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墨浓
东西湖区隶属湖北省武汉市,常住人口48.9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4万人,耕地面积18.7万亩。近年来,武汉市东西湖区按照城郊农业特点,深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大力发展精品农业,建立起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立体农业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东西湖区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和实践,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创业兴业为载体,不断满足农民技术需求和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的“5D+3C+2S”模式,加速促进了普通农民向“知识化、职业化、专业化”的“创客”农民转变,农业出现了提质增效的新常态,现代农业人才辈出的新局面。
一、“5D+3C+2S”模式内涵
(一)“5D”的内涵
“5D”,就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5个重要环节:
Discovery:发掘。这里的“发掘”指通过一定标准和条件,以寻找或发掘农民主动创业、兴业意愿和潜力为突破口,遴选培育的主体对象。具体来说,就是按照职业年限、受教育程度、从事农业领域、创业意愿、收入情况及资金投入来源等主要6个方面,通过调查问卷、座谈询问、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综合汇总后进行评估,将有一定收入,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且有意愿去创业或扩大农业产业规模的新型农业主体、农业科技示范户、退伍军人、回乡青年、返乡创业大学生遴选出来,进行系统培育。这一环节重要有三点:一是制定具体的对象选育遴选标准;二是有创业兴业的意愿;三是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培育引导。
东西湖区遴选培育对象的标准及步骤如下:
1. 职业、产业或收入规模界定。遴选的对象必须拥有一定资本或土地资源,且长期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并以此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且年收入或创造经济价值在15万元以上的农业从业者均可作为认定对象。
2. 年龄和文化层次界定。年龄在18~55岁之间,其中男性不超过55岁,女性不超过45岁;初中以上学历,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及书写能力。
3. 从事农业的信念和社会责任感界定。必须是热爱农业,肯扎根农村(农企),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终身理想信念,遵纪守法、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新型农民。
4. 培育倾向性界定。即愿意接受农业部门的指导和服务,并将指导和服务意见付之实施。
Drawing in:引入。这里的“引入”指通过对选育对象实施开放性、引导性培训,提升其主动参训的积极性,激发其主动学习兴趣和自发求变的理念,引导普通农民传统意识向现代新型农民的思想转变。即完全根据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和农事季节周期规律,把握住农民参训需求和学习时段,在科学运用成人教育学原理基础上,将参与式、体验式、互动式、引导式等引入培训之中,并在培训之中大力运用分组研讨、模拟经营、案例分析、观摩体验、总结辅导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将“听”、“议”、“动”、“习”四个环节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过程中不断推进教育教学的创新,从而将枯燥的培训变为快乐培训、享受培训、趣味培训、主动培训的积极过程。实施这一环节,关键是打破传统“教与学”间的冰层,建立师生间的桥梁和纽带,达到“赏研相教、教辅叠加、动景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培训实施更有序、更有效、更有活力。
Development:拓展。这里的“拓展”指拓展思维、拓展领域、实践培育等。即将培育对象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发展需求直接挂钩,密切结合产业需求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锤炼本领,依托实践拓展实力,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掌握知识,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扩张和更新升级源源不断“造血”。这一环节,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目前已总结出了四种拓展模式:一是标准引进式。结合学员产业技术需求,以农业现代化、标准化、精细化为切入点,组织学员进基地、入园区,复制和引进生产经营模式。二是聚合链路式。对职业农民中有创业愿景的,与实习见习联系点对接,到生产经营一线进行中长期培训,让联系点感悟学员,萌发创业意识,学会创业知识本领。三是职业更新式。让有改善生产经营想法的学员,走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现场考察、车间见习、交流思想等方式,提升学员的职业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群体孵化式。让有志创业的回乡青年、农二代、大学生和有一定社会资源的有志投身农业的学员抱团,进农业产业园区学习,用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集体孵化一批企业原料核心供给商。
据统计,东西湖区创立的这四种拓展模式,已为该区培养出了196位家庭农场主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成功帮扶32名种养殖大户成为了该区农业产业园区企业的核心原料供应商,24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功引进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每年每户产生规模以上效益达6.8万元以上,并带动36家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扭亏为盈。
Discussion:研讨。这里的“研讨”,是让学员自我总结,自我提升的过程。即充分利用小班人数少、空间大的优势(办班规模一般不超50人),参训学员围成圆圈,或排成U型,或三五成群,自由组合,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组讨论,并在学员自我思考、研讨交流、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围绕发展产业、优化结构、提档升级等主题自选一个课题,撰写论文、培训心得体会或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上台讲、专家评、学员议”等散发式的过程,实现对培训全程的自我总结、自我评定和自我升华。这一环节,是评判培训全过程能否取得质效的关键。
Design:设计。这里的“设计”是对上一环节经验、思路的综合运用。即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参训需求,由学员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建立完备的企划解决方案,并制定出具体时间路线图。
(二)“3C”的内涵
