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风
编者按:
近年来,各种低俗表演在城市渐渐绝迹,转移到了广大农村地区。各种集市、庙会,都活跃着跳脱衣舞的所谓戏班、剧团,甚至在有些地方,流行起了这么一种怪现象:凡高寿老人(80岁以上)去世,都要请这种所谓的戏班子跳脱衣舞。一边是庄严肃穆的葬礼,一边却是全裸露点、不堪入目的低俗表演,简直滑天下之大稽。然而就是这么滑稽的场景,却在有些地方的乡村不断上演,葬礼主家不但不认为“辱没先人”,反而觉得热闹、有面子,甚至认为可以旺子孙;参加葬礼的人,不管男女老幼,皆看得津津有味;而表演者及其班主,则赚得盆满钵满。看似一派和谐之下,其实贻害无穷——
农村葬礼居然流行跳脱衣舞
王老板是从安徽农村走出去的建筑商,这些年挣了不少钱。2014年4月初,84岁的老父亲去世,王老板回老家办丧事。其实在此之前,老父亲还躺在病榻上时,王老板就已经提前回村跟家人商量过如何办丧事。“钱不是问题,关键是要热闹,有排场!”这是王老板的想法。很快,一个相当于治丧小组的临时组织成立了,主事人由见多识广的一位长辈担任。丧事除了搭灵棚守灵、祭奠、摆流水席宴客、请风水先生指点等事宜,还有一场压轴戏——请歌舞团吹吹打打、唱戏跳舞。有钱又想显摆的王老板自然一概应允。关于那场压轴戏,主事人问王老板要素的还是荤的。“素的怎么搞?荤的怎么搞?”王老板不明白。主事人说:“素的是请歌舞团的人吹吹唢呐,随便唱几曲跳两下,搞几个节目热闹热闹;荤的呢,则要说荤段子,女娃子要跳脱衣舞,有半脱,就是留点内衣;也有全脱,脱得一件不剩的。露得越多越抢眼,看的人也越多,不过费用也越高,看你怎么选择。”“不用选了,用最高标准!”王老板财大气粗地说。
揣着王老板给的丰厚订金,主事人很快联系到了当地一个有名的所谓歌舞团。说是歌舞团,其实就是一个演出班子,由一个班主和若干演员组成。演员不光会吹拉弹唱,还各有“绝活儿”。这里的“绝活儿”,不是指艺术上的独门绝技,而是表演够刺激。婷婷就是当地红白喜事上表演的名角儿,她的“独门绝技”是“舍得做,舍得脱”。据知情人透露,婷婷以前是做“小姐”的,被公安机关打击后,转投这个所谓的歌舞团跳起了脱衣舞。
按当地风俗,在逝者下葬的头天上午,戏台已在王家门口搭好,下午开始试演,晚上正式演出。除了前来参加葬礼的亲友,本村及周边村里的村民,甚至在镇上打工的外地人也都赶来看热闹。而这个所谓的“热闹”,当然就是脱衣舞表演。当晚的演出现场,足有300余名观众,场面甚是壮观。
正式演出是在哀乐声中拉开序幕的。唢呐的呜呜哀鸣中,专业的哭丧伴着主家的呜咽,气氛悲伤肃穆。但不久,随着花枝招展的女主持人出场,演出气氛突变,哀伤被热闹与喜庆取代。几支欢快的歌舞后,男女主持人开始低俗地调侃、挑逗,台下哄笑声不断,直到一个妖艳的女子上场,演出气氛达到高潮。女子上穿紧身小背心,下着金光闪闪的超短裙,走路故意大幅度扭腰摆臀,不时撩起几乎遮不住臀部的裙子。台下不知谁喊了一声:“脱!”女子立即接话:“谁叫脱啊?听好了,脱一件一百!”台下齐声叫好。有人扔了100块钱。女子果真脱掉了小背心,露出了胸衣。又有人扔了100块钱,女子继续脱……直到脱得一丝不挂。此时,台下男女老少都看得兴致勃勃,而台上的背景墙上,王老先生庄严的遗像正默默地注视着眼前闹哄哄的场景。
为亡父办这场葬礼,王老板赚足了面子。而相对于王老板,同样给亲人操办丧事的苏北乡村教师陈耀祖,感受更多的却是无奈。
