慧、照顾各方利益的成果。这一重要成果,值得我们倍加维护和珍惜。近些年来,两岸关系发展所以一再出现波折,甚至几近危险的边缘,根本原因就是台湾岛内有人否定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使双方互信的基础屡遭破坏。中国共产党主张两岸和平统一,是从两岸同胞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的。中国绝不能分裂,中华民族绝不能分裂,这一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作为领导人,不论是在台湾还是在大陆,都应该承担起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这个重大责任。当前,要化解两岸僵局、重建双方互信,关键是台湾当局必须停止“台独”分裂活动,承认“九二共识”。只要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对话和谈判,就一定能够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开创新的局面。

第二,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面推进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务之急。两岸合则两利,通则双赢。为了抓住发展机遇、应对严峻挑战,两岸应该相互扶持、加强交流、扩大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努力开创两岸经济合作的新局面。我们将努力为两岸同胞加强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体育、旅游等各项交流提供更多方便。两岸谈判一旦恢复,我们愿意尽快同台湾方面就建立两岸紧密的经贸合作安排进行磋商,以促进两岸共同发展繁荣。

第三,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两岸对话协商,是双方加深了解、增进互信、扩大共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两岸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就发展两岸关系中共同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务实解决问题,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对话和谈判迄今无法恢复,终非长久之计。只要双方谈起来,凡是有利于维护两岸同胞权益、有助于推进两岸交流和合作、有益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议题,都可以广泛讨论。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始终持开放的态度。同时,我们也欢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团体和代表性人士,同我们进行交流和对话。虽然这种交流和对话不可能立即消除双方存在的所有分歧,但两岸充分沟通,交换意见,以建设性的态度面向未来,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总之,对于加强两岸沟通、务实解决问题,我们有诚意、有耐心,也有信心。

第四,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进了解,融合亲情。台湾同胞是我们的手足兄弟,我们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我们充分理解和尊重台湾同胞爱乡爱土的情感、当家作主的愿望,十分同情台湾同胞在历史上经历的不幸、蒙受的冤屈。对台湾同胞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心态和感情,对他们由于各种原因对大陆产生的误解和隔阂,我们不仅会基于同胞之爱予以充分理解和体谅,而且会采取积极的措施努力去疏导和化解。我曾经表示过,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会努力做好。我们的这一承诺不会改变。

随后,胡锦涛与连战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内容如下:

56年来,两岸在不同的道路上,发展出不同的社会制度与生活方式。十多年前,双方本着善意,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开启协商、对话与民间交流,让两岸关系充满和平的希望与合作的生机。但近年来,两岸互信基础迭遭破坏,两岸关系形势持续恶化。目前两岸关系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点上,两岸不应陷入对抗的恶性循环,而应步入合作的良性循环,共同谋求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机会,互信互助,再造和平双赢的新局面,为中华民族实现光明灿烂的愿景。

两党共同体认到:

——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谋求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是两党的共同主张。

——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有助于消弭隔阂,增进互信,累积共识。

——和平与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利益。

两党基于上述体认,共同促进以下工作:

一、促进尽速恢复两岸谈判,共谋两岸人民福祉

促进两岸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速恢复平等协商,就双方共同关心和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讨论,推进两岸关系良性健康发展。

二、促进终止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三、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

促进两岸展开全面的经济合作,建立密切的经贸合作关系,包括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开放海空直航,加强投资与贸易的往来与保障,进行农渔业合作,解决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销售问题,改善交流秩序,共同打击犯罪,进而建立稳定的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

四、促进协商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

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讨论台湾民众关心的参与国际活动的问题,包括优先讨论参与世界卫生组织活动的问题。双方共同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寻求最终解决办法。

五、建立党对党定期沟通平台

建立两党定期沟通平台,包括开展不同层级的党务人员互访,进行有关改善两岸关系议题的研讨,举行有关两岸同胞切身利益议题的磋商,邀请各界人士参加,组织商讨密切两岸交流的措施等。

两党希望,这次访问及会谈的成果,有助于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开辟两岸关系新的前景,开创中华民族的未来。

