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瓦加
在孙中山“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立志学习飞行
1904年,唐铎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他从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毕业,曾与任弼时是小学同班同学。1919年,唐铎参加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初到北京的他还得到了杨开慧的父亲杨昌济的支持与帮助。在五四运动期间,他被安排住在了杨昌济的寓所里。1920年,他随蔡和森、李富春、蔡畅、陈毅、李立三等人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10月,他因参加周恩来、蔡和森所领导的“占领里昂中法大学”的革命学生运动,与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学生代表一起以“过激分子”的罪名被法国反动军警关押、遣送回国。当时,中国留法学生被遣送回国事件,在全国引起了很大震动,孙中山先生还为这一事件特别电告押送留法勤工俭学学生代表回国的“宝勒加”号邮轮途经港口的国民党支部予以援助。当“宝勒加”号邮轮途经新加坡、香港等地时,当地爱国华侨纷纷上船送衣物、赠款,以示慰问。1921年11月23日,法国邮轮“宝勒加”号到达上海,唐铎等学生代表受到了全市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和慰问。陈毅起草了《被迫回国留法勤工俭学生一百零四人通启》在《民国日报》上发表,呼吁国内外同胞为之“伸冤”。上海市各大报纸纷纷发表文章,强烈抗议、控诉和声讨法国帝国主义对中国留法学生实行迫害的行径。上海社会各界对从法国归来的学生代表们竭尽全力给予同情与救济。上海的复旦大学、中国公学等大学都敞开大门,允许学生代表免费入学。唐铎就这样进入了中国公学学习。在中国公学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唐铎因自己的英语基础薄弱,而学校授课大部分使用英语,很难听懂全部课程,所以只好放弃在中国公学的学习机会,而去寻找其他的出路。
后来,唐铎听闻湖南省省长谭延闿那个时候住在上海,作为湖南籍的他就决定和几名湖南同学一起去找同乡谭延闿借款帮忙。经过一番请求,谭延闿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同意资助他们在上海求学。这样唐铎就进入了由中法两国政府合作创办的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学校。这所学校是一所培养中国工业技术人才的学校。唐铎在该校只学了一年。1922年,谭延闿随孙中山南下去了广州。谭延闿离开上海后,唐铎的学膳费用断绝,他也不得不离开上海去了广州。到了广州后,他又去拜见了谭延闿。当时谭延闿被任命为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的内政部长。谭延闿建议唐铎去湘军从军,并允诺让他当湘军军官,但被唐铎婉言谢绝。当时在孙中山提出的“航空救国”思想影响下,他已立志要学习飞行,向往投身于刚起步的中国航空事业。谭延闿了解到他的志愿后,决定不勉强他到湘军从军,将唐铎推荐给孙中山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杨仙逸。杨仙逸是一名旅美华侨,为响应孙中山先生的号召,他回国投奔到了孙中山手下。他是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先驱,曾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国革命空军之父”。早在1919年,杨仙逸就在福建漳州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空军飞行队并担任总指挥。1923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孙中山先生任命杨仙逸为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同时兼任新创办的广东飞机制造厂厂长。
唐铎带着谭延闿的信,很快来到设在广州东郊大沙头的大元帅府航空局拜会了杨仙逸。杨仙逸看完谭延闿的信,并听取了唐铎阐述的志愿后,高兴地鼓励他说:“你从上海奔来广州,投到孙中山先生的旗帜之下,是个有志气的青年。我非常欢迎你来学习航空技术。”他还对唐铎说:“现时,在航空局属下,只有一个飞机制造厂。要想学习飞行,可到这个厂里先当实习生。不久,将要开办一所飞机学校,那时,你再去学习飞行。”得到杨仙逸的允诺,唐铎万分激动地说:“我志在飞行,从当学徒开始也干!”1923年,经杨仙逸安排,唐铎到航空局属下的广东飞机制造厂当上了一名实习生。
位于广东大沙头的广东飞机制造厂虽然厂房、机器设备都十分简陋,缺乏制造飞机的专业人才,但它是中国早期飞机制造业的一个雏形。飞机制造厂从建厂就一直受到孙中山先生的关注,孙中山先生多次携夫人宋庆龄亲临飞机制造厂视察,鼓励工人们努力工作。在孙中山先生的鼓励下,杨仙逸信心十足地领导指挥飞机生产的工作。杨仙逸除飞行技术高超外,对于航空工程学、机械学等学科还有一定的研究。他聘请了两名美国航空工程师到飞机制造厂和中国工程师卢维溥等人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全厂工人三个月的努力,在参照了“詹尼式”飞机的基础上制造了中国第一架双翼双座军用飞机。这架飞机可挂4枚炸弹,后座舱可装备机枪。这架飞机可用于教练、侦察、作战等军事用途。
1923年夏,在广东飞机制造厂工作的唐铎参加了在大沙头机场举行的该厂制造的第一架飞机的试飞仪式。那天天公作美,天空十分晴朗,很适宜飞行。孙中山先生及夫人宋庆龄前往观看。有前后两个座舱并准备试飞的飞机停放在跑道上。飞行经验丰富的黄光锐担任此次试飞的飞行员,还有另一个座舱是空位,可供一位来宾乘坐。当时,孙中山先生面向人群大声问道:“在场的诸君,谁愿登机试飞?”全场肃静,无人应答。孙中山先生环视众人一圈后,突然,站在他身旁的宋庆龄女士出人意料地向前走了几步,面对着孙中山,沉静而又坚定地说:“我愿意。我很荣幸能成为第一个参加飞机试飞的中国妇女。”孙中山先生微笑着点了点头,表示同意。飞行员黄光锐走上前去,给宋庆龄戴上飞行帽和眼镜。宋庆龄坐进后座舱后,由黄光锐驾驶的飞机腾空而起,直插蓝天。在广州市上空飞行了两圈后,飞机安全降落在大沙头机场上。由广东飞机制造厂制造的第一架国产军用飞机就这样宣告试飞成功了。
