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玲,梁 潇,李蜀湘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长沙 410118
电视气象节目质量标准研究与应用分析
杨玲,梁潇,李蜀湘
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湖南长沙410118
摘要随着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的不断增多,观众对电视气象节目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为提高节目质量,建立完善节目质量规范和标准,加强质量把控势在必行。文章从建立规范标准的重要性出发,按电视气象节目类型分析了节目基本标准规范,提出了适合电视气象节目质量模型和评价方法。该研究为省级电视气象节目质量提升和地市级业务推动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气象影视;质量标准;质量模型;控制方法
电视气象节目是气象部门面向公众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和气象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随着气象影视业务的发展,电视气象节目的不断增多,观众对电视气象节目的需求不断增强,建立完善节目质量规范和标准,加强质量把控势在必行。
气象影视业务由多专业分工协助完成,每个专业人员都会直接或间接决定节目质量,要保持和改进电视节目服务质量,除了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需设计和实施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建立制度化、标准化的电视节目质量管理体系,在制度上保证电视节目服务质量达到预期要求并得到持续改进。与此同时,建立并执行质量标准,有利于加强节目制作各环节的控制,规避重大风险和差错;有利于提高以受众为关注焦点的意识,有利于增强管理的系统性,围绕电视节目质量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进行管理,能够全面、系统地解决以往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根据目前影视业务分类,气象节目分为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视气象新闻节目和气象专题节目三大类。根据业务特点,在节目制作过程制定如下标准规范。
1.1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
节目形式包括有主持人和图文两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质量和评价标准为节目的服务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视性,主持人亲和性,信息量大小,定位准确。
图文形式节目主要是定点预报,即固定地点、固定预报要素、固定时长、固定预报时效。预报信息包括城市预报、气象指数等。这类节目在通过电视台审核后,每天计算机预报调取可实现。这类节目的质量重在策划包装和试运行阶段,通过电视台和观众的反馈进行修订,除了包装风格符合频道要求,预报信息准确以外,每个版面气象信息的停留时长应不少于3秒,每个版面的城市预报不超过3个。平时服务质量重在信息校对。
主持人节目更具有服务性和知识性,由预报信息和服务信息两大部分构成,具有较好的可视性。因此,对主持人、标题字幕、图片、预警和天气符号等建立规范。
首先是节目主持人规范。主持人表达流利、亲和;肢体动作到位、指图准确。妆面、发型得体。服装与节目风格一致,遇到重大节日或纪念日,服装贴合社会整体氛围。如同一天录制多个频道的节目,要更换服装。
其次是标题字幕规范。与主持人表述配套的图片上,节目标题要突出重点,体现新闻性和服务性,要客观,简洁、通俗,字体和颜色应遵循整套节目风格,同一套节目保持一致。图片中文字的段落、小标题要清晰展现,换行断句应合适阅读,图中文字不宜超过30个字,不宜叠在图片中人物的身上尤其是脸部。
第三是图片规范。选用图片须美观、清晰、明亮;用于叠字幕的图片最好色调简单,可通过加蒙版来突出字体;遇节气节日或重要服务时期,制作有辨识度的专题节目,使用全屏动画或图片且在节目首幅出现,对天气系统解释性的全屏动画或图片在节目中间出现。
第四是符号预警规范。选用2个天气图标表示天气趋势,并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布局整齐,避免“局地”、“部分”字样。节目中发布三类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用飞字幕在节目下方滚动,滚动字幕速度为4.0(MORPHO字幕机);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挂区发布,尺寸为64*64像素;气象次生灾害用图片动画在主持人部分发布区域、预警等级并注明发布单位、发布时效等。
1.2 电视气象新闻节目
主要指向中国气象频道和省级电视台提供的新闻成片,以消息为主要题材,内容涉及由天气气候引发的资讯和灾害两大类新闻。资讯包括天气与旅游、农业生产、交通出行、居民生活以服务举措、天气气候事件等六个方面内容;灾害类主要指成灾的天气气候事件及影响防御,包括事先的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事中的气象灾害现场、事后的气象灾害后续报道。
