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煜婷 范晓君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研究了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与突破,发现工业遗产自身具有不同于其他文化遗产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沈阳在工业遗产再利用开发中存在认知性依赖、制度依赖、经济依赖及锁定等问题。因此,沈阳应在借鉴国内外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创建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同时,要加强工业遗产价值研究、建立数据库、统筹协调有效机制、拓宽资金来源以及突破工业遗产自身特点等。
【关键词】工业遗产;再利用;路径依赖;模式创新;沈阳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5.04.005
工业遗产是特殊的遗产类型,在产业转型和城市化的背景下,由于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适应性,符合现代社会的消费主义趋势和审美需求,因此《巴拉宪章》中“适应性(改造性)再利用”的方式成为保护工业遗产的重要方式[1]。然而,现今许多城市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比较单一,存在次优化的锁定状态,陷入了路径依赖的怪圈。具体到沈阳,工业遗产是沈阳重要的文化遗产,对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可以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归属感。然而目前工业遗产总体开发较单调,再利用止步于当前的模式,缺少创新[2]。因此,探讨研究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提出其突破的基本方案与建议,可以充分打开发展空间,让更多人看到其魅力所在。
一、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固化
(一)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与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史学家Paul A.David提出的[4],后来经过W.Brian Arthur[4]和Douglas North等学者的发展,被广泛运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成为理解社会经济系统演化的重要概念[5]。路径依赖是指经济、社会或技术等系统一旦进入某个路径(不论好坏),就会在惯性的作用下不断自我强化,并且锁定在这一特定路径上[6]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一旦在外部偶然事件的影响下被系统所采纳,便会沿着一定的路径发展演进,而很难为其他潜在的甚至更优的路径所取代。
在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实践中,由于存在着多重路径依赖,从而将在其再利用方式锁定在以创意产业园,博物馆,休憩空间为主的三大类开发模式,要打破这种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的状态就必须彻底打破旧模式的固化找到新的模式创新。我国近年来虽然也开始注重了对工业遗产的开发与利用,但由于保护开发意识淡薄,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再加上缺少政府相关部门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从而导致了对工业遗产的认定和开发再利用的一系列问题,造成工业遗产开发再利用模式固化等问题。深入探讨成功的工业遗产开发模式、条件和策略,对于我国工业遗产的开发再利用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7]。
(二)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主体认知性锁定
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获取研究数据。在综合考虑区域分布、历史时期、再利用模式,工业遗产开发价值等因素的基础上,选取了7个遗产地作为样本,这些样本覆盖了铁西、大东、皇姑等工业遗产覆盖的重点区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以问卷结合访谈形式,在沈阳铁西区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人村生活人物馆、重型广场、1905创意产业园等地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共发放问卷148份,回收有效问卷114份。
通过对问卷和访谈结果的数据处理分析,对于“沈阳哪些工业遗产和文化值得保留?”的问题,回答老厂房占59.1%、机器设备49.6%、劳动精神44,3%、生产37,4%;工业社区26.1%、运输23.5%、、工人俱乐部20.9%、工业文学15.7%、工业表演14.8%;可以发现对于沈阳工业遗产和文化保留的主体认知中,主要集中在老厂房、机器设备、劳动精神,而这三种工业遗产和文化保留形式,与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相对应,居民和游客对于工业遗产和文化保留形式认知的局限,使得工业遗产在开发利用方面陷入主体认知性锁定,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方式锁定在以创意产业园、博物馆、休憩空间为主的三大类开发模式。
二、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路径依赖的原因
(一)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认知局限
工业遗产是从欧洲舶来的概念,其概念传播本身就具有路径依赖,存在固化现象。在中国特殊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文化传统的背景下,工业遗产面临本土化问题。我国的工业遗产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只是近年来的重视程度提高。因此,我国缺乏对工业遗产的科学普查,也缺乏相关的政策、制度,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意识也相对淡薄,我国的工业遗产再利用与国外相比尚有较大的差距,我国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认知方面的局限造成了其再利用模式的单一,这也决定了沈阳地区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路径依赖与认知性锁定。
(二)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缺乏统筹协调机制
沈阳市的工业遗产再利用处于初级阶段,人们对于工业遗产的认识较为缺乏,保护、开发意识更是淡薄,对工业遗产再利用价值认识不清晰,尚未对沈阳工业遗产统计和档案整合,建立数据库。这就体现出了政府在此方面的重要性。工业遗产的再利用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支持,进而使公众都参与其中,同时也可拓宽资金来源。然而,我国目前缺乏这方面的政策、法规,也没有相关的统筹协调机制,致使一批工业遗产没落,开发利用的也只是照搬照抄,从而出现了路径依赖这一现状。