当晚,连战在下榻的北京饭店举行了“和平之旅”记者会。连战表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我们虽然没有办法改变它,但是,未来却是我们可以努力掌握的。

连战说,今天和胡锦涛总书记的会谈中,对于如何把握当前,把握现实,开创未来,展望未来,双方有相当一致的看法,那就是两岸应该共同努力,共创和平,共谋发展,共享繁荣。他说,今天国民党是在野党,并不负有“执政”的责任,但是两岸关系攸关全体人民的福祉,所以一定要结合志同道合的政党人士共同努力,相信可以推动两岸互惠、双赢、和平的关系,同时希望能够通过我们的努力,建设两岸稳定、和平、发展的架构。

他说,1993年两岸双方在新加坡进行了首次“辜汪会谈”,打破了海峡两岸延续40多年的僵局;1998年,在上海又举行了第二次“辜汪会谈”,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的和平发展。现在辜振甫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辜汪会谈”也成了绝响,令人感到遗憾。今天,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应中共中央和胡总书记的邀请,能够来到北京,对于两岸相关的事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建立党对党沟通的平台。连战表示,两党都以善意面对当前两岸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决心加以解决。

在回答台湾“中国电视”记者提出的有关“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时,连战表示:“两岸经贸关系是一个真正互惠双赢的关系,我们一直认为,两岸在经贸方面不但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也是互补、互惠的。我特别强调,一加一大于二,因为这都是事实可以证明的,所以,如何建构两岸经济合作机制,是这次会谈的主要议题。今天所提出的‘两岸共同市场,只是一种机制,经济合作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和方式,我们希望双方的执政者能够来推动这样的事情,假如目前有所迟疑的话,我们相信以民间‘经济论坛的方式也可以做,起码可以起搭桥铺路的作用。”

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连战表示:“首先,这次跟胡总书记的会谈过程是非常良好而自然的,也是非常坦诚的。第二,我们这次到大陆来访问,事实上不是这个时刻所做的决定,是中国国民党长久以来所坚持的一个方向,那就是怎么营造两岸互惠、双赢、共存、和平的形势。所以长久以来,我们都是以这样的政策趋向来努力的。”

在回答《中国时报》记者提出的如何促进两岸终止敌对状态问题时,连战说:“50多年来,两岸的局势是对峙的、对立的、对抗的,乃至是对撞的,而今天有这样的一个契机,让我们能够总结历史的过程,展开新的愿景,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相信这个‘门是打开了,但是如何通过这个‘门走入一个新的愿景、新的未来,执政者要负起很大的责任。”

连战大陆之行  成就历史定位

2005年4月29日,这是一个当为历史铭记的一天。国共两党领导人实现了60年来的第一次握手。

诚如连战先生在会见时的发言:“台北、北京,台北、南京距离并不远,但是因为历史的辛酸,让我们曲曲折折一直到今天才能够见面。”

其实早在1997年,当时还担任台湾“行政院长”的连战就宣称愿意访问大陆。2004年台湾选举之前,连战也曾私下表示如果国民党在选举中获胜,他将亲赴大陆开启“破冰之旅”、“和平之旅”。但时过境迁,连战的夙愿一直未能实现。

认同“九二共识”、主张两岸和平的国民党主席连战为何选择这个时机展开对大陆的“和平之旅”?透视两岸关系的变幻,分析连战“登陆”前后的言和行,不难理解这位年近古稀的政治家此时展开“和平之旅”的政治智慧和良苦用心。

——抓住时机,甩掉“红帽子”

担心被扣上卖台的“红帽子”从而在选举中失分,这是连战大陆之行一直未果的主要原因。然而历经2000年、2004年两次选举失败的泛蓝阵营却在去年底的“立委”选举中获胜,原以为稳操胜券的“泛绿”由于在“台独”路上走得太远、太快引起选民的不安和厌烦导致未能在“立法院”超过半数。选举的事实说明:民心思定、改善两岸关系成为岛内民意的主流,发展和大陆交流就会被扣“红帽子”的情况开始逆转。此时的国民党尤其是党主席如能率先“登陆”,在两岸关系上取得主导,不但不会被指责为“卖台”、“投共”,反而会增加其在岛内政坛的主动权。

