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皆语文 生活处处有教材

2015-09-18 09:28万和兵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教材语文课堂

万和兵

摘要:朱熹有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教师可结合苏教版课文,按主题单元结构编排的特点为我们的课堂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也可让我们的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81-001

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补充练习、辅导资料、自学手册、录像带、计算机光盘、幻灯片、照片、卡片、教学实物、复印材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等。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另外,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很显然,广义的教材既包括课堂教学的教科书,也包括其他所有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材料。然而,我们传统意义上的教材就是指单一的教科书,我们的课堂就是教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实施对教材的开放,语文课本不等同于语文教材,其实,就是提出广义教材的概念,语文课本仅仅是核心教材,而语文教材范围广泛,涵盖了一切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文本及非文本的、学校和社会的各种语言材料。这就意味着语文是个大课堂,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善于利用广义的教材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乐于课外阅读

在《语文课程标准》里这样描述: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突破了传统理念对教材的束缚,学生可以以教材为载体,源于课本,更高于课本。

如学习了《沉香救母》,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神话故事《宝莲灯》,学生自主阅读后,情感也许会进一步升华。学习了《只拣儿童多处行》,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冰心的其他作品,如《小橘灯》《寄小读者》等,从冰心情真意切的散文和小诗中,感受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真挚。学习了《爱如茉莉》,可以带着学生阅读经典时文《爱的体验》,从而体味出爱的单纯和直观,其实,爱不需要过多的语言,爱就在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当中。学习了《江南春》《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后,可以引入《忆江南》《春日》《游园不值》等一系列描写春景的诗歌,让学生在脑海里形成千姿百态的春色图。可供引进的文章很多很多。

当然,所引进的文章应该是教师认真选择的,或是文质兼美、或是名人名篇、或是脍炙人口,它们有如肥沃的土壤,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料。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丰厚着他们的文化底蕴,使他们的语文素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淀起来。

二、搜集、整理资料

当今社会,信息越来越重要,勤于搜集资料、善于搜集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理所当然地要把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能力来培养。

课前搜集:如学习《郑成功》,为了让学生更深入了解郑成功的不朽功业,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关于郑成功生平、贡献等各方面的文章。学生可以到书店、图书馆、阅览室去查阅,还可以在网上、或在影视剧中选取片段。课前有了这样的资料积累,课堂上再集体交流,学生就会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郑成功这个人物感到由衷的崇敬和爱戴 。如学习古诗文,可让学生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作者的生平、其它作品等,为读懂诗文,体悟诗情打下基础。

课后搜集:如学习了《早》,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可以要求学生搜集一些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等,通过对名言警句的搜集,学生会更深刻感悟到要珍惜时间,珍惜眼前,不要等失去了才懂得珍惜,不要给自己留下遗憾。

再如学习了《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师布置了如下作业:组织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诵读古诗,传颂经典”。

1.赏析、积累描写雨的古诗;

2.赏析、积累《望湖楼醉书》的另外四首;

3.赏析、积累苏轼的其他诗作。

选择其中一个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在语文综合活动课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同学们交流。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能积累到更多名诗佳句,对苏轼的写作风格、人格魅力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学完主题单元后搜集:如学习了《秦兵马俑》《埃及的金字塔》《音乐之都维也纳》这一类赞美世界各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智慧的文章,可让学生搜集一些描写名胜古迹的成语和古诗,也可让学生搜集有关各地古迹名胜的邮票、名信片、历史资料及逸闻趣事,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世界各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和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搜集资料很重要,整理资料也必不可少。资料搜集后,还要学会筛选和整理,分门别类地辑录,如分成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作者生平及作品、名言警句等,这样可以使知识更加条理化,便于查找,为学习语文提供无穷无尽的资源。

三、从生活中学语文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每篇课文仅是范例,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实践,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和内容,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把语文学习融入到生活中,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观察、生疑、体悟、发现,可以举行读书汇报会、开展演讲比赛、举行小小辩论赛等。如学完了《水》,布置学生开展小小调查:关于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调查的方式可以是:采访相关人员、查阅书籍、看电视、上网等,调查后要对了解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能做出小结。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就能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要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通过交际,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感受多种渠道学习语文的乐趣,在兴趣盎然中得到教益。

总的来说,教师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用广义的教材来教语文,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从生活中学习语文,让小课堂连起大世界。展示语文大课堂的魅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爱上语文,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真正培养出更多的具有扎实语言功底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材语文课堂
教材精读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