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国企文化建设

2015-09-16 23:50宋旭峰
企业文明 2015年8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体系国家

宋旭峰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法律法规安排。推进中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必须认真研究中国的现实国情,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众所周知,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不仅对于加强和巩固公有制经济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深远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格局下,企业之间的竞争越发激烈,而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法宝。基于此,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框架下研究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既要符合本国的实际国情,又要适应本国的文化传统;既要有很强的公共管理学术研究价值,又要有强烈的现代政治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国有企业及其文化特色

中国国有企业的发展现状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先进文化,是推进我国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两个重要方面,而国有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国有企业按照资产属性分为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经营性资产按照管理权限又分为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独立核算的国有法人企业15.5万户。中央企业5.2万户,其中,中央部门企业9 988户,国资委监管企业3.8万户,财政部监管企业3 614户;地方国有企业10.4万户,其中,省级4.2万户,地市级1.6万户,县级及以下4.5万户。2013年,全国国有企业职工人数3 698.4万,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营业总收入47.1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净利润1.9万亿元。这些数量庞大的国有经济组织不仅构成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而且发挥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排头兵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更能深远影响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中国国有企业的文化特色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企业的利益博弈和市场竞争早已突破了国界和体制的束缚,早已从技术质量的竞争拓展到企业文化的竞争。全球企业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早已形成共识,甚至有理论认为“三流的企业靠人才、二流的企业靠管理、一流的企业靠文化”,虽然难免有失偏颇,但也充分折射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发展壮大的深远影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决定了中国的国有企业必然具备超越市场规律和利益博弈的文化品格,这种文化品格浸润着厚重的文化传统和卓越的人文精神,深深融会于中国的公共文化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例如,在中国,“奉献”不仅是一种国家层面的精神力量,也是国有企业的文化主旋律,这种国家力量和企业旋律遥相呼应、相得益彰,演绎着无数的绚丽华章。

多年来,以“奉献”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孕育了众多优秀的国有企业文化。比如,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共同担纲的青藏铁路工程建设中,十多万国有企业建设大军在“生命禁区”攻坚克难,拼搏奉献,攻克了“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三大难题,谱写了人类铁路建设史上的辉煌诗篇,也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再比如,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代表的中国航天人胸怀大志,刻苦钻研,取得了载人天地往返、航天员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诸多伟大成就,培育和弘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人物及其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

现代公共文化格局中的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

国家公共文化体系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总体上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以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层面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进行战略部署,既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公有经济主体地位,也是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经济基础。

《决定》还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公共性

可见,作为公有制经济的中流砥柱,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又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与先进文化,具有公共性。

国有企业承载着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也必须深刻体现这三大责任。政治责任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超越经济组织本身,将国家精神的核心思想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土壤中。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铁人王进喜精神”,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的文化理念,更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财富。经济责任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引领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在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同时,充分体现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和文化优势。社会责任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突破机构边界的樊篱,要把企业的组织文化提升到社会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放大企业文化建设的辐射效应,以开放的格局为公共文化的建设与服务提供积极支撑。例如,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危机时刻和危难关头,以中央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国有企业勇挑重担参与抢险救灾,全力以赴履行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国有企业的大勇和大爱。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品牌塑造与形象树立,也不仅仅是选树典型与弘扬先进,而且还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几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大力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国家精神,弘扬社会正气,积极传递正能量;二是强化国有企业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始终把国企的排头兵作用放大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经济支撑;三是以优秀的企业文化为国有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和又好又快发展,充分巩固国家的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基本经济制度,保证国家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动摇;四是推动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释放更多的企业红利,充实国家公共财政,服务于民生需求,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进而彰显国家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概而言之,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看似无形胜似有形,看似囿于企业组织自身,却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国计民生,进而影响着国家综合实力提升和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也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

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

国企文化建设对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命题下,在弘扬中国先进文化的时代感召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中国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不能也无法与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割裂开来。相反,应该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为国有企业的文化成长开疆拓土,为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对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下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以国资监管与国企改革为切入点,围绕国资监管机构由“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引导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三个核心要素,深入扎实开展好文化建设工作。

(二)将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纳入国家层面的文化战略,调整补充国家文化主管部门的职能,在国家文化部设置独立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司局,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归口管理与业务指导。

(三)立足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的需要,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角度出发,支持和鼓励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面向市场、面向国家、面向社会,打造内涵丰富、格局开放、立足企业、服务公众的现代国有企业文化。

(作者系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纪监审工作部部长助理,现挂职担任河南省新县县委常委、副县长)

(责任编辑:罗志荣)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体系国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