后来,这架飞机就以宋庆龄青年时代的英文名字“乐士文”(“乐士文”是宋庆龄在美求学期间的英文名Rosamond的中文译音)命了名。唐铎见证了那次不寻常的试飞。那次试飞见习,给了唐铎以极大的鼓舞,更坚定了他立志学习飞行的决心。试飞仪式后,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还在这架飞机前拍照留念。为了表彰大元帅府航空局局长、飞机制造厂厂长杨仙逸的卓越功绩,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了“志在冲天”的横幅赠送给杨仙逸,现在这条横幅收藏在广东博物馆中。“乐士文”飞机后来参加了讨伐惠州陈炯明叛军的战斗,为巩固大革命成果立过汗马功劳。现在人们在北京的中国航空博物馆里还能看到“乐士文”飞机的复制品。endprint
1924年9月,在国共合作形势的推动下,为培养中国革命空军骨干力量,孙中山大元帅府在广州东山大沙头创建了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后被称为广东航空学校)。军事飞机学校第一期共招收了10名学员。其中有来自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的毕业生刘云等7人,其他3人是从孙中山大元帅府属下的广东飞机制造厂选上的实习生,唐铎就是其中的一员。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唐铎在这所航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学习飞行,驾机翱翔蓝天。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成立之初,设备简陋,经费也不很充裕,只有4架木制“寇蒂斯霍克”飞机供学校的学员学习驾驶之用,而且这些飞机还多次被派出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叛军等战役。广东军事飞机学校首任校长是由苏联顾问李糜将军担任。同时学校还聘请了2名德国教练。学校开设了气候学、机械学、空中战术、军事学等课程。在飞机学校的学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又有国民党员,但在国共合作的大好形势下,他们牢记飞机学校的校训“完成先总理航空救国之主张”,要“本大无畏之旨,实行牺牲救国,以保中华领空权”,团结、相互配合,驾机参战,奋战长空,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
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是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建立起来的新型军事航空学校,与之前存在的各地航空学校或训练所有着本质的区别,这就是广东军事飞机学校设有共产党的党代表。刘云就是当时军事飞机学校的党代表,他是中国航空史上从事航空事业最早的共产党员。唐铎在这所飞机学校中有幸认识了刘云,并与刘云结下了深厚友谊。刘云与唐铎都是湖南人,他比唐铎年长几岁。和唐铎一样,刘云也有留法勤工俭学的经历,并且也是因参加反对法国当局迫害中国学生的斗争而被法国军警遣送回国的。这些相同的经历,使他们的关系更加密切。唐铎在刘云的帮助下,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在东征战役中,他们与其他学员一起多次参加实战,经常驾机到陈炯明老巢东江惠州上空散发传单,进行军事侦察、投弹轰炸。在战斗中,唐铎和刘云的友谊进一步巩固。后来,刘云成为了唐铎的入党介绍人。
飞越莫斯科红场的唯一中国人
1925年8月唐铎从广东军事飞机学校毕业后,又与刘云、王叔铭、朴太厦、王翱、冯荀等6人被选派去苏联留学。当时赴苏联留学带队的是苏联顾问兼广东军事飞机学校首任校长李糜。到达苏联后,刘云、唐铎等人被安排到位于莫斯科以南的沃罗涅日州的鲍里索格列布斯克镇的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学习。在这里唐铎学习了物理、数学、航空理论、材料力学等课程,还学习掌握了驾驶乌-1空中军用教练机、苏军P-1战斗机等早期的飞机驾驶技能和一些空中战斗战术。从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毕业时,他被授予“红色军事飞行员”的光荣称号。
1926年2月,经刘云和宗孚、陈定远的介绍,唐铎在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共旅欧支部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唐铎与刘云、王叔铭、郭允恭、宗孚、陈定远等6名党员还组成了一个党小组,刘云任党小组组长。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政府电告苏联政府,要求当时在苏联留学的中国人员一律限期回国,并到南京报到。那时唐铎已是中共党员,他拒绝回国为蒋介石政府服务,决定留在苏联继续学习,以待时机再回国服务。和唐铎一起从广东军事飞机学校被派到苏联留学的刘云也作出了留在苏联继续学习的决定。1930年6月,刘云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与刘伯承、左权等中共党员一起从苏联回到国内。回国后,刘云出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长江局红军总参谋长。同年9月2日,因叛徒出卖,在与有关人员秘密接头时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蒋介石闻知刘云被捕后,连夜乘机飞往武汉亲自劝降刘云,但遭到刘云严词拒绝。9月6日,刘云英勇就义。当时决定留在苏联的还有唐铎的同学王叔铭,王叔铭与刘云一样也是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入广东军事飞机学校学习飞行的。他1931年回国后投靠了蒋介石,1946年王叔铭任国民党空军副总司令兼空军参谋长。1949年追随蒋介石去了台湾,1952年出任台湾“空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王叔铭虽然积极反共,但在抗战时期曾任“中美混合航空联队(即飞虎队)”参谋长,参加了多次对日空战,立有战功。1998年,王叔铭在台湾病逝。
