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术仁心 激情开拓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颖斌教授

2015-09-14 09:12肇晖
上海医药 2015年13期
关键词:胰头普外科胰腺癌

■ 肇晖

·封面人物·

砺术仁心激情开拓
——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刘颖斌教授

■ 肇晖

刘颖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行政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擅长肝、胆、胰、胃等恶性肿瘤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发表被SCI收录的文章60余篇,其中关于胆囊癌的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 Genetics》杂志,影响因子超过29分。担任上海市外科学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上海市医师协会普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市外科学会普外科专委会胰腺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肝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肝脏学组、胃肠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胆囊癌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消化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上海医学》、《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委。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重大项目1项),上海市科委基础重点项目、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浙江省卫生厅等省级以上项目10项。

“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 美国学者佩里格利诺的这段话精辟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的确,医学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诊疗技术的进步,更离不开白衣天使们治病救人的“仁心”。近日,本刊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以下简称新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主任刘颖斌教授,从他的身上我们再次深深感受到医学的多元魅力。

挑战癌王行砺术

胰腺,腹部深处一个非常不显眼的小器官,却与健康息息相关。胰腺有内分泌和外分泌两种功能,这两种细胞都会发生癌变。来源自内分泌细胞的癌叫内分泌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癌叫外分泌癌,二者恶性程度的差异很大。

内分泌癌临床上比较少见,乔布斯罹患的就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程度不高,这类患者术后存活时间较长。而来自外分泌细胞的外分泌癌多数预后较差。临床上90% ~95%的外分泌癌是导管细胞来源的胰腺癌,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胰腺癌,“导管胰腺癌”恶性程度极高,患者确诊后一年死亡率高达95% ~98%,也就是说95%左右的导管胰腺癌患者从确诊到去世不到一年时间,能活过五年的微乎其微。医学的发展使很多癌症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效果,遗憾的是,胰腺癌恰恰是人们尚未攻克的癌症之一,从预防、诊断、治疗到预后效果都不理想,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并且有年轻化倾向。刘颖斌教授介绍说,近年来中国胰腺癌发病率已从1963年的十万分之五,上升到2000年的十万分之十左右,且随着年龄增长而迅速升高。关于胰腺癌的致病因素有很多,慢性胰腺炎人群中发生胰腺癌的比例比正常人群高一些。吸烟、大量饮酒、喝咖啡、“三高”饮食(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食品)、阿司匹林药物等都是诱发因素。此外,血型因素、有胰腺癌家族史等也是胰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

在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中,胰腺癌手术无疑是难度最高、争议最大的领域。刘颖斌教授就向这个高难度领域发起挑战。

胰腺,按照解剖位置又分为胰头、胰颈、胰体尾部,其中胰头癌最为凶险。“胰头是一个三岔口,是胆管、胰管、十二指肠的共同开口,组织厚容易发生癌变。文献报道传统的手术方法容易残留癌细胞、淋巴结,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传统的手术标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要想提高生存率,一定要在手术范围上有所突破。”为此,刘颖斌教授大胆提出胰头癌全系膜切除理念。

目前,国际上对胰头癌全系膜切除说仍然存在争议。刘教授说,“系膜是包绕着胰头前后侧方的神经、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组织,因为胰头深藏于腹腔后面,过去人们对胰头的认识还不清楚,认为没有系膜,因此清扫不干净。全系膜切除就是把所有潜在的、有转移倾向的神经丛和淋巴结全部切除。”刘教授在75例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手术中发现,全系膜切除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与普通手术没有明显差异,但R0切除率却得到了提高,他认为探索和实施胰头癌全系膜切除有效而可行。

“胰腺癌呈浸润性生长,会较早发生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的淋巴转移率在65%~72%。因此,胰腺癌淋巴结清扫与其预后密切相关,可以降低潜在转移的风险。”刘教授认为,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目前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而且,进行胰腺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是目前胰腺癌手术的趋势。他创新实施胰腺癌区域淋巴清扫术,获全国手术录像大赛第三名。