Condition:条件。即良好的教学条件,是学员实践实训环节的教学条件。武汉市东西湖区通过统筹利用农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农业展示园区等各类农业科教资源,联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使之在区农广校的配备统筹下,成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直接载体和培育基地。实践证明,这些基地都是土生土长的,非常适合职业农民实训。
Chance:机会。即提供充分而便利的培训学习机会。政府要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机会,而培训机构要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实训实习机会。
Conduct:引导。就是培训教师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成功地进行“5D”的培养,有效的引导是关键。高质量的培训教学就是高水平的教师对参训学员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做好引导工作,一方面是做好师资的选配,而另一方面是做好培训教学与实训、管理与服务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配套,同时还要做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制度体系的构建,以及相关制度体系节点间的“无缝对接”。
东西湖区选配师资与其他地方是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如下:①师资必须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且长期从事涉农生产经营管理相关行业工作,能将培训教学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相结合;②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和行为表达能力,能教会演敢带;③必须是本专业的领军型人物;④至少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学历不限;⑤综合沟通协调能力强(包括协调,沟通,整合,推介,引导,推动,介入等能力),能独立完成涉农创业项目的企划与实施。目前,该区已从全省农民培训师资库中遴选出优秀教师72名,组建了一支新型职业农民精品师资团队。共涉及21个行业、36个专业,其中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占83%,常年在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的院士和知名专家10人,国家级创业培训师7人,国家级职业经营师、创业咨询师和工程咨询师各2人,省市级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6人。
(三)“2S”的内涵
Support:支持。是指政府对新型职业农民出台必要的扶持政策,拿出一定的项目和资金,建立长效、可持续性的培养机制。一是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以多种形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的先进事迹,激励农业领军人才、有一定资源的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有志投资农业的企业家投向新型职业农民。同时大力倡导新型职业农民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力争成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人才支点,在舆论氛围上让他们感到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是个光荣的职业。二是出台政策提升认知感和认同度。东西湖区将农业发展与工业发展政策一视同仁,优先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给予更多的支持。一方面,对新型职业农民在用地、融资、税收等方面享受到最优减免政策;另一方面,在其社保医保、子女教育、升学择校、应聘就业等方面开辟了“绿色”通道;再是将“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等评选表彰活动优先纳入。这些重要举措,明显提升了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认知感和认同度,增进了他们的职业责任感和光荣感。三是拿出项目和资金进行重点扶持支持。2012年东西湖区政府出台了《东西湖区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意见》(东政发〔2012〕51号),明确提出建立长效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及服务体系,具体做法如下:
1. 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职业资格证书作用,政府对取得证书的职业农民提供金融担保,并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简化审批手续,提高授信额度,保障新型职业农民融资一路“绿灯”。
2. 提升信用风险。采取信誉反担保的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无抵押担保。
3. 增加信贷扶持。利用区就业创业小额贷款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息贷款资金,对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创新、实施的新项目研发,再次创业给予5万~7万元、2年期无息贷款支持。对吸纳新型职业农民达30人以上的企业给予400万元以内的2年无息贷款。同时,对取得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合格证书或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学员,凭证书可申请10万元、总额不超过5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
4. 建立贷款补偿。2013年为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该区按照《武汉市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武人社发〔2013〕89号)文件,明确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学员和创业培训学员纳入武汉市小额担保范畴,并在原有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可再享受贷款总金额10%的农业创业者基金担保贷款补偿。
5. 配套工作经费。2013年东西湖区已从财政列支专项工作经费70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2014年又将专项工作经费提升至110万元,并纳入支农资金中统一安排。
6. 安排专项支持。2013年东西湖区财政80%的支农资金、农发资金和强农项目均投向了新型职业农民,并在此基础上,新增投资2亿多元打造了区设施蔬菜创业产业孵化园。截至目前,已有罗旺红、王志等20余位新型职业农民获得该园区1.5万亩设施蔬菜大棚建设承包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双增长。
7. 拓展培育机制。东西湖区政府每年安排20万元,用于对学历层次偏低,缺少系统性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实施中职教育深造计划,建立后续中长期培养支撑体系。