陈耀祖有四个姐姐,是家中三代单传的独子。他出生那年,父亲病逝,是孤苦伶仃的母亲一手把他们姐弟五人拉扯大的。高中毕业后,陈耀祖回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一直陪在母亲身边。2015年春节,88岁的老母亲自感大限将至,将儿子拉到身边交代后事,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丧事必须办得热闹。老母亲谆谆嘱托:“丧事越热闹,来的人越多,越能旺子孙。咱陈家就你一棵独苗,更要图个好彩头啊!”陈耀祖含泪答应。
不久,母亲无疾而终。陈耀祖跟姐姐们商量母亲的后事。四个姐姐日子刚刚过得去,只能各尽所能地出点钱表示一下。她们深知弟弟经济条件有限,便体谅地说:“该走的过场咱都走,只要过得去就行了。”老陈的积蓄只有万把块钱,但想到母亲的嘱托,他还是找人借了两万元,想尽量把丧事办得热闹、体面些。但有一项费用他决定省掉,那就是请戏班子办晚会。他打听过,办一场晚会的花费,少则两三千,多则五六千。
村里有人劝老陈,索性再借个几千块钱请个演出班子将丧事办圆满了,老陈没有采纳。他知道最劲爆的还要跳脱衣舞什么的,他一辈子为人师表,对这个很反感。但在送母亲下葬的头天早晨,老陈突然改变了主意,又借了5000元钱紧急托人去请了演出班子。“该有的都要有,不能让母亲失望!”原来,他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母亲用乞求的目光看着他说:“一定要唱啊跳啊热热闹闹的,让陈家子孙兴旺!”他是个孝子,只能无条件满足母亲的“要求”!
就这样,老陈给母亲的丧礼增加了一台晚会,晚会上自然少不了脱衣舞。
脱掉的岂止是文明
中国农村传统的葬礼,除了祭奠和悼念活动,还会有锣鼓、唢呐等乐器配乐,但所有的演奏内容,基本是沉重、悲伤的传统葬礼曲目,营造的气氛也是低沉哀婉的。大约从10多年前开始,农村葬礼上开始出现所谓的“西乐队”,这些乐队从一开始单纯演奏葬礼曲目,慢慢演变为表演流行歌曲、地方戏剧、各种杂耍等。但因缺乏吸引力,后来渐渐向低俗化发展,以至于脱衣舞、黄段子纷纷登场,为的就是赚人气,挣面子,甚至所谓的“旺子孙”。
2006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就关注过这个问题。而近些年,这种恶俗的陋习越来越猖獗,给广大农村地区甚至整个社会造成恶劣影响。这些低俗不堪的表演,就如同精神鸦片,传播低级趣味,严重污染社会风气。
10年前央视《焦点访谈》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温泉镇,曾记录下低俗不堪的一幕——
晚上8点多,某村一农户家中办丧事。这家人经济条件不错,请来了两个表演班子在自家门外的空地上摆开了阵势。两个舞台距离不到10米,对台戏唱得很热闹,观众足有两三百人。为了吸引观众,两个戏班子互不示弱,看谁的表演更刺激,更能吸引观众。这边,一个衣着暴露的女子上场,用身体和语言进行挑逗性表演;那边,在一阵狂乱的舞蹈之后,一女子可能觉得气氛还不够热烈,跑到台下一位老人面前扭动起身体,吓得老人直往后躲。这边,一女子将上衣脱下,上身一丝不挂;那边,一女子干脆把裙子整个撩起,要脱内裤。这边,一女子将一名小伙子按倒在地,做着粗俗的动作;那边,一女子从观众中拉上来一个小伙子,两人抱在一起扭动,动作不堪入目……表演现场有很多稚气未脱的小观众。这种不堪入目甚至淫秽下流的表演,让在场的一位老者痛心疾首,直斥“伤风败俗”。