2005年春节前后,两岸关系春暖花开。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向对岸伸出体现诚意、善意的“橄榄枝”。高票通过的《反分裂国家法》给“台独”以明确的正告。从岛内政治生态看,执政的民进党一方面要面对“朝小野大”的现实,另一方面要承受美国越来越明确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的压力,不得不向中间靠拢。作为政治家的连战,自然会敏锐地意识到:出访大陆的时机基本成熟了。

——凸显民族认同:“和平之旅”成为“中华文化之旅”

对民族的认同首先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从中山陵到夫子庙,从紫禁城到老舍茶馆,从北大未名塔再到古城西安,连战的“和平之旅”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之旅”。这也让人想起连战先生的那句掷地有声的名言:“我是台湾人,但我更是中国人。”

连战浓厚的中华文化情结源于其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祖父连横是著名的爱国学者,呕心沥血编撰《台湾通史》。连战的母亲20世纪30年代曾就读燕京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知书达理。但作为国民党主席,此次“和平之旅”凸显民族认同和中华文化情结的背后,还是另有一番用意的。近年来,尤其是民进党执政以后,台湾当局极力推行“文化台独”,刻意扭曲历史,利用本土文化影响岛内民众、教育年轻人,从文化上割断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不仅在岛内民众中表现出严重的“去中国化”,就是在国民党内部为争取本土票源,淡化统一观点,不少人几乎不敢公开宣称国家统一。无怪乎连战先生在北大说“所谓‘去中国化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

国家和民族地理上的割裂是可以弥补的,但一旦形成文化上的割裂,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统一将会遥遥无期。这对国民党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对国民党今后的发展不能不是严峻的挑战。连战此番“中华文化之旅”,在南京中山陵大声宣示“做扬眉吐气的中华民族”,在北大演讲时数次提出“为民族而立命”、“要认同国家、要促进两岸和平”,在与胡锦涛会见时表达的“身为民族的一分子”、“以民族的长远利益为目标”,用意更多在此。

——对国民党的政治交代和嘱托

2000年,国民党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中失利,黯然走下台湾的执政舞台,引发党内、党外欷歔一片。2004年,国民党要求夺回政权之梦因为“三一九” 枪击案再次破碎。改造国民党,让这个“百年老党”浴火重生,国民党面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

伴随岛内“台独”思潮的泛滥,国民党内关于“本土化”的争论越来越激烈。早在2001年,连战就提出国民党主张的是“建设性本土化路线”就是“坚持民主、理性中道、立足台湾、深入基层、建设国家、厚植实力”。但2004年选举失利之后,主张本土与非本土区隔,以争取本土选票的声音依然不断。

两岸政策问题是国民党改造、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在即将离任的时候,自然要在两岸关系这样大的问题上对后来者有所交代和嘱托。连战拜谒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其实就是国民党的寻根,提醒国民党党员不忘宗旨、不忘根本。参观总统府之后,连战先生的题词是:“和平、奋斗、救中国。”在北京大学,连战先生更明确表达“台湾走对路才会有出路,我们认为不能够让‘民粹主义取代民主思想,不能够让‘制宪、‘正名、‘去中国化、武断的‘台独时间表来打破我们幸福的基础”。

几番意味深长的话语是说给两岸民众的,也是说给全体国民党党员的,更是说给国民党继任者的。连战以其“和平之旅”的重大影响和功绩,为继任者确立两岸政策走向,从而延续国民党的信念、理想和宗旨。

——实现政治生涯的历史定位

连战于2005年8月卸去了国民党主席的职务。回首2000年,连战担任党主席的时候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当初连战曾许下诺言:夺回政权,实现泛蓝大团结,改造党产,完成党内民主化。然5年走来,弹指一挥,经历两次“大选”失利,打拼的艰辛与无奈自不待言。