(三)工业遗产再利用开发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开发往往需要强有力的经济支持,研究新型的开发模式并进行实践更是需要大量的资金。国外工业遗产再利用规模大,涉及整个厂区或工业区的再利用。通常情况下,在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开发初期社会效益往往大于经济效益,刚起步就想获益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源,我们却面临着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的问题。正是由于这一原因,沈阳市工业遗产再利用的模式存在着经济路径依赖。endprint
(四)工业遗产自身特点的局限
沈阳工业遗产本身容易被忽略,甚至破坏。这同时也决定了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本身的局限性,能与工业遗产本身完美融合的再利用模式需要细致、长期的观察与分析,甚至实践,政府对沈阳工业遗产的数量、分布和保存状况心中无数、界定不明,对工业遗产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保护理念和经验严重匮乏,这一现状也决定了沈阳地区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
三、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路径依赖的突破
(一)勇于创新,加强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
国外的工业遗产再利用这种模式确实起步较早,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丰富经验。像德国鲁尔区,其“工业遗产旅游道路”我们就可以借鉴。这种开发再利用模式不仅在于有效利用社会资金达到对工业遗产改造的目的,另外,由于是对整个区域的整盘出让,使得建筑商站在区域的角度规划建筑,有利于保持区域的整体风格,提高改造的成功几率[8]。应组织力量加强沈阳工业遗产的价值研究,这不仅有利于在实践中注重对内涵的保护再利用,更可为进一步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工业遗产保护进行舆论营造。同时,对沈阳工业遗产进行科学普查,加强居民和游客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主体认知,使全社会形成保护工业遗产的氛围[9]。
(二)摸清家底,建立工业遗产数据库
建立沈阳工业遗产的数据库,在对家底进行了解和统计的基础上,对进一步进行统计和档案整合,既可有利于工业遗产保护的管理和规划,也可与国际标准进行对接,以便未来进入国际清单和数据库,并为进一步申请进入世界工业遗产做好前期准备。沈阳目前仅仅以博物馆为载体保护工业遗产是有局限的,应该以“保留—再利用—再创造”的思想对待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老工业区,正确认识工业遗产本身,将再利用的方式与工业遗产本身完美结合,是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突破路径依赖性的必要途径。
(三)统筹协调,合理规划有效资源
沈阳在强调地域性与统一性的结合,进行整体规划时,应强调规划的统一性和整体的布局。同时需要切实了解沈阳地区各种工业遗产的需求量,依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铁西老工业区现存工业遗产呈点线状分布的区位特点。其一线性工业遗产为东西向的建设大路工业文化走廊和南北向的卫工河带状公园。其二点状单体工业遗产包括四类:文物保护单位15处、工业博物馆3处(沈阳铸造博物馆、沈阳工人村生活馆、铁西人物馆)、城市文化广场1处(重型文化广场)和创业产业园1处(铁西1905文化创意产业园)。文物保护单位是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铁西区登记的工业文化遗产,其中,工厂厂房车间6座,工业附属建筑物5处。工业附属建筑物包括工人生活设施3处,工业附属设施2处(取水井、水塔)。依不同的类别进行各自保护再利用的途径选择并设计出相应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建议。
(四)拓展思路,多渠道筹措资金
政府主导工业遗产保护再利用的资金筹措,同时应考虑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改进观念,认识到工业遗产再利用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生态环境意义以及资源经济优势。沈阳在工业遗产再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改造等环节中政府应起主导作用,但依据不同开发模式,可考虑实现资金来源的多样化。比如再利用为公共场所的工业遗产的开发过程政府应为主;而在开发为大型居住小区和旅游商圈的模式中,应发挥市场的主导性作用,从而突破经济路径依赖的枷锁。
(五)促进工业遗产再利用与第三产业相结合
目前沈阳工业遗产在第三产业中的再利用,包括文化创意产业、休闲服务业、旅游业中的再利用方式,主要集中在铁西区,如1905文化创意园、中国工业博物馆、工人村文化生活馆,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性效应,但在规模和文化产品提供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工业遗产的再利用中,应注重将功能性观光消费提升为情感性体验消费。根据细分市场提供特色文化产品,如针对年纪大的消费者,则应充分发挥怀旧情怀,调动工业遗产在居民和游客中的情感共鸣;针对年龄较小、缺少工业生产体验的消费者,从文化创意的角度入手,将城市的工业记忆转化为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资源。此外,还可以把工业遗产与亲子和科普旅游结合起来,提供兼具娱乐与科普双重功能的文化产品,满足沈阳市民和周边居民的休闲文化消费需求。
四、结论和讨论
工业遗产的再利用是对城市历史的记忆召唤,也是工业遗产作为历史遗存所携带的历史记忆被重新挖掘。随着沈阳城市发展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老厂房逐渐失去生命力,工业发展的实体逐渐转移出城市中心地段,与此同时,城市中也遗留下了一些有着历史气息的废弃工业厂房。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改变了大拆大建的城市建设旧模式,在产业发展、遗产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点,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工业遗产的开发模式具有路径依赖性,往往局限于几种固有的开发模式。本文对工业遗址再利用的概念进行了解读,以沈阳为例,介绍了该地区工业遗址再利用的现状概况,研究分析了其空间布局特征,归纳整理出其功能模式类型,并概括总结出其发展趋向[9]。