胰腺手术后的“胰漏”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因胰液腐蚀力极强,术后的胰肠吻合口胰漏,是最凶险的并发症。为了避免胰漏,曾有数十种吻合方法用于术后消化道重建,但效果并不理想。刘颖斌教授在他的导师彭淑牖教授的指导下,参与提出术中缝合针眼成为胰漏起点的新理论,运用捆绑式胰肠吻合实现了残胰重建的“无针眼吻合”。这使胰肠吻合口漏的发生率由9%下降至0.2%,成为至今报道的数十种胰肠吻合方式中胰漏发生率最低的一种,被国际胰腺外科专家H.G.Beger誉为21世纪胰腺外科革命性的进步。刘教授还带领团队进一步发展完善“捆绑”系列,如捆绑式胰胃、捆绑式胰管空肠吻合等新术式。

此外,刘教授还开展了复杂的胰头癌根治术、保留胰头的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胰腺癌扩大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血管置换术、胆囊癌扩大根治术等高难度手术,技术水平得到国内好评。

“未来癌症的治疗趋势将是综合治疗,结合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当然目前很多肿瘤的靶向性还不明确,这些疗法的疗效还不肯定,手术仍然是给肿瘤患者带来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另一方面,对于晚期肿瘤患者,还需要加强对这些病人的人文关怀。”刘教授说。

救死扶伤守仁心

开刀,是一门代代传承的手艺,学生的手术风格总是有老师的影子。刘颖斌教授的授业恩师、我国著名外科专家彭淑牖教授以“解剖清晰”的手术技巧著称于世,而刘教授则传承并发扬了老师的手术技巧。刘教授说,彭淑牖教授对他最大的影响不仅是技术,还有一种坚持的精神。早年间,有几次他和恩师一起做手术,打开患者的腹腔后,发现肿瘤的发展已非常严重。他忍不住叹息道:“恐怕切不掉了。”老师却淡淡地说:“再分一下看看。”经过长时间耐心地解剖和尝试,最后肿瘤被切除了。从此,“在最糟的局面下也不轻易放弃病人”成为刘教授的信条,在困难的局面下坚持探索,攻克难关,是一位有技巧的外科医生成为名医的门槛,这对知识的积累与创新的能力都是考验。

“患者麻醉之后,躺在手术台上,把自己彻底交给医生,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刘颖斌教授说。无论是自己的手术,还是团队成员的手术,他都有三个要求:首先,要爱护手术中触及的人体脏器和组织,动作轻柔,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损伤;第二,手术中每个动作都要精雕细琢,该慢就慢,减少患者出血,让患者在术后恢复得更快更好;第三,在手术整个过程中保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因为任何剧烈波动都会造成损害。

除了制订精细的手术操作规范来保障患者的安全,刘教授也会亲自指导年轻医生拉钩、上血管钳、缝扎、打结时的力度,不允许用力过度,“患者虽不知道,但也不能伤害他们。”

尽管工作繁忙,他却仍然愿意把办公室开放给那些惴惴不安、心存疑虑的患者和家属。医患之间的谈话常会持续很久。一次次的耐心沟通,患者和家属的疑虑消除了,不少人和这位亲切温和的专家成为了朋友。对于癌症晚期的患者,开刀根治已不可能。但刘教授不会对他们说:“你的病没治了。”而是为他们继续寻找治疗的办法。刘教授指出,癌症治疗有很多方法,可供不同情况的患者选择,“哪怕患者非常贫困,我也要帮他尝试最便宜的治疗方式,有希望就不要放弃。”

“医务工作者需要冷静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也应有一颗炽烈的、善良的心,比其他行业工作者更懂得人的情感和需要。”刘颖斌教授要求团队,在治疗的全过程中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关爱,要“治好一个病人,交到一个朋友。”

“砺术仁心”是刘教授提倡的科室文化,他解释说:“砺术也是在砺心,只有仁心方有仁术。医学的人文性归根结底就是‘善良’二字,对患者的善良必须体现在技术的不断磨砺中。”

近代医学是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局限性的医学模式。医生仅仅重视的是病人身体上的疾病,而忽略了病人因疾病造成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如果只是掌握了先进的医学科学知识和技术,却缺乏人文智慧,那么就只能治疗疾病,却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记得北京协和医院郎景和教授在他编写的《一个医生的哲学》书中写有这么几行字:“科学家也许更多地付诸理智,艺术家也许更多地倾注于感情,而医生则必须集冷静的理智与热烈的感情于一身。”

