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婷
摘 要:围绕两条主线,从融资环境、技术进步、规模经济、风险分散、比较优势等不同角度对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关系的文献进行阐述,总结当前研究成果及有待深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金融发展;出口贸易;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04002
Goldsmith(1969)最早提出金融发展概念,并揭示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Mckinnon(1973)和Shaw(1973)分别提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后来大多学者基本都是沿着这一思路对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的关系进行分析论证。
1 理论研究
1.1 基于融资环境角度
Kletzer and Bandhan(1987)最早系统地研究金融发展与进出口商品结构关系。他们把金融因素引入到H-O-S模型,假定两国具有完全相同的技术、资源和消费偏好,无规模经济,且某一商品在生产中需金融部门提供资金。若没有国际信贷,国内融资约束较少的国家会致力于高新技术等资本依赖程度较高行业的生产及出口;而融资约束较多的国家会致力于低附加值等融资依赖程度较低行业的生产。Tadesse(2002)认为在金融不发达的国家,金融中介有利于出口企业外部融资;在金融较发达国家,市场有利于出口企业外部融资。Rajah and Zingales(2003)阐明以银行中介主导的国家,企业可以通过固定资产抵押获得银行融资;以市场为主导的国家,具有无形资产企业更容易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Kiminori Matsuyama(2004)认为金融发展水平对两国的出口结构具有重要影响。假定国内信贷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金融发展使收益较低国家的资本流向收益较高国家,有利于收益较高国家的资本依赖型企业形成比较优势和出口。Manova(2006)认为提高金融发展水平有利于外部融资依赖高的产业获得融资。无论金融发展水平如何,增强对外部金融的利用都能够有效改善贸易结构。
1.2 基于技术进步角度
从金融视角,技术创新实质是筹集与运用资本,最终使资本增值的过程。Rajan and Zingelas(1998)认为外部融资依赖强的产业在生产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来更新技术和设备,而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有助于减少其融资成本,促进该行业的生产和出口。Carlin and Mayer(1999)证实了金融发展为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平台,影响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能有效聚集社会闲置资金,从资金上为一国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同时,由于金融机构能帮助技术密集型企业推广科研成果,推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一国金融对技术进步的支持越多,该国从技术外溢中获得的收益越高,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越有能力改善贸易结构。
1.3 基于规模经济角度
规模经济使得在生产要素禀赋、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相同的贸易双方仍能形成贸易互利。相对来说,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具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质量的提高,形成出口比较优势。Basu and Fernald(1997)和Antweiler and Trefler(2000)通过经验分析认为制成品产业资本投入呈规模报酬递增趋势,金融发展水平的高低影响了制成品产业获取资本投入的能力及产品的比较优势。Beck最早基于规模经济角度探索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Beck(2002)通过对65个国家30年的制造业出口数据进行研究发现,金融发展水平高的国家的净出口额和制造业出口都较高。Beck(2003)通过单方程多元线性回归对56个国家30多个出口行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若一国有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该国出口总额中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额占比明显较高。Becker and Greenberg(2003)发现在生产初期,具有规模经济的出口企业需要更多的研发资金和营销费用,使得企业对外部融资的依赖程度更高。而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出口企业获得融资,其出口效益越高。
1.4 基于风险分散功能角度
Baldwin(1989)构建了金融市场比较优势来源模型,从金融市场风险分散功能的角度分析。他指出在金融制度及其运行机制比较健全的发达国家,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风险溢价和边际成本相对更低,更愿意生产和出口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在金融水平较低的国家,低风险产品如劳动密集型产品对资本的依赖较少,该国在此类产品的生产上形成比较优势并出口这类产品。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整个生产到出口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信用风险、汇率和利率风险、政治风险等。金融市场能够帮助企业对风险进行管理和分散,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生产和出口保驾护航。
1.5 基于比较优势角度
Ju and Wei(2005)在H-O-S模型中加入金融合约模型,建立贸易的一般均衡理论。当一国金融体系发展落后,资本所有者无法根据市场均衡利率为企业提供资金,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此时金融发展水平决定国内产业结构。当金融发展不平衡的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一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Ju and Wei(2008)在此之上建立了一般均衡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无论金融发展处于何种水平,均能够促进比较优势的形成。Hur、Raj and Riyanto(2006)将金融发展、生产者技术、投资者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其他因素结合在一起分析一国的比较优势。
2 实证研究
随着内生比较优势理论与金融发展理论的不断深化,学者逐渐开始将研究视角从宏观角度转向微观角度。Rajan 和 Zingelas(1998)利用美国上市企业的数据,计算出各行业的外部融资依赖系数,证明了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对该国行业尤其是外部融资依赖性较强的行业的生产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Svaleryd and Vlachos(2005)对OECD国家的27个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在金融发展程度更高的国家,在出口上更有比较优势的是那些外部金融依存度高的產业。Hur and Riyanto(2006)对42个国家的27个行业进行数据分析,指出行业和特征不同,金融发展对贸易结构的优化产生不同的作用。Becker and Greenberg(2007)构建了四种企业进出口阻碍成本指标,通过计算发现若两国间的金融发展水平具有差异,他们的出口产品数量和结构也具有明显的差异。Manova(2008)通过分析91个国家1980—1997年间的数据,发现证券市场越开放,外部融资依赖产业的出口增长越快。
国内的学者主要采用中国省级和产业层面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胡岩(2003)研究认为金融市场的改革与发展将导致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的比较优势逐步发生转移。陈建国、杨涛(2005)通过中国22个行业1992—1999年间的数据分析发现,技术、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额占GDP的比重随着中国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阳佳余(2007)用1990以后十多年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论证了金融效率指标能更好地解释中国区域贸易结构的变化特征。史龙祥、马宇(2008)对中国27个制造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认为金融发展对不同制造业的出口结构优化作用存在较大的差别。包群、阳佳余(2008)的实证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显著影响到工业制成品的比较优势。朱彤、曹珂(2009)的研究表明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效应显著影响到出口结构,然而金融市场的运营效率对出口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林玲等(2009)运用GMM方法对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企业出口效益进行实证研究后发现,中国金融较低的市场化程度和国有银行寡头垄断的金融市场结构对中国企业出口效益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姚耀军(2010)利用升级面板数据得出中国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效率对中国总体对外贸易总量以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依存度都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 简评
总结现有文献研究金融发展与贸易结构关系的路径:从宏观角度来看,金融发展通过资本配置、规模经济、风险分散等功能,促进经济体进行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形成比较优势,促进一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从微观角度来看,不同行业对外部融资依赖程度不同,受金融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不同国家的内部经济水平存在差异,大多较成熟的针对发达国家的研究结论对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体的指导作用值得商榷,特別是金融发展决定出口结构变动的内在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包群,张雅楠.金融发展、比较优势与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J].国际金融研究,2010,(11).
[2]冯路,景俊敏.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作用机理[J].知识经济,2008,(8).
[3]Kletzer K, Bardhan P.Credit Markets and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7,(27):5770.
[4]Thorsten Beck.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57):107131.
[5]Turan Katircioglu, Salih. Financial Development,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J].The Case of SubSaharan Africa,2012,(112):11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