几乎没有哪一个政治家不希望自己能在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对于连战的党主席生涯而言,夺回执政权已基本无法实现;泛蓝大团结也出现太多的杂音;党产改造、党内民主虽有成效但依然面临诸多难以摆平的利益和关系。很明显,在剩余不多的时间里,连战如能有信心和魄力向对岸迈出一步,将弥补其作为党主席的遗憾;如因此开启两岸关系新的一页,将在历史上书写浓重的一笔,其政治生涯将会变得更加圆满。早在2005年4月初,连战欣然接受贾庆林主席的邀请之后,国民党高层还宣布连战的大陆之行将安排在5月14日“任务型国代”选举之后、7月16日党主席改选之前。但江丙坤大陆之行刚刚结束,4月20日,国民党就宣布:党主席将于4月26日起程访问大陆,足见连战“和平之旅”时不我待的心情。当日上午,连战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充满期望地宣布:他访问大陆,将是国共两党56年来的第一次见面,希望为两岸带来和平、为台海带来安定,为未来缔造有利基础。

连战完成大陆行后,在台湾的民意满意度创下了新高,领先陈水扁、宋楚瑜,成为三人中民意满意度最高的政治领袖。一片慰留连战续任国民党党主席的声浪因势而起,其中还包括角逐新一届党主席一职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之父马鹤凌。

不过,连战从未动摇交棒的决心,因此成为台湾官员在政治高峰时决心引退的第一人。许多评论家认为,这项举动让连战在泛蓝内部取得相当的高度,使其可以在国民党内部因竞争而可能出现分裂危机,或在国亲合作可能出现困难时,能出面调和化解泛蓝危机;更能在两岸两党平台,扮演持续推动两岸交流及确立国民党两岸政策主张的角色。

连战私下并不隐瞒对国民党内部竞争可能产生的危机与国亲合作、两岸政策等问题存有忧心。但他以天生乐观的态度认为,在坚持民主制度的大前提下,交棒是必然。至于他个人,必要时,他会出面,他半开玩笑地说:“只要不要太慢就好。”他相信,这些危机即使出现,也能化解。

从此远离选举,还能为他最关心的两岸关系尽力,连战这期间开怀的笑容,是从政以来最多的。

连战交棒  国民党进入马英九时代

连战的成功“登陆”,在台湾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对之后的台湾政局,影响深远巨大。

尽管民进党当局对连战应邀到大陆访问,开动了一切宣传机器,加以丑化、攻击及恫吓,给连战扣上了一顶又一顶的大“红帽”,但丝毫也动摇不了连战“登陆”的决心和信心。而且连战还十分“傲慢”地拒绝了陈水扁几乎是乞求般的“行前见一面”的要求。这次民进党当局的“扣红帽”战术,不但吓不倒连战,相反还惹起台湾民众的反感,从而使连战的“登陆”获得更多的民意支持。

更令民进党当局尴尬万分的是,美国国务院也“掺和”了进来,支持连战“登陆”,并指出“台湾内部的政治不是美国最关心的,美国关心两岸人民能采取达成彼此理解,并能让两岸接受和对降低紧张有用的步骤”。

陈水扁突然发现,如果再继续批评连战“登陆”,就将可能会连美国也给得罪了。刚刚才因推动“公投制宪”、“台湾正名”而受到美国施压的陈水扁,又再会被美国视为“麻烦制造者”。

面对即将到来的又一次政治危机,民进党当局被迫退缩了。“总统府”召开记者会,转达陈水扁对连战“登陆”的看法:在“两岸务实、互惠、双赢、对等的交流”,及“维护国家人民最高利益”两大原则下,他支持连战访问大陆。这与半个多月中民进党用尽最吓人的词汇攻击连战的“登陆”之举,真是存在着强烈的反差,甚至是带有全盘否定之前做法的意味。从中足以看出陈水扁这个政治投机家的善变与挣扎。

连战回台后,国民党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连战对“和平之旅”取得的成绩非常满意,同时也对国民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他真的“毫无牵挂”了。

2005年7月,在众多连任党主席的慰留声中,连战宣布不再连任,由马英九接替国民党主席一职,国民党开始步入“马英九时代”。

猜你喜欢
台独两岸关系国民党
快过关了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
认清五大类“台独”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