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李汉祥 肖丽华
8月3日,刚出钟祥的高速路口,一张硕大的“振兴大柴湖”广告牌映入眼帘,不远处工地里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路边的“花果蔬基地”里,村民采摘着紫红的葡萄。
“大柴湖,臭水窝,移民上访多。”大柴湖在记者印象中,就是一个穷窝子、信访镇。
可四新村的老移民赵平杰却说:“现在不仅自来水送到厨房,还经常有干部来问寒问暖,心里舒服!”
从“上访”到“点赞”,钟祥到底用了什么“神器”?
随行的钟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付鹏,看出了记者的疑惑,说:“一张笑脸、‘三办’服务、‘十问’立规、‘四亮’行动就是‘神器’。”
一个微笑,让亲民作风永驻
“我的事终于办好了,多亏了段书记,谢谢呐!”钟祥市郢中街道新堤社区居民袁新华高兴地拿着自己办好的养老保险证。
今年3月,社区党总支书记段家兴走访老上访户袁新华家。袁新华一看到段家兴,火气腾地一下就上来了:“段书记,你跟我说说,凭什么别个下岗职工养老保险一下子就办成了,我总是办不成?”
“你反映的问题弄清楚后会尽快给你答复的,请你放心。”段家兴耐心地做着工作。
“话说在前头,如果这个事情不办好,我的生活无着落,上访谁也挡不住。”一个多小时的座谈中,袁新华将怨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段家兴始终和颜悦色。
在查清事情原委后,段家兴带着袁新华和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一连三天找单位、跑部门、补手续,终于办妥了养老保险。
这是钟祥市村(社区)干部“微笑服务”的一个缩影。今年来,钟祥市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干部对待群众不闻不问、不理不睬、作风粗暴、相互推诿等突出问题,提出“群众办事,微笑迎进门;问情帮扶,微笑敲家门;调处纠纷,微笑解心门”的要求,明确规定:居民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事,工作人员必须先打招呼、首问负责;干部走访居民家庭,必须一周一次、一户不漏;在对待、服务群众上,不准摆架子、打官腔,不准多问几遍就不耐烦、发脾气,不准故意糊弄、敷衍了事,不准收受或索要礼品、礼金;在处理矛盾纠纷时,不准以权压人,不准倚仗宗族房头势力、地霸恶势力欺人,不准以血缘、亲缘或利益圈子度量人。
如今,“微笑服务”已走进全市495个村、52个社区。 一个微笑的眼神,一句温软的问候,经常在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之间传递,居民总是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办”服务,让居民常享便利
“办审批手续,不再担心跑冤枉路了!”钟祥市张集镇沙河村村民沈永东拿着一叠子刚办回来的涉林证件深有感触地说。
沈永东有5亩山林,多已成材,山林需要更新间伐、树苗补种等,每次都要到市林业局办理林业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木材加工许可证、使用林地审核等手续。
由于手续多、路程远、又不懂办事程序,每次都要到城区来来回回跑好几趟,耽误时间不说,还要多花50多元的车费。
得知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开始代办这些手续后,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服务大厅找工作人员,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第二天下午,工作人员就将所有的证件交给了他。
“不换思想就换人。”钟祥市委强力推行审批权限下放,目前,全市下放审批权限89项。对于能够在村里现场办结的10个事项,实行直接办,不让群众在外奔波;对于不能在现场办结的47个事项,实行代理办,由工作人员全权负责,不让群众劳顿奔波;对于行政审批或许可权受限,村(社区)不能办理,仍需由群众本人到相关部门办理的35个事项,实行协助办,工作人员负责做好宣传引导、流程告知、表格填报等工作,不让群众盲目奔波。
今年以来,钟祥市委整合各项项目资金900万元,新建、改扩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108个,共为群众办理事项13545件,其中,直接办理3856项,代理办理 6825项,协助办理2864项。
“‘三办’让人省时、省事、省心多了。”沈永东向代办村干部伸出了大拇指。
“十问”立规,让服务效能倍增
“哪怕今天周末,村里的干部照样在‘上班’,不信你们去文集瞧瞧。”付鹏信心满满地说,“和机关事业单位一样,村官也要按时上下班。”
走进了文集镇横堤村,村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窗明几净,村调解室里,村支部书记李科正在为群众调解一起宅基地的纠纷。
“以前,村干部自种自家田,找干部办事就到田里去喊。”横堤村村民李积斌说:“现在不一样了,村干部必须在村部坐班值班,办事就方便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记者翻开了横堤村村务日志,上面每天都记得满满的:7月23日(星期六),调解二组高大江抽水纠纷;7月24日(星期日),三组高金花儿子考上大学开贫困证明来盖章……
村民赵有富说,现在村里的变化可不只是这些,村里环境卫生搞好了,组织活动也经常了……
站在一旁的一个老党员插话道:“现在村里每月至少搞一次组织生活会。搞一次组织生活,党员的心就拧紧一步。”
“‘十问’问出了压力、激发了动力。”李科补充说,“每天上班看一看“十问”,一天的工作心里就有数了。”
市委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在全市453个村(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都制作了基层组织建设“十问”的提示牌,还为每一个村干部制作了“十问”温馨提示卡片,市委组织部还会经常电话抽查,基层党员干部对基层组织建设“十问”乱熟于胸。
“一问环境卫生常打扫,二问值班制度常坚持,三问工作作风常自省,四问组织活动常开展,五问集体增收常抓紧,六问村务居务常公开,七问教育培训常举办,八问档案资料常整理 ,九问文体活动常组织,十问‘第一书记’常驻点。”李科倒背如流。
“‘十问’仿如一面镜子,时时刻刻照着基层每一名党员干部,时刻提醒着我们工作做没做,是否做到位。”钟祥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波说。
“四亮”行动,让群众满意度提升
“五星党员的牌子挂在党员门口,让我们一看就知道哪些党员是好党员,有事找他准没错。”文集镇大庙集村民向元祥说。
高考成绩出来了,向元祥的女儿考上武汉大学,喜悦之余,可6000多元的学费让这家人犯愁了。他东拼西凑了5000元,还有1000多元实在没有着落。
抱着试试的心理,向云祥找到了村里的五星党员王有才。“他真不愧是一个好党员,把自己家的一头猪卖了,凑足1800元,送到我手里。”
钟祥市委实施“班子亮目标、干部亮承诺、党员亮身份、集体亮家底”四亮行动,让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和评判。
村、社区党组织每半年召开一次党员群众代表大会,通报情况,接受质询,听取建议。年底实行干部述职、党群评议、组织评定,奖惩挂钩,对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党员干部取消评先表模资格。
在全市4万多名党员中开展“五星党员”评定活动,对表现特别突出 的“五星”党员全市表彰,并纳入后备干部培养。对“二星”及以下党员进行谈话,帮助其对照检查、剖析问题,转化升级。
“四亮”成为党员干部自律、率先垂范、“双带”发展的“紧箍咒”,让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大为增强。
“群众获得感增多了,对我们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满意度自然会提升。”钟祥市委书记马朝晖说,“在今年上半年群众对全市基层党员干部的测评中,群众满意度达到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