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磊
2015年5月17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成果分享会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召开,参加分享会的是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学员,还有带领他们做课题的南京大学导师。
2014年英才计划的6位学员代表,给刚参加英才计划的新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不说不知道,这6位学员代表不光是学校的学霸,早就被哈佛大学、杜克大学、南京大学这些名校录取,而且在自己的研究课题上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连参加了众多国内、国际的青少年科技活动。
学有所长的中学生通过英才计划进入高校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真正实现了中学与大学联手,通过基础教育与高校培养的有机衔接,为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不断涌现和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为有科技创新潜力的孩子们打造了一条“成长绿色通道”。
培养人才的新模式
中学生英才计划是中国科协在教育部支持下,在全国部分城市的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这项计划通过支持著名科学家指导中学生开展科学探究项目等形式,推动一批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发开放优质教育资源,发掘和培养一批具有科学潜质的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建立高校、科研机构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2013年6月,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南京大学成立中学生英才计划江苏管理办公室,从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金陵中学、省苏州中学、省天一中学和苏州高新区第一中学6所中学精心选拔出2批共63名学员,分别在南京大学15位导师带领下,接受为期一年的科学探究学习。
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天文系陈鹏飞教授等15名导师领衔组成的导师团队,专业涵盖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五大学科,这些导师全部来自南京大学一线教学与科研岗位,还承担着教育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重任,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
在具体的科学探究学习中,导师根据学员的学习兴趣,确定研究课题,指导学员阅读经典教材和专著,对学员在科学探究项目运行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从知识积累、技术方法培训、思维逻辑训练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在与大学教育的“亲密接触”过程中,学员既不是走过场,也不是只为了完成一篇论文,而是能够就某一个问题在高校专家指导下做真正的深度研究。
为了让英才计划的学员们更好地与南京大学导师团队进行沟通,尽快地进入培养计划,管理办公室策划了丰富多彩的主题交流活动,比如带领学员参观南京大学杜厦图书馆、校史博物馆,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邀请导师们作各种精彩的学术讲座……
英才计划硕果累累
在学员们和导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江苏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南师附中的明晶同学参加了中国科协举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成果展示并作了主题报告,因表现优秀入选清华大学“明日之星”高端科技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全国仅2人)。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陈星宇同学、苏州中学的钱洛文同学在计算机学科成果展示会上通过海报和电子幻灯片,展示了自己一年以来的学习收获、体会,以及自己研发的软件、应用程序等成果,得到了现场专家的一致好评,并获得了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中学生英才计划计算机学科工作委员会主任姚期智院士亲笔签名的“参与证明”。
南师附中的马骁骏同学代表江苏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化学学科评估活动,研究课题为“关于氢氧燃料电池的研究”,最终以全票通过获得优秀奖(全国仅12人)。
南师附中的倪仪伟同学代表江苏参加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科评估活动,获得优秀等级。2015年8月,倪仪伟还将参加日本超级理科高中学生展示活动。
南师附中的王阳同学代表江苏赴清华大学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生物学科评估活动,并被邀请参加2014年12月在苏州举办的冷泉港亚洲会议,聆听高端生命科学论坛,对话科学大师。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陈令祚同学参加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青少年创新成果一等奖。
南京外国语学校的施琳同学和苏州中学的王纯熙同学,将参加2015年8月15日~20日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举办的世界科学家大会,与全球优秀青少年一起,同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来自全世界的著名科学家进行对话和讨论。
但是,在参加英才计划的同学们眼中,他们的最大收获并不是这些成果。苏州中学王纯熙同学在分享经验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英才计划对我们的培养,并不仅仅是一个课题或者是一年的时间,而是导师的某些作为,或者是对我们说的某些话,能够影响我们的一生。”
南大导师的“英才秘诀”
在分享会上,作为导师代表的陈鹏飞教授也作了精彩的发言。
在陈鹏飞教授看来,“英才”首先应该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同时要有很扎实的基础作为后盾,这样才能站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对参加英才计划的新学员的建议,陈鹏飞教授自己概括为8个字,那就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着眼”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有使命感,要有用自己的智慧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使命感;二是要尽量去想、去解决那些伟大的问题,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大家要有去解决那些问题的雄心。而“小处着手”也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会问问题,二是要会解决问题。人的创新能力最强的时候就是年轻时,现在的中学生主要接受的还是系统性的教育,相对缺乏一种引导式的教育,而引导式教育以问题为导向,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动力,英才计划很好地补充了这一点。
在陈鹏飞教授看来,“教育不只是传播知识,而应该是点燃火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