Service:服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是雨过地皮湿,训后还需要送上马,引一段,扶一程。为此,一是推行“一站式”对接服务。为了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东西湖区兴建了一个两百平方米“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由东西湖区农业、发改、财政、工商等19个政府职能部门及社会机构直接委派,参与服务。为辖区内的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证照代办、项目设计、营销策划、信息发布、法律援助、工程咨询、创业评估、融资介绍、产品推广等“一站式”服务,同时与其对接,为其事业发展及产业规划,提供“一对一”、“多对一”全程跟踪服务与指导。二是构建了“六个”跟踪服务网络支点。即以“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为支点,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事业发展提供全程保姆式的跟踪服务;以 “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为支点,通过设置农民沙龙、庄稼医院、农业大学生(创业)蝌蚪合作社、田间学校、农民大讲堂等家庭模块单元,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带得回”的载体;以“专家指导团队建设”为支点,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上门辅导;以设立“‘82668专家服务热线”为支点,开展24小时无间断咨询服务;以“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东西湖分站”和“湖北农业创业网”等平台为支点,随时随地开展网络远程辅导;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为支点,开辟专版,设立专栏,宣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政策。三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咨询服务。依托湖北省国家级创业培训师资库和国家级职业实训指导能力培训师库,东西湖区组建了全国首个农业创业咨询服务团队,与新型职业农民对接,并设立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问诊室、产业问诊室,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次创业,提供专业的创业咨询服务。四是打造交流沟通平台。组织新、老新型职业农民学员、培训教师开展“回校园,促交流,共发展”联谊活动,促进准新型职业农民与成功典型间、学员与培训教师间、学员团队间的交流,增进感情,使其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架友谊、同发展、共奋进的桥梁和纽带。
二、 经验与成效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主要经验:一是激活了多元协同的机制,形成以政府主导,行业管理,农广校负责培训,有关农业技术及经营服务组织、社会力量和有关资源共同参与的“大联合、大协作、大教育、大培训、大扶持、大服务”的新格局。二是打造了一支职业农民大军。职业农民培训以转变农业产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以家庭农场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为主力军的现代农业产业化人才大军,成为了农村实用人才的时代领军人。三是密切结合产业需求选人才、育人才,密切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依托产业基地练本领,让新型职业农民在实训中成长,在产业链中成长,使其再为产业发展和规模扩张提供原动力。四是将扶持与服务始终贯穿于培育的全过程,始终围绕培育出政策,始终围绕人才抓服务,始终营造一个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快速成长的优良土壤和舆论环境。
东西湖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两年来,取得了很多成效,突出的是:
(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明显。2013年东西湖区农业全面增效,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业总产值达23.73亿元,增幅达5.5%;全区全年粮食产量23722吨,比上年增长4.3%;生猪出栏79539头,增长10.5%;家禽出笼83.77万只,增长5.5%;禽蛋产量3922吨,增长7.6%;水产品产量58597吨,增长5.9%。农村居民纯收入13.2万元,较上年增长14.2%,是近几年增幅最大的一年。由此可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提档升级、增益增效发挥了作用。
(二)产业化规模经营和提档升级步伐加快。2013年东西湖区设施农业用地总计2957公顷,其中投资4.17亿元新建设施蔬菜基地1033公顷,改扩建水产养殖面积267公顷。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覆盖率已达78.4%,农民专业合作社185家,合作社、家庭农场带动的土地流转面积8533公顷。乡村休闲游景区景点档次不断提升,年接待游客222万人次,实现效益1.9亿元,较2012年度有了大幅提升,达31%。
(三)掀起了农民创业兴业热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以来,东西湖区已为1440名农民成功实现了创业梦想,其中创办农业企业12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96人,成为家庭农场主65人,实现二次创业、再次创业876人,成功拓展或延伸农业产业链及产业领域351人,对促进当地农业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农业效益,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当地农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新型职业农民示范带动效应显著。以新型职业农民丰廷彦为例,他于2011年创办了丰廷彦家庭式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合作社。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丰廷彦积极参与科技推广活动,主动接纳周边农民到其合作社原料生产核心基地顶岗实习。2013年共有三批次的264名农民到他的合作社生产基地实习,其中153人取得真经,不仅实现了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1.7万元,还扩大了产业规模,获得了武汉中百、武昌量贩等众多连锁超市的直供订单。武汉绿发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松,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后,为216位积极向往创办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职业农民提供“产、学、供、销”一条龙的合作化农业生产经营实习见习服务。实习见习结束后,有187位实习见习者创办自己家庭农场或农民专业合作社,这187户已流转土地1.2万亩。据2013年东西湖区统计年报显示,全区科技进村入户率达95%,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20多人,直接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3个百分点,直接拉动农民实现人均增收3512元,占全年人均增收总额的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