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炼钢电石脱氧功能作用分析

2015-09-11 05:37
冶金与材料 2015年6期
关键词:合金化电石钢水

张 宇

(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41)

国内很多企业的转炉都使用电石脱氧,并作为科技成果推广。作者针对某炼钢厂自1997年投产以来,在钢水终脱氧剂的使用上先后经历过硅铝铁、硅铝钡和硅铝钡钙等过程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一企业通常采用硅铝钡作为钢水终脱氧剂,硅铁和锰铁作为合金化材料。这种脱氧及合金化方式,受钢水终点[C]、出钢温度及下渣量等影响,造成钢中[Si]、[Mn]成分波动大,合金元素回收率不稳定;并且当脱氧剂用量加大时,脱氧后的钢水中酸溶铝超过一定程度(Als>0.006%)时,将导致生成固态Al2O3簇状夹杂物,钢水粘度增大,夹杂物增多且不易上浮排除,最终导致中包水口结瘤。为此,炼钢厂对原有的脱氧工艺进行优化,成功地开发以使用钙系脱氧剂为主的终脱氧工艺,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1 电石脱氧的应用

作者考证:这一企业转炉炼钢终脱氧剂只用Ca系一种,吨钢使用量为1.2kg,出钢前一次性加入钢包内,出钢过程中加铁合金进行脱氧合金化。钢水经底吹氩(或氮气)搅拌均匀,镇静一段时间后送往连铸。但对于北满特钢而言,Ca系脱氧剂只选择CaC2,并放到转炉出钢时加入,尤其是轴承钢更应该在出钢时加入,不允许在LF炉使用。

Ca作为第二主族元素,反应性很强,有相当强的脱氧能力,但Ca在铁液中的溶解度很小,1600℃时为0.032%,在固体铁中几乎不溶解;同时Ca的蒸气压非常大,在1600℃时为1.98个大气压。因此,仅用单一的Ca作为脱氧剂消耗太大,在经济上不合理,为了提高Ca脱氧效率,需提高Ca在铁中的溶解度,C、Si、Al等元素效果很好,而C的作用又最大,每1%C可提高Ca的溶解度一倍。

2 电石脱氧的优点

使用钙系脱氧剂来优化脱氧工艺后,锰铁和硅铁回收率与使用硅铝钡脱氧相比较分别提高了5.11%和2.72%。同样,脱氧脱硫也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与原脱氧工艺相比,使用钙系脱氧剂来优化脱氧工艺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因Ca脱氧能力比铝强,因此脱氧效果更好,脱氧产物:

既节约了一定的石灰渣料,也通过C0气泡的上浮,进一步去除N、H气体。还可以提高合金Mn等元素回收率。

(2)可改善钢水流动性,有效去除钢中夹杂物,提高钢水纯净度,防止中包水口结瘤;

(3)生产中碳低合金钢时,有较小的增碳效果;

(4)使用Ca系脱氧剂取代硅铝钡作终脱氧剂,会使钢材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有一定幅度的提高。转炉出钢使用主要将过高的溶解氧去除一部分,形成产物更利于夹杂物去除,是脱氧工艺的进步,在生产中切实可行。

3 电石的化学性质

电石的分子式为CaC2,分子量为64.10,工业品是灰色,黄褐色或黑色固体,含碳化钙较高的呈紫色。碳化钙新断裂面有光泽,暴露在空气中因吸收水分失去光泽呈灰白色。相对密度2.22(18℃)。工业品一般含电石80%。熔点2300℃。能导电,纯度越高导电越易。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与许多气体、溶液在适当温度下发生反应。遇水激烈分解产生乙炔气和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的热。与氯、氯化氢,硫、磷、乙醇等在高温下均能发生激烈的化学反应。

4 电石的包装储运

包装储运:用壁厚不少于1mm的铁桶包装,有100kg或200kg装。铁桶侧面用油漆标明“电石避免水火”字样。电石应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的库房,与可燃物品及强酸类要隔离。

5 毒性防护

毒性防护:电石粉末有刺激性,触及皮肤上的汗液生成Ca(OH)2,灼伤皮肤,直至皮肤溃烂。吸入体内能伤害人的呼吸系统。在工作中要戴风镜、口罩和手套。搬运时和入库前都要把桶内气体放完。并严禁滚桶、重放、碰撞以防引起火花、造成爆炸。消防禁止用水,只可用砂或二氧化碳灭火,也可用干燥碳酸钠(纯碱粉)灭火。

6 电石在各种情况下的化学反应

(1)电石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当使用饱和的食盐水时,反应会变得慢一些。

(2)电石可以脱去一些结晶水化物中的水。

(3)电石和卤素的反应比较有特色,如:液溴与电石常温反应

(4)电石与氮气在1100度反应

(5)电石与氧气共热

7 结论

(1)电石是一种很好的脱氧剂,在使用中应注意其本身特性。

(2)此工艺在出钢合金化过程中能充分脱除钢中氧,并能提高合金元素回收率。

猜你喜欢
合金化电石钢水
不同Y2O3质量分数对机械合金化Ni-20Cr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的影响
150 t精炼钢水包温度场与热应力分析
45钢激光碳硼合金化工艺优化及最优工艺下合金化层的组织与性能
机械合金化结合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热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电石热回收技术分析与探讨
干法测定电石中硫化氢含量的探讨
光影视界
钢水钙基脱硫剂的应用探讨
钒微合金化H型钢表面裂纹研究与控制
宁夏电石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探讨