新闻稿件包括新闻要素、气象要素、采访对象信息等,灾害性天气报道还要从气象专家权威解读、记者现场见闻感受、当事人的现场采访等不同层面反映灾害成因、时间、地域、历史资料、现场等。视频拍摄的景别每组至少有远、中、近、特四个镜头,以稳为前提,避免抖动、偏色画面,单条新闻时长2-3分钟左右,每个固定镜头3秒左右,每个移动镜头6秒以内,有起幅和落幅;每个空镜4-5秒,人物采访不超过30秒。
电视气象新闻节目的质量和评价标准为节目的权威性、真实性、时效性、社会性、出镜主持人对天气的理解、新闻素材的加工、新闻深度把握等。
1.3 气象专题节目
气象专题节目按题材分为为气象科普、农业气象、交通气象、生活气象、少儿气象等,按表现手法分为调查、试验、采访、情景再现、全动画等,时长在5分钟以内。由于题材丰富、表现手法多样,创新空间大。
气象专题节目的质量和评价标准为节目的丰富性、科学性和知识性、实用性和服务性、针对性和广泛性,内容的趣味性和益智性,结构的合理科学,主持人的权威和幽默性,节目的观众参与等。
在建立上述电视气象节目的标准和规范基础上,对节目质量进行把控,通过服务质量模型的引入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加强质量标准规范的修订和执行,切实提高节目质量,满足需求。
2.1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由20世纪八九十年,美国营销学家帕拉所罗门等提出,这种模型是专门用来分析服务质量问题根源的,这个质量模型的概念有助于电视服务质量提升和改进。设计服务标准和规范并在组织内贯彻执行,特别是其中的认知差距(由不了解客户期望产生)、标准差距(由未选择正确的服务质量设计和标准产生)、交付差距(由未按照服务质量设计和标准提供服务产生)对电视气象节目的质量管理有参考价值。
根据服务质量差距模型,从三个方面缩短差距:
一是通过收视调查、观众建议、员工培训等方式了解观众所需,减少节目制作人员与受众的认知差距。
二是通过合理设定服务规范、减少节目期待值与实际质量的标准差距,一方面服务规范要清晰具体,让编导、制作、主持、新闻等各岗位人员能更好理解和接受标准;另一方面运用服务规范进行评估,确保服务标准的实现。通过在部门内部质量评议,搭建具有集成功能的省级气象影视业务平台,实现跨频道的气象服务系统,规范省级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和气象专题片的业务流程,进而实现省级影视业务规范的应用。
三是准确提供标准服务,减少交付差距。在设计好服务规范后,关键是减少服务质量标准规范和实际提供的服务之间的差距,从制度上保证持续开展各种质量活动以缩小差距,以地市新闻业务开展为例,通过新闻业务规范文件下发及根据质量标准对地市提供新闻查找差距,减少节目在交付过程中的落差,节目质量明显提升。
2.2 综合指标评价法
为了使节目的测评更科学、准确、客观,在质量测评中还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节目做全面综合评价。这个综合指标评价法在省级业务竞赛中发挥作用。测评指标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主观指标包括专家指标、观众指标、领导评价指标;客观指标包括收视率评价指标和技术评价指标。
假设各项主观评价的百分制得分分别为:专家评价Se、观众评价Sv、领导领导评价Sl,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专家评价fe、观众评价fv、领导领导评价fl;假设各项客观评价的百分制得分分别为:收视率评价Sr、技术指标评价St,对应的权重系数分别为收视率评价fr、技术指标评价ft。
则节目的综合评价得分公式为
S=Se×fe+Sv×fv+Sl×fl+Sr×fr+St×ft
其中,fe+fv+fl+fr+ft=1,即所有指标对应的权重系数之和等于1。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质量综合评价公式为
S=Se×fe+Sv×fv+Sl×fl+Sr×fr+St×ft
其中,fe+fv+fl+fr+ft=1。
电视气象新闻节目和气象专题节目采用调整后公式,即S=Se×fe+Sv×fv+Sl×fl其中,fe+fv+fl =1。
电视气象节目作为科学严谨的服务节目,根据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电视气象新闻节目和气象专题节目三类特点建立基本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通过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和综合指标评价法加强对气象节目质量的把控,在省级电视节目业务竞赛和地市新闻节目业务推动方面正发挥积极作用,并 为节目创新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福安,刘虎,任锦鸾.电视节目质量模型与控制方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59-78.
[2]魏文秀.电视气象预报节目质量定量考核体系探析[J].标准科学,2009:36-39
[3]练江帆,郑志明,张金标.天气预报节目日常值班制作效率的提高[J].广东气象,2011:45-46.
作者简介:杨玲,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708(2015)141-019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