1927年当唐铎作出继续留在苏联学习航空的决定时,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苏联停留20多年。唐铎在苏联留学期间,先后就读了苏联空军第二飞行学校、苏联空军空中战斗学校、苏联空军第三飞行学校、苏联空军空中侦察学校、莫斯科空军通信学校、莫斯科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其中,莫斯科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是苏联空军最高学府。从这所学院走出来的不仅有雅克、图波列夫、伊尔、米格等著名飞机系列的大设计师,还有人类第一个航天员加加林、世界第一名女宇航员捷列什科娃、人类第一位在太空行走的宇航员列昂诺夫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常乾坤中将、中央军委航空局首任政委王弼、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和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孙敬良等。唐铎始终为能在这所学府深造而骄傲。据相关资料统计,唐铎是解放军将帅赴苏联留学人员中就读苏联院校最多的人。从苏联空军院校毕业后,唐铎被分配到苏联空军部队服务。
1933年11月7日,在苏联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6周年之际,在苏联空军空六旅服务的上尉飞行员唐铎,作为莫斯科红场节日阅兵式的空军受检阅部队的长机飞行员,驾驶P-5战斗机率100多架战机飞越了莫斯科红场,接受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斯大林、莫洛托夫、加里宁等以及来访的各国元首和各国代表团的检阅,在历史上他成为了飞越莫斯科红场的唯一中国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唐铎以苏联空军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一空军集团军第七十四团副团长的军职奔赴前线,分别驾驶被德军称为“黑死神”的苏军伊尔-2强击机和二战时期苏联最著名的轻型轰炸机佩-2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解放东普鲁士战役、攻占柯尼斯堡战役,指挥苏军战机作战,屡建战功,多次受到上级的嘉奖。在苏联部队服务的28年中,唐铎先后荣获了包括苏联国家最高荣誉勋章———列宁勋章在内的4枚勋章和“攻占柯尼斯堡”等3枚奖章。苏联政府给予他这些荣誉,以表彰他对苏德战争和对苏联空军建设所作出的突出贡献。endprint
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忠诚之心矢志不渝
1953年,经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多次与苏方交涉,唐铎回国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回国后,唐铎参加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创建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系主任长达11年之久。在此期间,他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高水平的、能保证飞机设计研究进行定量测试分析的实验室,填补了中国航空工程在实验中低、亚声速风洞和超声速风洞,飞机起落架强度疲劳冲击等方面的空白。他还创建了飞机发动机、航空军械设计、航空仪表、航空无线电、飞机场建筑、航空气象6个专业。唐铎高瞻远瞩,在他的倡议下,经时任解放军代总参谋长陈赓和空军党委批准,1956年哈军工开始为空军轮训团、师、军的机务主任和各级工程部门的技术骨干。1957年,唐铎受命负责并领导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导弹、原子弹专业的创建工作。
1964年,唐铎被调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转业到地方工作。他被迫脱下军装,离开部队,转业到辽宁省,任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文革”时期,他遭受林彪、“四人帮”、康生之流迫害,以“莫须有”的“苏修特务”罪名被捕入狱,并被关押长达六年半之久。在监狱里,他度过了70岁生日。虽然唐铎已年逾古稀,被迫离开了自己从青年时代开始所一直从事和热爱的航空事业,并被投入牢中,但他丝毫没有动摇对中国航空事业的忠诚之心。就是在监狱中,他仍然惦念、关心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在监狱中,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战斗机设计和发展长远规划的几点意见和建议》。1974年唐铎被释放出狱,1978年被平反、恢复名誉、恢复工作。1978年,他将在狱中写成的这份《意见和建议》转交给了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邓小平。邓小平阅后,立即作出了重要批示,并转给了负责国防建设工作的聂荣臻。
事后不久,时任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主任的洪学智还特地约唐铎到北京面谈,以听取这位在中国最早从事航空事业的、又受过国外高等航空教育的、还有过二战空中实战经验的唐铎的意见和建议。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叶正大从北京也给在辽宁大学工作的唐铎打来电话,以听取这位航空老前辈对中国航空国防建设的一些建议。这就是中国最早从事航空事业的共产党人唐铎晚年为中国航空事业作出的最后贡献,历史将永载唐铎的不朽功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