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
我有轻度的飞行恐惧症——幸好只是极轻微的,还不至于干扰到非飞不可的长途旅行。
然而检视这项无中生有的毛病,似乎是随年龄渐增的,但愿将来不会愈演愈烈到扫人旅兴的
程度。
据我所知,很多人的飞行恐惧症,是在旅行经验丰富了之后才患上的。这些高来高去的飞行老手,有一天发现坐在跟自家客厅一样熟悉的机舱里,竟然心跳急促,呼吸困难,直冒
冷汗,脑中放电影般上演的全是空难惨剧,机身略有颠簸就恨不得背上降落伞……真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我的一位女友就是在35岁那年发现这个症状的,偏又讳疾忌医,只得找遍借口不出差、不探亲、不度假,像是患上了自闭症。
据说在美国每十人中就有一名飞行恐惧症患者。有一次我上网找艾瑞卡· 钟(Erica Jong)的成名作《恐惧飞行》,没想到要找的小说还没露面,却已冒出十几种治疗飞行恐惧症的机构、课程和五花八门的书刊碟带,可见同病共苦的人何其之多。
中文里称旅中客舍为“逆旅”,逆者迎也,不过旅中逆境本就多,“逆旅”似乎可照字面曲解,而送行总是祝人一路“顺风”,正好一逆一顺,相互抵消。现代人动辄长途旅行,路走多了更不可能不逢逆境,心理上的负担就更多了。而今难得出门的我的老母亲就常说:“江湖走老了,胆子走小了。”年轻时搞不清旅行和探险的差别,总是兴高釆烈糊里糊涂出家门,哪会担心天上地下的事。中年以后顾虑渐多,既怕飞在天上也怕困在地上:飞不成而受困机场亦是苦事一桩,尤其是陷身在两段长程飞行之间、一个语文不通的蛮荒异域。
前些时看到一则新闻,有个伊朗人因为签证问题变成国际人球,在巴黎戴高乐机场困居了11年——11年哪 ! 记者问他每天做些什么事打发时间,他说读读杂志、写写日记、打量过往旅客、冲个淋浴……听起来跟我们这些无聊痴候误点班机的旅客也差不多——倘若我们够幸运,碰上有淋浴设施的机场,或者有办法混进贵宾休息室的话。
假如逆旅中不幸注定要困坐机场的话,我的首选是阿姆斯特丹的Schiphol:那里友善、方便、应有尽有,包括淋浴和娱乐设施,甚至赌徒们还有地方显身手。我也喜欢札幌千岁空港,像个热闹的大市场,林林总总各色商品店家,以及从气氛高雅到大众化俱全的和洋料理屋、吃茶店、拉面馆,加上取之不尽的样品试吃,总会让我乐不思登机。
旧金山国际机场最“可观”:免税商店门外有个回字形的大艺廊,定时变换展览品,与免税商店的千面一律正好形成对比;联合航空站沿着长长的甬道两侧,总有主题性的艺术品展览,都是美术馆水平的。我喜欢伦敦Heathrow机场的书店、大阪关西空港的理发屋。真不能理解有些国际机场,除了贩卖名牌烟酒、领带、化妆品之外就乏善可陈,好像身心交疲的旅人需要的只是那些东西 !
旅行还有一桩可怕逆境,就是丢失行李。美国的航空公司平均一年遗失25万件行李,这么多箱笼包裹究竟到哪儿去了?有个笑话说:它们在天上变成一条巨大的环带,像土星的光环一样,绕着地球团团转。这个谜团最近才看到解答:有价值而无人认领的航空失物,多数被送到阿拉巴马州的一个转售中心去。这地方叫UBC——可不是加拿大温哥华的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而是Unclaimed Baggage Center(无人认领的行李中心)的简称;据说收藏无奇不有,好奇心大的人,不妨上他们的网站www.unclaimedbaggage.com瞄瞄。运气好的话,说不定可以重逢你去年遗失在洛杉矶与纽约之间的那台手提电脑呢。
从别人的错误和逆境中,我学会了掌握如非绝对必要,断不托运行李的原则。其实更彻底的认识应该是——根本就不要携带舍不得丢的东西去旅行。当然,你也可以想得很豁达:人生就是一趟长途旅行,免不了一路拾,一路舍。
(选自台湾联合文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寻找红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