从国外的研究状况来看,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路径依赖与突破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研究及其路径依赖的研究理论的分析,并查阅参考相关文献、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探索新的开发模式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和对策,找寻其突破口,充分打开其发展空间,让更多人看到其魅力所在。受到时间和条件的制约和局限,本文也存在一些研究不足,如在数据搜集方面,调查问卷的样本数量偏小,问卷采用了实地发放的形式,受访人群相对局限,后续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数量和抽样范围,采用网络发放问卷的形式。同时可以结合深入访谈,通过实地调研获取更多资料及信息,提出可行性建议。
近几年来,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的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人士接受,然而由于人们对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存在主体认知性锁定和现阶段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工业遗产再利用开发模式在技术手段、观念和政策等具体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还刚刚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许多领域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索,不断实践、总结经验。本文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使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研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可行,同时具有实践上的可操作性和推广性。沈阳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路径依赖,对这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是一个广泛而系统的工程。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更多的同行参与和深入这项工作,在未来的实践中让工业遗产与沈阳城市文化结合起来,促进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将城市文脉保留下来,将城市特色凸显出来,将工业文化与日常生活、休闲体育融合起来,提供体验性和情感性消费产品,提升和拓展工业遗产的文化生产功能,走工业遗产再利用可持续发展之路。endprint
参考文献
[1]范晓君,徐红罡.广州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特点及制度影响因素[J].中国园林,2013(09):85-89.
[2]李淼焱.辽宁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优势、问题及对策[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4):65-68.
[3]David, P A.Clio and the economics of QWERT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5,75(02):332-337.
[4]Arthur, W B.Competing technologies,increasing returns,and lock-in by historical events[J].Economic Journal,1989,99(3):116-131.
[5]Martin, R L,and Sunley,P J.The place of path dependence in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the economic landscape[A].in Bos-chma, R,and Martin,R L(Eds.).Compendium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C].Chichester,UK:Edward Elgar,2010:62-92.
[6]尹贻梅,刘志高,刘卫东. 路径依赖理论研究进展评析.外国经济与管理,1001-4950(2011)08-0001-07:1-2.
[7]叶瀛舟,厉双燕 国内外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经验及其借鉴[J].上海城市规划,2007(03):50-51.
[8]武辉,张春祥 城市特色的求索[J]上海城市规划2007(2):46-48.
[9]单霁翔,关注新型文化遗产—工业遗产的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06(04):21-23.
Abstract: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terviews to study the Path dependence of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in Shenyang and the breakthrough. We found that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has its own distinctiveness different from other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tter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in Shenyang exit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dependence of cognitive, the dependence of system, economic dependence and locking problems. Therefore, Shenyang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the patter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heritage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of Shenyang, to create a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local patter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At the same time,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atabase, overall coordination and effective mechanism, broaden the sources of funding and break through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features.
Keywords: Industrial Heritage; Reuse; Path Dependence; Model Innovation; Shenya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