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抗戰歷史推動公民教育

2015-09-16 19:59
澳门月刊 2015年9期
关键词:祖國歷史社會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與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澳門在抗戰中曾經有著獨特的作用,我們認為,小城可藉紀念抗戰活動,加深居民特別是年青人瞭解有關歷史,達到公民教育及國情教育的目的。

抗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宣佈澳門在中日戰爭中保持“中立”,澳門成為戰亂中一座相對安穩的孤島。特別是隨著太平洋戰爭的爆發,香港的淪陷,澳門“中立”地位顯得更加突出。在此特殊環境下求存發展,澳門有著不一般的歷史經歷。澳門的抗戰是中華民族抗日戰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特殊的“中立”地位使澳門成為“革命者的走廊”和“難民疏散區”,成為抗日組織獲取物質的主要來源地,成為積極支援珠江縱隊抗戰的“後勤保障部”,顯盡獨特作用。不做置身於祖國災難與抗爭之外的世外桃源,而是始終跟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在祖國南陲邊土盡自己最大努力與一切可能維護祖國尊嚴,為她流血犧牲,為她奉獻人力財力、為她庇護陷入絕境的子民同胞。而今我們紀念這段歷史,就是為了銘記澳門抗戰事蹟,也為澳門公民教育提供了難得的素材。

回歸後的本澳公民教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與社會變遷有著直接關係。回歸初期本澳公民教育強調個人與祖國關係的建立。其後,博彩業迅猛發展所引發的社會問題,使得品德教育遂成為熱門議題,同時注重人文傳統與人才建設。提出善良、多元、接納、共融這一優秀的人文傳統,也是社會魅力的精華所在,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話語。近年來,在政府的資助和鼓勵下,學校和民間團體踴躍參與“愛國之旅”,積極投入各式各樣的“愛國教育”,尤以參觀國內的抗日基地、國情教育的活動最多,今年暑期更是達到高潮。

卻也必須看到,有團體受香港反國教等社會運動影響,認為本澳無必要推行國民教育。本澳社會也有相當部分市民對澳門前途及社會問題,反應冷淡,他們只為生活操勞,希望賺多些錢,其他事務不想知道。或許是有些人的教育水平比較低沒法知道;又或是有些人存有殘餘的封建思想漏弊及公民意識薄弱的關係,以致對社會事務的好與壞及社會轉變都很少發表意見,這是值得憂慮的。教青局對此曾重申,“愛國愛澳”是澳門的核心價值,加強包括國情教育在內的品德與公民教育,有助青少年健康成長。

事實上,公民教育的內容很廣泛,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兩點:一是對社會有歸屬感,因為有了歸屬感才有興趣付出時間及精神去為社會服務。二是訓練自己的分析能力,這分析能力必須是客觀、公正及邏輯的,對每件事都習慣一分為二來看,然後作出判斷。如果能夠做到這兩點,基本上就已達到公民教育的目的了。然而政府在推動及鼓勵籌辦公民教育課程或講座,和宣傳、推動市民接受公民教育的常識等方面,還做得不夠,這就很難要求一般市民去瞭解和珍惜社會對個人方面所提供的服務與建設,並明白到作為一個良好市民所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此外相關內容也比較生硬,沒有合適的主題,缺乏深入淺出的公民教育叢書或手冊。藉此抗戰紀念活動之際,我們認為,政府應聯繫澳門抗戰事蹟,與有關團體合作,將趣味性和公民可接受程度作基點,把公民意識教育以展覽會、討論會、影視、新媒體等多種形式,傳輸並感染給市民。這種有意識灌輸和使用潛移默化教育方式相結合,公民意識的社會風氣便容易形成。而市民在此“風氣”中確立自己的價值觀,更會激發他們參政議政、關心社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愛國愛澳的優良傳統在此“風氣”中,也就得以發揚光大!

猜你喜欢
祖國歷史社會
一段小小的历史!
一段小小的历史!
心跟祖国在一起
我心中的祖国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COMPLAINER’S CALAMITY
祖国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