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嘉定区社建办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营造的实践与经验
上海市嘉定区社建办
社区是人们的生活家园,是安放身心的港湾。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的阶层分化、人口流动、职业分离和居住模式的变迁,社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居民陌生化、社区碎片化和认同离心化的不良发展趋势,造成社区的人际纽带瓦解、公共意识塌陷和家园色彩凋落。古今中外经验都表明,良治在于民心,政府有效治理的基础在于社区共同体的健全。目前嘉定区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城乡社区变动加速,居民需求多样,社会矛盾积累加深,治理难度增大,原有的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逐渐不能有效满足居民需要和政府治理要求,新时期如何营造良善社区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难题。近些年来,在中央和上海市社区建设新理念的指引下,嘉定区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较为有效的社区营造新道路。
营造平安和谐、绿色低碳、参与共建、善意家园新型社区。
社区营造首先需要在理念上能够凝聚共识,既要获得最大多数居民的心理认同,又能够回应社区建设的时代命题和关键。嘉定区在社区营造的进程中,逐步提炼出平安和谐、绿色低碳、参与共建和善意家园等四大社区营造理念。平安和谐追求的一种既平安又和谐的社区理想,平安社区的基本要求是社会的安定有序,居民心理上有强劲的社会安全感,这就要求社区营造首先要筑牢社会安全之网;和谐社区的基本要求是社区居民之间、居民与社区其他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谐,和谐社区基本品质并不是矛盾的彻底终结,而是有一整套有效化解社区矛盾纠纷的制度和机制。为了促进平安和谐社区的建设,嘉定区扎实推进社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街镇、各社区(居委)根据自身特点建立了社区矛盾化解机制,小联勤治安队伍。绿色低碳是新时期的城市社区理念,绿色低碳的社区理念不仅要在社区硬件环境上体现绿意盎然,更为关键的是引导居民培养出一种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在心理和行动上养成一种关爱自然和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文明习惯。2014年开始,嘉定区与绿化市容部门合作推出“绿色账户”积分行动计划,通过分类换积分,积分兑实物的奖励方式,引导居民更加自觉地加入到“绿色账户”公益行动中来,逐步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目前,12个街镇已经全面试行。陆家社区围绕小区居民的实际需求,通过引进“绿蜻蜓”公益组织,针对居民区实际情况,开展“e-life”环保嘉年华项目,引导居民通过参与垃圾分类、阳台种植等活动,树立环保理念,并通过建立积分兑换实物或服务的制度,对志愿参加环保宣传的居民予以鼓励。参与共建是社区营造的力量之源,社区营造必须调动居民,让广大居民成为社区建设的主体和评判者,充分释放和有效激活社区各类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参与共建还需要具备充分调动与社区相关联的其他主体的制度和机制,让包括社会组织、社区单位和企业在内的社区其他主体的资源为社区所用,并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增强社区其他主体的社区认同感。社区营造的最终目标是铸就一种善意家园,这种善意家园必须是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关爱的,居民与政府之间是相互信任的,人与自然环境之间是相互尊重的,善意家园体现的是一种浓浓善意、浓浓爱意和浓浓同意(合作精神)的良善社区。希望社区的“便民集市”是由小区的志愿者发起的,定期为居民提供平价时蔬、优惠价生活必需品供应,电脑维修和理发、磨刀、量血压等免费生活服务。随着志愿服务内容的增加,“便民集市”开始向“公益集市”方向发展。居民们开始将自己的闲置物品或手工制作品带到集市上摆摊售卖,并主动请社区将售卖费用捐给慈善基金会,各个志愿者队伍和小区联盟单位的便民商业服务收入,也开始尝试变成“爱心义卖”,支持公益慈善事业。白银社区社区物业专业管理委员会发挥专业技术特长,除了配合做好一些社区建设管理工作外,还主动认领了一些公益免费服务项目,包括定期上门为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进行用电用气等安全检查。“公益便民 集市”、社会组织除了方便居民的生活,还给这些“邻居”提供一个互相熟悉、共筑爱心的平台。