医师与患者、护士与患者、医院与患者、医务界与社会,都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关系处理不好,再先进的科技都不能发挥充分作用。“医学技术发展呼唤医学人文的回归。平时,大家经常会提起时下医患关系的现状。我的一位医院同事曾经非常气愤地跟我说,有一次急诊室正在紧急抢救一位危重病人,医院组织各学科的医生来会诊。但就在他们实施抢救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一个角落里有一位病人家属举着一个摄像机,那是干什么?就是要准备一旦出现不测,和医院打官司,索赔!这一场面,令当时在场的医生心就像被刀子扎了一样!但是回过头来讲,既然我们选择了医学这个职业,无论遇到怎样的外部环境,仍然不能动摇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医学的使命决定了我们从步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人文精神就要同我们相伴一生。”

孜孜奋斗燃激情

新华医院建院初期,仁济医院、瑞金医院等一大批专家参与了医院的建设。其中何尚志、吴生一、安世源、梁其琛、张一楚、李清佩、全志伟等国内知名的权威外科学专家共同开创了新华医院大外科,奠定了今天新华医院普外科的基础。

2009年,刘颖斌教授担任新华医院普外科主任后,着手对科室进行了从结构到专业设置的跨越式改革。这不是科室内简单的分组或名称变化,而是专业内涵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与世界学术界发展趋势的接轨和同步。通过健全普外科各亚专业设置,改变了以往普外科大而不全、专而不精的状态。确定了以肝、胆胰和胃肠外科为重点,甲状腺乳腺、腹壁疝、血管外科等三级亚专业共同发展的策略。

同时,根据业务特长进一步细化分组,将科室分成13个医疗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对独立运转,并与效益挂钩,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病人得到了更优质专业的医疗服务,医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科室出现了良性竞争的局面。

在刘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逐渐深入,规模体量逐渐壮大,科研能力逐渐提升,专业特色逐渐彰显,科学管理越来越精细。同时,在全志伟教授指导和全科同仁共同努力下,普外科在规模和质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从一个总体水平一般的科室一举跨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的行列,成绩令人瞩目。目前新华医院普外科肝脏、胆胰和胃肠外科这三个亚专业在临床规模诊治技术上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部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比如在胆囊癌侵袭转移系列研究方面全世界1 000多篇的高水平研究论文中,新华医院普外科就贡献了近100篇,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刘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将会为世界贡献更多重要研究成果。

“对工作的满腔激情实在少有。”这是许多同行对刘教授的评价。每天,他的工作计划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连双休日也不例外。只要不是出差在外,他必是科室早上第一个上班的员工,而晚上,他又是最迟一个离开的人。即使是深夜,也不忘去巡视一下病房。为此,科室的同事都称呼他是“一个不见太阳的人”。遇有重危、疑难病人,不管节假休息还是午夜凌晨,只要电话铃声一响,他就会立马赶到医院,全身心地投入到治疗抢救中去。手术一台连着一台转,每周工作近百小时,一天四五台手术很常见,往往晚上八九点钟才从手术台上下来。

刘教授告诉我们,新华医院普外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科室医生的“激情”。他率领的团队秉承“砺术仁心、锐意进取”的精神投身学科建设中,各亚专业蓬勃发展,各专科门诊及手术量节节攀升,诊治范围也日趋扩大。普外科在医、教、研等方面取得了高速发展,成为医院规模最大的学科之一,连续三年获得新华医院“激情科室”称号。

就在我们采访即将结束时,刘教授告诉我们现在新华医院正在移动医疗方面开始新的探索,身处移动互联网兴起的时代,刘教授带领的这支富有激情的团队将在新的领域不断开拓。

2015-06-24)

猜你喜欢
胰头普外科胰腺癌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困难胰头肿瘤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浅谈普外科中引流管的医学临床应用
Seminar教学法在普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胰头血供三种研究方法的比较
早诊早治赶走胰腺癌
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手术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