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胜利 刘安庆
近年来,安庆石化以“改革凝力、优化增效、发展提质”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突出创新驱动,深入开展“从严管理年”活动,积极应对市场挑战,全力优化提质增效,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发展,生产经营业绩逆市上扬。
□ 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环保工作新闻发布会现场。刘安庆 摄
在发展中促转型,在转型中谋跨越。2013年,安庆石化提前实现国4汽油生产和供应升级的换代。2014年7月,第一批国4标准车用柴油顺利出厂进入市场。
效益跃居中国石化沿江企业排头兵。安庆石化通过深化从严管理、狠抓装置安稳优化运行,持续释放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增效潜能,企业效益指标连续领跑中国石化沿江中上游企业。除了炼油板块利润总额和吨油利润两项指标在沿江领先外,安庆石化在系统内也实现了“连级跳”:炼油利润在34家炼化企业环比前进17位;吨油利润提升幅度在系统内领先;化工板块利润在20家并表企业中排名第12位。
安庆石化根据市场变化,多产汽油、少产柴油,提高经济效益。在增加汽油产量的同时,还增添了苯和混合二甲苯两种高附加值产品。石脑油和焦化汽油全部改作重整原料,生产汽油、纯苯、混合二甲苯和氢气;渣油利用也由95%作焦化原料转为52%作催化原料,炼油产品均价上升,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装置整体结构更加优化。做优增量,全力释放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的技术优势,2014年在成品油价格跌幅超过20%、加工量比上年增加35%的情况下,炼油业务减亏近4亿元。调整存量,关停低效落后产能,统筹炼油化工装置优化,全年增效超亿元。煤气化联合装置A级连续运行264天,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以“两化融合”为突破口,以“从严管理”为切入点,全力构建千万吨级炼化企业高效管理模式。
产业优势显现。安庆市依托安庆石化,开辟了化工新材料高新园区,已有28个工业项目先后落户入园。安庆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丰富的化工原料、稳定的供应渠道已成为化工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优势。安庆石化每年可为下游产业提供原料近200万吨,并与安庆工业园区形成了优势互补关系。目前,安庆市正着力打造石化、纺织、汽配等“三大千亿产业”,全力构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化工新材料高新园区“两大千亿园区”。
企地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在化工园区内,安庆曙光化工厂最早与安庆石化展开合作。现在,曙光集团已是全国乃至亚洲同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氰化物生产基地,成为安庆市企地合作的明星企业。以丙烯和合成气、氢气为主要原料的安庆炼化曙光丁辛醇项目正在稳步推进,液化气深加工项目中安华谊新材料公司也已起步,企地合作范围越来越广。前不久,安徽省与中国石化决定在安庆化工新材料产业集中区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强合作,以安庆石化为核心的千亿石化产业基地正在加速形成。
2014年,安庆石化原油加工量、成品油、合成氨、苯乙烯、丙烯腈等产品产量和供热发电、物料输转量均创历史新高;年营业收入和利税均创历史最高水平,成为安庆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亮点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全年对安庆市工业累计增长贡献率超过三成。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中国石化与安徽省签订了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决定把安庆市打造成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安全环保工作上台阶。安庆石化牢固树立“安全环保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的思想,通过“二增一减”切实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助力安庆市打造国家环保模范城。炼油新区的环保投入占总投资的15%。除了采用先进、清洁的工艺路线和技术,整个炼油新区都铺设了地下防渗层,将装置与水和土壤隔离开来,让水土接触不到污染物,2014年6月首次实现了污水回用。同时相继淘汰了一批落后装置。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安庆石化产品产量翻番,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半,二氧化硫排放量及化学需氧量大幅下降。
“碧水蓝天”工程顺利推进。2013年以来,安庆石化先后投资6.3亿元,加快实施“碧水蓝天”工程,2014年完成4台热电锅炉脱硫和其中1台锅炉的脱硝改造,锅炉外排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含量远低于国家规定的200毫克/标准立方米。2014年环保部总量减排核查、核算小组对安庆石化上半年四项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进行了全面核查,结果显示,安庆石化在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四项污染物均呈下降态势,其中,仅COD排放一项就减少300多吨,减排工作得到充分肯定。
强化隐患排查和治理。青岛“11·22”事故后,安庆石化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和日常工作力度,全面提升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2014年投资650多万元用于技防设施建设,在长输管线增设20只带夜视功能的电视监控探头,同时安装50台可燃气体报警仪,并全部采用光纤进行信号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