葬礼上跳脱衣舞,最直接的受害者当属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11岁的小亮是一名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他和7岁的妹妹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亮从6岁起,就有一些怪异的动作,经常将妹妹的衣服脱得精光。因孩子太小,最初老人以为孩子只是闹着玩,后来发觉越来越不对劲。一次,小亮放学没有回家,焦急万分的爷爷到镇上去找,居然在网吧里找到了他。而小小年纪的小亮竟然正在看黄色图片。愤怒的爷爷不由分说将小亮一顿暴打!可打并没有解决问题。不久,小亮一个女同学的家长怒气冲冲找上门来骂小亮是流氓。原来,小亮居然扒女同学的衣服!小亮的爷爷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把孩子的父母叫了回来。在父母的循循善诱下,小亮吞吞吐吐道出了实情:他是跟着“晚会”学的!他所说的晚会,是指村里办丧事时的脱衣舞表演。小亮的爷爷顿时羞愧难当。原来,远近乡邻中常有办丧事请戏班子表演的,反正闲着没事,爷爷就经常带着孙子孙女去看热闹,没想到却带孙子走上了邪路!老人后悔莫及。
我们的教育家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说,慎重地举行逝者的丧礼,追念远代祖先,自然会让老百姓归于忠厚老实。而葬礼上跳脱衣舞,显然与这个理念背道而驰,不仅是对死者的大不敬,也是对生者莫大的讥讽,极大地伤害了后人对逝者的感情。
在城里工作的孙女士讲述去年7月份回老家参加外婆葬礼的经过时,仍难掩愤怒和难过:惊闻外婆仙逝,孙女士正在北京出差。她当即放下手头的工作买了机票往家赶,为的就是能送外婆一程。孙女士说:“因为我爸妈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外打工,我是外婆带大的。我跟外婆感情很深,有时候觉得她不是我的外婆,而是我的妈妈。外婆89岁了,我母亲在电话中劝我:‘这岁数走也算高寿了。你手头工作要紧,赶不回来就算了。’可我觉得外婆就是活100岁再走我也很伤心,我一定要赶在出殡之前回去跪在老人跟前尽最后的孝心。
“到家时已是傍晚,母亲电话中说的送别晚会刚刚开始,我正好赶上。可刚到村口,远远地听到强劲的音乐声,还隐隐有人唱流行歌曲,分明是喜庆欢歌,我还以为是别人家里在搞什么庆典。可母亲迎接我后,把我带到了那个喜庆的现场,眼前是几个露点的妖艳女子在卖弄风骚,而我外婆的遗像在女子背后闪烁的彩灯中隐隐可见!此时,在闹哄哄的舞台上,我慈祥的外婆显得很难堪。
“我问母亲是怎么回事,母亲说乡下如今都流行这个,演员衣服穿得越少,看的人就越多,就越旺子孙!我十分生气。这时,更加不堪的一幕出现了:台上的几个女孩子竟然齐刷刷脱光了衣服,台下一片哄笑声、叫好声和口哨声。我怒不可遏地找到我舅舅质问:‘外婆走了,你却这样庆祝,对得起她老人家吗?’舅舅却不以为然,说:‘丫头回来了?快看戏!’一旁的舅妈不高兴地说:‘这是徐家在办丧事,你一个外姓人掺和什么?’我母亲也极力把我往外推。我泪如雨下,离开了现场,远远地跪下对着外婆的遗像磕了三个头,不顾母亲的劝阻连夜离开了家……至今,供着外婆遗像的舞台上那不堪入目的一幕,仍时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心痛!我始终想不明白,脱衣舞和葬礼,这么不搭调的两件事,怎么就搅和到了一起!”
