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2015-09-18 07:36张志军王秀菊谭家海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9期
关键词:光机所研究所西安

张志军,王秀菊,谭家海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研究所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探索

张志军,王秀菊,谭家海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西安 710119)

科技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和支撑,本文概括了科技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结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科技创新的实践和探索,阐述了国家研究所应承担起科技创新的使命,不断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为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研究所;科技创新;实践;探索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增强各国综合国力的主要因素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计划之中,把握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和趋势对科技的发展与“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和支撑。国立研究所应承担起科技创新的使命,大胆实践、勇于探索,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安光机所”)大力推进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

1 科技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科技创新既包括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的重大项目,也包括致力于改善民生的科技创新。总体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探索性和不确定性、高收益性和高风险性、超前性和智能性、交叉性和渗透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知识资源成为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前沿科技成为创新竞争的主要焦点,完整的创新过程包括研究、发展和生产三大环节,技术协调成为重大创新的必要前提,可持续发展成为创新的基础使命,公司并购成为重组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风险资金成为支撑创新的金融支柱,创新战略成为引导国家发展的重要指针,举国体制、协同创新成效显著。

当今世界科技正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科技发展呈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态势,不断催生新的学科生长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驱动力;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利用科技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化就业结构、驱动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产业科技、国家科技和学院科技三足鼎立、协同发展,世界各国都通过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三者进行合理的布局和统筹安排;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呈现出全球化竞争与加速流动的趋势等。

作为国立研究所,一定要具有科技创新的时代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握时代特征和创新规律,努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掌握发展先机和核心竞争优势。增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思维,大力推进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制度创新,把实现科技自主创新融入到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宏伟潮流当中。

2 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的实践

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要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西安光机所响应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实施“创新2020”、做好“十二五”规划,提出“一三五”发展目标,就是要在更高起点上推进科技创新和改革发展。研究所应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定位,西安光机所在争创国际知名、国内一流创新型研究所这一发展进程中,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实践活动是研究所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科研人员从工程师成长为科学家的有效途径。

西安光机所拆除“思想围墙”,树立把属于全体纳税人的国立研究平台向全社会有才华的优秀人才开放的人才观,一贯秉承“三个面向”,即面向国际前沿、面向国家需求和面向民生需求。

2.1面向国际前沿

党的十八大提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是在契合大环境的背景下,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形势提出的强国策略,它直接引领着科学理论的发展方向,同时也会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

西安光机所在推进转变观念理念、拆除围墙、开放办所、创新科研模式等方面采取的举措取得成效,放眼全球吸引凝聚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构建多种体制并存发展、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孔雀西北飞”的良好局面。研究所秉承“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统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学科优势、打造事业平台、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及优美园区环境,吸引凝聚了一批优秀人才,为研究所创新跨越、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有近30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和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西安光机所与国际学术界交往密切,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博士等国际著名科学家都曾来所访问讲学。西安光机所与意大利合作成立了 “超高速光子网络与通讯联合实验室”,与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每年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派遣访问学者和研究生。

2.2面向国家需求

“十一五”以来,研究所以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圆满完成多项国家重大任务,为“探月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等做出了新的贡献。

研制的“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有效载荷,成功获取了世界首幅分辨率优于7m的全月影像图,以及月面虹湾局部1.3m分辨率影像图。研制的“嫦娥三号”全景相机成功拍摄着陆器照片,成为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标志。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共同研制的月基光学望远镜实现了人类首次月基光学的天文观测,开创了世界探月史上的先河。研制的成像敏感器光学系统为“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交会对接提供了精确导航。研制的“巡视器导航、避障相机光学系统”为嫦娥三号巡视器月面巡视实时提供导航和避障信息。研制的“星敏感器光学系统”辅助卫星及着陆器定姿测量。研制的“箭载、船载、舱内外摄像机”获取了我国首次太空行走以及“天宫一号”与神舟飞船对接的珍贵影像,见证了我国航天领域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此外,西安光机所还圆满完成了光学遥感系列卫星、环境卫星主载荷研制任务,均在轨平稳运行,为国家安全、自然灾害监测与防范发挥着重要作用。

步入“十二五”,西安光机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本着“特色、优势、不可替代”的发展思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创新2020”、“一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新学科建设,组建起一批方向新、模式新、体制机制新的研究单元,强化重点学科专业化发展,强化创新与前沿技术研究,不断创新机制体制、引才引智,不断出创新成果、出创新人才、出创新思想,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发挥国家研究所的骨干引领作用,力争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3面向民生需求