在社会发育滞后和社区自治能力有限的社会转型期,社区营造的关键在于政府的引领和推动,关键中的关键又在于搭建一种能够有效纳入和调动多方主体参与的社区营造体制。在社区营造体制的搭建上,嘉定区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主平台、居民为主体以及社会组织、企业和驻区单位为协同参与方的多中心参与体制。政府主导体现为对社区营造在制度设计、组织实施、资源提供和后续保障等方面的全力支持,政府努力扮演好社区营造的聪明策划者、善意组织者和坚定支持者的角色,力争做到政府“到位”而不“越位”,从上下依赖关系逐步形成三角互补关系。社区为主平台考虑的是社区是直接面向居民的治理层级,同时配备了相当有利的组织力量和资源,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活动是社区营造最为合理的层级选择。居民为主体落实的是社区营造的主体要求,社区营造不能是政府和社区(居委)的自说自话,而应该发动居民、调动居民,创造条件让居民成为主力,在社区营造的议题形成和活动开展中,吸纳居民中的热心人,尽可能地发挥居民的聪明才智,只有让居民成为主体,社区营造才能在认同和归属感上取得成效。近年来,嘉定区各街镇和社区居委会在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自治上动了不少脑筋,通过嘉定睦邻节的礼仪礼乐、爱家爱驾、绿动城市等活动项目的设计,把原来参与有限的年轻人、新上海人、高收入群体和外国人等社会群体也纳入社区活动中来,真正做到社区活动的全年龄段和全主体的共同参与。社会组织、企业和驻区单位为协同参与方是指社区营造要综合调动各界资源,形成制度、建立机制和创新方式推进社区营造中社区其他主体的作用发挥,尤其需要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社区公益组织的志愿力量、企业和社区单位的跨界资源和运行方式。目前,嘉定区已与信义置业(房产开发公司)、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嘉速自行车文化发展中心、上海汉未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等企业和社会组织形成了社区营造的战略合作协议。各街镇、社区与社会组织的互动也正在有序推进。
社区营造的关键要点和最终体现是社区邻里关系的持续改善。为了打破城市化和人口流动导致的邻里隔阂和关系冷漠,嘉定区探索出了睦邻组织培育、睦邻活动开展和睦邻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睦邻思路,通过在区、街镇和社区三个层次上的共同持续发力,有效地改善了社区邻里关系,增强了社区的共同体功能。在睦邻组织培育方面,从2009年开始,全区推广嘉定镇街道首创的睦邻点建设,已发展到目前的2061个,从初期以歌舞、读报、戏曲等小众性群团发展成为涵盖美食、摄影、骑行、调解、亲子等形式多样的大众性群团,逐步实现由自娱自乐型向自我管理型转变。如:桃园社区内原有一座重达六七十吨的“垃圾山”,堆放七八年之久,严重影响了小区环境卫生,居民怨言颇多。睦邻点的居民们一起商议解决办法,先后找到物业公司、开发商等有关单位,自发组织召开协调会,商讨解决办法。在睦邻点成员的多次敦促下,终于将“垃圾山”搬走,还居民一个整洁的环境。“睦邻点”建设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寂寞的楼道热闹起来,让困难的邻居幸福起来,让更多的社区居民走出家庭,走入社区,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
除了专门的睦邻团队建设之外,嘉定区还积极培育其他具有睦邻功能的志愿者组织和群众团队,截至到2013年底,全区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人数为32969人。在睦邻活动开展方面,嘉定区在每年的社区工作要点中出台规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0万元,居民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原则上每年不低于15万元,对规模较大、管理难度大的社区居委会适当增加居委工作经费和服务群众经费,同时建立与社会总收入水平同步提高的增长机制。为社区举办各种睦邻活动提供了财力保障。嘉定创新方式,拓展睦邻的内涵,组织各种跨社区的睦邻活动。比如,2015年1-2月,嘉定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携手信义置业、徐汇区绿主妇环境保护指导中心共同举办了历时三周的“绿动城市 社区一家”的社区睦邻活动。通过睦邻活动中的学习互动、交流分享、作品义卖以及座谈沟通等形式向社区居民传递绿色、环保、低碳的社区营造理念。2015年4月25日、5月23日,由嘉定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携手青年社会组织上海嘉速自行车运动文化发展中心在嘉定镇街道桃园社区、新成路街道南陈社区举行嘉定睦邻节——社区自行车嘉年华。