清除侵蚀农村民风的毒瘤
办丧事请脱衣舞助兴,让严肃的葬礼变成不伦不类的娱乐场,甚至是污秽不堪的文化垃圾场,无不折射出农村文化的匮乏。有关专家认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贫乏是造成脱衣舞等低俗文化存在的根本原因。一方面,从文化需求来说,农村群众文化娱乐的硬件投入不足,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队伍素质偏低,根本无法满足老百姓物质上脱贫致富后的精神需求。当前有些地方,群众性文体活动少得可怜,就连舞龙狮、扭秧歌等传统节目也日渐衰落,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等问题普遍存在,除了打牌几乎没有别的娱乐。另一方面,从社会文化管理来说,地方政府对扰乱社会治安、败坏社会风气的淫秽表演视而不见,认为只要不发生重大事故,看看脱衣舞表演也没什么,这无疑纵容了农村低俗文化的蔓延。此外,农村长期以来的封建迷信思想根深蒂固,仍然存在着“轻养厚葬”的陈规陋习。还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农村滋生,各种腐化堕落的思想意识沉渣泛起,无疑助长了这种低俗之风的泛滥。
《人民日报》曾刊文指出,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依然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民的寂寞,仍如野草般疯长,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被一些人紧紧盯住,不分青红皂白地倾倒着文化垃圾。久而久之,由新奇、羞涩而司空见惯,我们的精神家园就可能这样令人难堪地渐渐失守……
农村本是一块文化净土,作为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原本拥有淳朴的民风,如今许多农村地区却被脱衣舞这样的文化毒瘤侵蚀,让人唏嘘。扫除文化垃圾,净化农村文化市场,还农村一片洁净天空,已刻不容缓!
当务之急,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执法,发现脱衣舞表演等违法行为,应及时依法查处。
今年4月,文化部通报了两起在农村地区查办的“脱衣舞”案件。一起是河北省邯郸市成安县“2·15淫秽表演案”,一起是江苏省沭阳县“2·27淫秽表演案”。
今年2月15日,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红玫瑰歌舞团”参加了成安县李家疃镇抹疃村一位老人葬礼上的演出,在演出最后一个节目“艳舞”中,进行了“脱衣舞”表演。经调查,该演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同年2月27日,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梦溪街道章塘村一位老人的葬礼上,王某等3名演员以跳“脱衣舞”等形式进行了淫秽表演。经查,该演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两案均依法给予淫秽表演的组织者、演员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追究刑事责任。关于淫秽表演,我国《刑法》第365条明确了组织淫秽表演罪。犯本罪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查办和公布这两起案件就是要警示违法经营分子,震慑不法行为。文化部将以营业性演出市场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执法,联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脱衣舞”等演出市场违法违规经营行为,重点部署各地开展五项工作,即加强农村文化市场排查、严格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执法、加强农村演出市场法制宣传教育、公布农村文化市场“黑名单”、充分发挥演出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淫秽表演背后是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要让低俗文化彻底退出农村舞台,单靠打击查处不法行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丰富农村文化生活,让健康文明的文娱活动占领农村文化市场。
为此,相关人士提出繁荣农村文化市场新思路。第一,地方政府应加大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给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娱乐场所和设施,让老百姓娱乐有去处,而不是轻易被脱衣舞之类的低俗表演吸引。第二,文化部门应整合地方文化资源,丰富老百姓的文化活动,组织、引导、带动群众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坚持经常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到农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广大农民能享受到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地方政府应提倡文化多元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充分调动农民的自主性,适当进行高尚文化的引导,鼓励群众进行文化创新,创造属于当代农民的文化形态。只有激发起了群众的创作兴趣,他们才可能远离低级趣味,同时,适当的文化引导、多元化的文化活动也有利于群众去伪存真、分辨美丑,提升文化境界。第四,加强文化市场的日常监控。农村文化建设应与农村社会发展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对于那些具有破坏性的低俗文化,地方政府应积极干预,遏制其传播,也可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由村组干部带头,通过设立劝导员等形式,以村规民约来劝导群众主动拒绝脱衣舞等低俗表演,还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举报各类低俗表演,全民行动,共同对低俗演出活动予以抵制,让恶俗之风难以抬头。
〔编辑:冯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