西安光机所创新科研模式,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移转化,打破壁垒,打破条块分割,破解科技经济两张皮痼疾的探索、成效以及光电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得到了陕西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赞赏。并将西安光机所光电子创新园列为陕西创新性省份建设示范点。

近年来,西安光机所面向国际前沿、国家需求和民生需求,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为目标,利用研究所优越的科研条件及开放的科研环境,吸引了一批科研能力强、创业激情高、在相关领域拔尖的高端人才。西安光机所以市场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大胆创新,以“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转化模式(如图1所示)成功转化了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光纤陀螺、3D打印机、3D投影仪、投影式血管显微仪、离子风空气净化器、T800碳纤维、智能电网用电流传感器、智能电网用光纤测温传感器等一系列造福民生的高科技产业化成果。近年来,研究所面向国家经济发展与民生需求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布局研发与培育战略新兴产业,已在5个地区建立了技术转移转化基地,孵化出一批不冒黑烟、不排污水、低耗能、高效益的高科技产业公司。同时,创建了西北地区第一家天使基金,加速成果转移转化,在破解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的痼疾上大胆实践探索,建立“高端光电协同创新示范基地”进行有效探索与实践,打造出科研成果从创新到转化的完整“接力棒”产业生态链。

图1 “人才+技术+资本+服务”四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3 西安光机所科技创新的探索

西安光机所作为国立科研机构,肩负着时代和历史的使命,体现在面向国际科技前沿、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为此,西安光机所在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上进行了大胆而卓有成效的探索。

3.1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模式

西安光机所实施科技创新战略,敢于在观念、胆识和实力方面突破,以敏锐的思维和前瞻的眼光、扎实的专业和准确的判断来实现科研体制和机制的突破、科研方法和模式的突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突破,大幅提升传统学科的创新能力,加快新学科、新领域的布局。西安光机所的创新科研体制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在创新中把握好自身定位,形成了特色学科和核心竞争力。坚持产学研并举的科研模式,强调科研与市场的结合,推动研究所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学科领域。

3.2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模式

西安光机所历来重视领军人才、尖子人才和创新型青年科技人才的吸引、凝聚和培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科技创新中最关键的因素,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在科技创新工程中,将人才工作置于突出地位,打破传统人才禁锢,多层次多模式地构建人才队伍。采用多元化的用人模式,形成多元文化、多元理念、多元人才结构,不搞一元化,包容各种人才,为他们创造适宜创新的条件,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氛围和环境,从而不断推进研究所学科发展充满活力,让国立研究所成为国家真正开放和创新的平台,让人才支撑研究所的创新跨越。

3.3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民生需要、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西安光机所通过实施政府、产业、大学之间“三螺旋互动的创新管理模式”(如图2所示),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构建“院地校三极战略联盟”,当三螺旋的螺旋线相互缠绕时,创新呈现出现新的意义,当三螺旋线相互交叉重叠时,它们之间有更多的相互作用。新的组织创新正是由3个螺旋线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型的创新主体通过这些相互作用而产生,如孵化器、科技园、风险投资公司等。政府在其中起到了组织和激励的作用,产业推动着技术产业化,大学则实现着知识资本化。西安光机所积极开展拓宽院地合作、院校合作,打造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成果就地产业化,孵化出一批一流高科技企业,为加快陕西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进程,带动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 结语

在1742年,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给大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了至今仍待探究的哥德巴赫猜想,激励着一代代数学家的求索与创新。爱因斯坦曾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只要充满对梦想和成功的渴望,就不要放慢前进的脚步和创新的思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时代赋予国立科研机构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西安光机所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科院“四个率先”重要讲话为指引,紧紧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同时深入贯彻“创新2020”战略规划思想,扎实推进研究所科技创新与改革发展。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勇往直前、锐意进取、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始终瞄准国际科学前沿,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民生需要为己任,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高科技产业培育发展基地、高级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基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省份发挥骨干引领作用。

图2 三螺旋互动的创新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常东坡,赵国杰,王树恩.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

[3]李文明,赵曙明,王雅林.科技创新的特点、主体与动力激励系统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6(6).

[4]白春礼.全球科技呈多点突破、交叉汇聚态势[J].科技导报,2013(3).

[5]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决定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论述[J].求是,2014(3).

[6][美]亨利·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

10.3969/j.issn.1673-0194.2015.09.053

F273;G311

A

1673-0194(2015)09-0107-03

2015-01-24

猜你喜欢
光机所研究所西安
睡眠研究所·Arch
西安2021
Oh 西安
睡眠研究所民宿
未来研究所
新中国之“光”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长春光机所航天光学遥感器研制基地建设进展
中科院长春光机所液晶光学研究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