2015年5月24日,由嘉定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携手上海汉未央传统文化促进中心、南翔镇镇管社区办,在南翔镇百亩公园举行了嘉定睦邻节——汉文化礼乐礼仪互动演出。2015年7月8日,由嘉定区社会建设工作办公室携手上海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外冈社区办、杏花社区举行了嘉定睦邻节——欢乐夏季。这些精心设计、有效组织、居民自愿参与的社区睦邻活动有效促进了各个年龄段的社区居民走出家门、融入社区生活。在睦邻文化建设方面,嘉定区经过反复酝酿和多方争求意见,确立了“与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乐、与邻为亲、与邻为和”的新时期社区睦邻文化。
在社区营造的运作机制上,嘉定区也潜心摸索出了一定的经验。首先是要发挥好党组织和政府的组织协调功能。社区营造首先必须解决社区“急愁难”问题,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前提下,社区居民才会认可政府和基层干部,然后才谈得上对社区各类活动的配合和参与。所以嘉定区在社区营造的具体过程中,党组织和政府一直勇于担当,通过党组织和政府的组织优势积极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破解和消除社区不团结的隐患和问题,为社区营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社区营造必须要有品牌创建的脑筋。社区营造的品牌化不仅有助于调动各级主体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社区活动的对外传播和对内知晓。嘉定区目前已经在区一级层面成功运作嘉定睦邻节的社区营造品牌。在街镇层面,挖掘培育有地域特色的睦邻品牌,如“睦邻点”、“客堂汇”、“老大人”、“阿拉一家人”、“五众自治法”、“同心园”、社区“We家行动”,等等。其三是社区营造以项目为载体推动实施。在社区营造的资源分配和推动实施中,将项目化管理作为基本的工作方式,探索确立了社区营造项目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议题形成、项目评审、项目确定和项目验收机制,充分确保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效。其四是社区营造要发挥新技术的牵引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社区营造不仅需要长期耕耘线下空间,更要有意识积极开发社区营造的线上版本。2015年4月,嘉定区在微信平台上线“嘉定睦邻”微信平台,内容包含睦邻活动、社区行动、信息发布和便民服务4个板块,市民只需使用微信关注“嘉定睦邻”,不但可以在手机上完成交通卡、公积金、路况等生活信息的查询,还可以轻松掌握近期所在社区的活动信息。在街镇和社区(居委)层级,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功能各异、内容丰富的社区营造线上项目也在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比如陆家社区e-life嘉年华环保护绿在行动,福蕴社区“掌上社区”微信平台、嘉定新城(马陆镇)戬浜社区的E家园,菊园新区的社区网站等。■
图片新闻NEwS
见“微”知著,至“信”睦邻——“嘉定睦邻”微信公众平台
近年来,随着“云技术”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刷微博、聊微信、晒幸福等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如何让嘉定睦邻也成为居民掌上的“时尚”,把嘉定睦邻活动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嘉定区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建设和居民自治宣传推广的新路径,建设“嘉定睦邻”微信公众平台,使嘉定居民有了自己的睦邻“朋友圈”。
“嘉定睦邻”平台包含睦邻活动、社区行动和便民服务三个板块。睦邻活动板块囊括今日发布、睦邻点建设、活动预告、睦邻动态、活动掠影等项目,通过平台发布全区全年的睦邻活动安排,也根据活动进展情况,及时播报活动动态和精彩花絮。社区行动板块包括品牌特色,社区动态,社区课堂,自治案例和线上社区,主要展示各街镇、社区的自治特色品牌,及时发布动态活动信息,开展在线学习和互动交流,让居民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参与到社区自治和睦邻活动中来。便民服务板块从便民信息、政策告知、生活小贴士、微观网等方面为居民生活提供助力,居民只需微信关注“嘉定睦邻”,就可以在手机上进行在线政策咨询和预约,完成公积金、交通卡、路况信息等21项服务的查询等。■
文·图/ 徐晓菁 编辑/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